印度法律已明文廢除種姓制度,但為什麼卻形同虛設?

2021年05月07日20:38:16 歷史 1977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先秦到隋唐時期,稱印度為「身毒」;唐初,將印度稱為「天竺」。《西遊記》中的「」天竺收玉兔」的故事發生地就是在印度。

提到印度,你的腦海中可能會浮現矇著紗麗的美麗少女、宏偉壯觀的泰姬陵、寶萊塢的歌舞片,以及「非暴力不合作的」聖雄甘地。

印度法律已明文廢除種姓制度,但為什麼卻形同虛設? - 天天要聞

泰姬陵

印度法律已明文廢除種姓制度,但為什麼卻形同虛設? - 天天要聞

穿紗麗的少女

要了解印度的種姓制度,我們首先必須了解印度的國教印度教。印度教起源於古印度的婆羅門教和吠陀教,它的核心教義是種姓制度,主張善惡有因果,人生有輪迴。一半以上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在印度人心中根深蒂固,並對印度人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印度法律已明文廢除種姓制度,但為什麼卻形同虛設? - 天天要聞

印度濕婆神雕像

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源自印度教,它將人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除了這四大種姓之外,還有大量的最底層的人,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備受歧視。

在印度教義中,種姓是神定下來的,是世襲的,不能更改。人一出生就有明顯的高低貴賤之分。種姓制度斬斷了低種姓階級擺脫貧窮和賤民身份的進階之路,命運無法實現逆襲。雖然種姓制度在印度獨立後被廢除,但是在現在的印度社會,依然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高種姓與低種姓不能通婚。即使一些婆羅門沒落、變得貧困不堪,他們仍然帶着高種姓的驕傲,不願意與低種姓富裕家庭進行通婚。

印度法律明文廢除種姓制度,但為什麼卻形同虛設?

印度教的教義主張善惡有因果,人生有輪迴。印度教信徒認為苦難都是為前世還債的,一切都是公平的,只有實行苦行,才能擺脫輪迴之苦。印度賤民階級被印度教義和制度洗腦了數千年,樂於接受現實的貧窮和苦難,並將其看作苦行修鍊,以追求來世的幸福。這也讓不公平的種姓制度沒有受到任何反抗,奇蹟般地存活了三千多年。

印度法律雖然明文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印度教依然存在,80%以上的印度人都信仰印度教。至今印度教有十億信徒,人數比佛教信徒還多。要從根本上,消滅種姓制度,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種姓制度已經深深地紮根在印度人的心底。它讓印度人很難意識到,印度的許多問題就存在於印度的宗教、種族制度中。在未來,印度的國運走向,很難預測,但卻讓人拭目以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着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着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裏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