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人體最耗氧的器官,我們每天吸入的80%的氧氣幾乎都是給大腦供應了。而且,運動或睡眠的時候,大腦更需要氧氣,這就決定了腦血管需要給腦組織提供更多的氧氣。
但是,有時候大家無法察覺,也不可能觀察到腦血管,究竟有沒有給腦組織供給足夠的氧氣,這就導致缺氧的時候我們無法準確識別。其實不難,大腦缺氧會表現得很明顯,比如說頭暈目眩,感覺自己站立不穩等,那麼怎樣改善呢?這3個小動作,就可以有效緩解!
1.按揉頸部
腦部的血液供應,主要是通過頸動脈,沿着這條主動脈往上走,最後給大腦供血的。所以,有時候大腦缺血,並非是腦血管被堵塞了,還有一方面是因為頸動脈在供血的時候,出現了少供,或者是頸動脈血源不足。
因此,適當給頸動脈按揉一下,有助於改善頸動脈的供血,尤其是在自己感覺到疲勞的時候,可以輕輕地用拇指按揉頸部兩側,每次堅持十五分鐘,就可以取得明顯的效果,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幫助解決頭暈、目眩等問題。
2.適度聳肩
聳肩不僅是為了鍛煉肩關節,而且對於頸部的血管、神經,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在聳肩的過程中,肩部的肌群會被帶動,這個時候周圍的血管、神經,也都會受到影響,所以相當於活動了周圍的肌群,進而對血管也發揮了適度的按揉功能。
對於頸椎不好,有慢性頸椎疾病的人,經常會有頭暈不適,這個時候採取聳肩的辦法,也可以改善腦部供血,關鍵還可以促進腦部、頸部的血液循環,因而是非常簡單、便捷、高效的手法,值得大家去學習。
3.空抓手
在古代,人們喜歡練習五禽戲,當今這種絕技已經被人們淡忘。其實,五禽戲的本質,就是讓身體活動起來,進而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毫無疑問,練習空抓手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大家可以每天早上起床之後,適當地將雙手平舉,然後雙手空握、鬆開,如此交替進行三五十次,也可以有效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頸部的血管,與四肢也是相互聯繫的,活動手部關節,對於改善上身的血液循環,同樣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所以,面對腦血管供血不足,可以多嘗試這些方法,隨時都可以做,堅持每天做幾次,然後再配合適度的休息,就可以有效改善腦循環,促進身體的大腦血液供應了。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慕秋,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