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腎,大家都不陌生。
腎為人體臟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故稱為先天之本。
腎具有貯存,封藏人身精氣的作用,腎中精氣不僅能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繁殖,而且還能參與血液的生成,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但看着如今的「補腎」廣告滿天飛,讓人心裏直犯嘀咕:是不是10個腎,9個虛呀,怎麼那麼多人都說要補腎呢?
說「虛」,有點兒嚴重了,腎也沒有那麼脆弱。但如果日常生活中,有這幾大虛弱的癥狀,那可離腎虛不遠了
5大腎虛癥狀,你占幾個?
1.看四肢:手腳冰冷,甚至肘、膝關節也出現畏寒癥狀。這一癥狀還會引發腰膝酸痛、精神疲憊,看起來特別沒精神。
2.看小便:尿液發白,有明顯疼痛感,小便時總感覺不順暢、不利索、尿不盡,小腹有不適感。
3.看腰:腰痛分為內傷和勞損。內傷:腎虛一般指先天不足、久病體虛或疲勞過度所致。輕者難以彎腰或直立,重者出現足跟疼痛、腰部乏力等症。
勞損:長期從事同一固定姿勢的工作(使用電腦、開車等),久之會損傷腎氣,導致腎精不足。
4.看小腹:吃飯不香,飯後腹部發脹,肚子變大,贅肉多,往往是腎虛的體現。
5.看精神:即使不熬夜也整天忍不住打哈欠,總覺得身體乏力,頭暈目眩。
如何區分腎虛種類?
區分腎虛的種類是補腎的關鍵。腎虛又分為腎氣虛、腎陽虛、腎陰虛三種,如果沒有對症下藥,盲目補腎,就有可能導致腎越補越虛。
1.腎陰虛的表現:
第一就是怕熱,因為陰虛容易火旺,心裏老有股小火苗在串動,心煩。
所以心裏慾望很強,到了晚上容易睡不着,翻來覆去的一個邪念就容易勃起,但又容易早泄,這叫心腎不交,心火在上面飄着,腎水上不來。
嚴重的做夢時容易遺精,睡得比較淺容易熱醒,醒來發現身體出汗,這叫陰虛盜汗。
有的人還會出現腰膝酸軟疼痛、頭暈耳鳴、牙齒鬆動、容易脫髮等癥狀。
女生則可能出現大姨媽越來越少,甚至有時候幾個月不來了……
另外,臉頰紅,身體消瘦,喉嚨干小便黃,大便也干,少苔或無苔,脈細等也是腎陰虛的癥狀。
造成腎陰虛的原因主要是:先天不足,虛勞久病,年老體弱,現代年輕人就是熬夜或縱慾過度,或麻辣燒烤火鍋這些辛辣溫燥的食物吃太多。
2.腎陽虛的表現則恰恰相反:
首先是怕冷,手腳冰涼,腰膝酸冷疼痛,臉色蒼白也可以面色黎黑,精神萎靡,頭髮早白,頭目眩暈,性慾低下,男子陽痿,女子宮寒不孕。
小便多而長,夜尿多;久泄不止,黎明時分容易腹痛腹瀉,就是五更瀉,吃的東西不消化,直接排出來。腹部脹滿疼痛。舌淡胖苔白,脈弱沉等。
所以腎陽虛的癥狀和陰虛的幾乎是相反的。
造成腎陽虛的原因:先天的,年老體衰,久病不愈,縱慾過度,其他臟腑病變累及於腎而導致的。
如果說陰虛陽虛的癥狀同時並存,比如說腰膝酸軟,頭暈,陽痿遺精,怕冷,手腳冰涼又有身體發熱,盜汗等癥狀,那就是陰陽兩虛。
腎虛應該這樣補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不同的腎虛的癥狀,對應不同的調理方法,如果盲目調理的話,即便你葯補食補再多,最後也只會越補越虛,甚至還可能引起其他不適,腎虛應該這樣補更合理哦。
腎陰虛:以滋補腎陰、降火為主
在腎陰虛調理方面,由於這類人群是腎陰虧損,失於滋養,從而導致虛熱內生,所以滋補腎陰、降火是調理腎陰虛的要點。
在飲食上,中醫把不同顏色的食物歸屬於人體的五臟,而對應腎臟的則是黑色。日常我們可以適當多吃黑色食品以滋養腎臟,如黑芝麻、黑米、黑木耳等,同時還需要少吃辛辣刺激、油炸烹炒等容易上火的食物,這裡小編給腎陰虛患者食療小tips建議。
骨碎補燉豬蹄
做法:取骨碎補、川牛膝各20克,菟絲子30克,川斷15克,豬蹄2隻。
將上述四味藥用紗布包好,和豬蹄共放鍋內,加水及黃酒適量,燉至豬蹄熟,吃豬蹄喝湯,每日1次。 注意:熱性體質和感冒者不宜食用。
除此之外,適當使用中藥調理,對於腎陰虛的調理效果更加明顯,常見的中藥有人蔘、熟地黃、山茱萸、桑葚子、枸杞子等。
腎陽虛:以溫補為主
在腎陽虛調理方面,中醫認為腎陽虛多為長期積累,所以調理不能急於求成,應以溫補為主。
日常三餐可以考慮增加羊肉、牛肉、花椒、胡椒、板栗等食材。其次,還需要少吃助長內寒的食物水果,很多人夏天喜愛吃冷食冷飲,這對腎陽虛體質的人群也是不適宜的,這裡小編給腎陽虛患者食療小tips建議。
女貞子粥
做法:取女貞子20克,枸杞子50克,山藥(搗碎)50克,大米100克。
先將女貞子、枸杞子加水適量煎煮,過濾取汁,然後加入山藥、大米共煮成粥,可作為早餐食用。
另外,如果需要進行葯補調理,附子、肉桂、桂枝等中藥都可用於腎陽虧損的調理,適當食用都有不錯的效果。
如果大家觀察到自身有腎虛的疑似表現,但對自身證型分辨沒有把握,建議大家可以到相應醫院的專科做診斷,同時還可以根據醫生醫囑和自身具體情況,服用對應的葯膳或者中成藥。
最後總的來說,腎虛在男女老幼不同人群身上都可能出現,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所以這並不是什麼難以啟齒的事情,而想要積極補腎養腎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養腎補腎方面,我們需要謹記的一點,一旦碰上腎虛,前提還是先分清癥狀,要不然只會添補不成,反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