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今年以來最強高溫過程正在影響我國。7月1日至7日,全國十餘省份一起「蒸桑拿」。高溫天數最多的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將持續經歷「桑拿天」。這種天氣和往年相比是否異常?還要持續多久?
什麼是「桑拿天」?
「桑拿天」,是悶熱天氣的一種形象說法。具體是指氣溫高、濕度大、風速小等氣象條件的組合環境下,人們會有一種蒸桑拿的感覺。它的成因,主要由於在夏季,我國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天氣以晴朗少云為主,地面吸收熱量後迅速升溫。同時副熱帶高壓的氣流,會把海洋上的暖濕空氣帶到地面上,構成這樣高溫高濕的組合。
據氣象數據測算,當氣溫高於一定數值後,在相同的氣溫下,相對濕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在不考慮風速和太陽輻射因素的情況下,當一個地方氣溫達到32℃,濕度在50%左右時,體感溫度就可達到高溫標準,當相對濕度達到100%時,體感溫度甚至能超過50℃。
還要「蒸」多久?
氣象分析師介紹,我們常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還沒有進入小暑時節,北方就出現如此大範圍的悶熱潮濕天氣,是相對比較少見的。這主要是由於副熱帶高壓異常提前北抬,在它的控制下高溫蔓延,同時也會把海洋上的水汽輸送到北方,所以呈現高溫高濕的特點。
今天是本輪高溫的最核心時段,長江中下游等地可能會有一些40℃的高溫天氣出現。杭州可能會迎來觀測史上最早的40℃。7月8日之後,北方會受高空槽和降雨影響,南方可能還有颱風影響,高溫範圍會有所減少。
「桑拿天」有何影響?如何應對?
「桑拿天」對人體有哪些影響?如何應對可能由「桑拿天」導致的問題?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任俐文表示:「如果長期處於『桑拿天』這樣的高溫高濕環境,會使我們人體散熱能力減弱,導致體溫調節失衡,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問題,進而引發頭暈、乏力、心悸等中暑先兆癥狀。對於老人、孕婦、兒童以及慢性病患者來說,風險更為突出。」
針對長期「桑拿天」,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防範:
對於一般人群,盡量避免在11:00—15:00的高溫時段外出;室內要保持通風,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多飲用淡鹽水、綠豆湯等,避免飲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飲料。
對於重點人群,比如老人、孕婦、兒童等,盡量不要外出,要確保外出時有人陪伴,保持聯繫,感到不適時要及時就醫。
對於慢性病患者,要遵從醫囑用藥,監測健康指標,感到不適時要及時求助。
若需戶外作業,應做好防護,如穿戴淺色寬鬆衣物、戴遮陽帽,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水等防暑藥品。
來源:央視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