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風,白衣素食,清明是人們緬懷先人的節日,它不只有悲傷,也有懷念與希望,在這一天,漢服、詩詞恰似清明的刮痧與按摩,既能以文言文平復心情,也能以詩詞撫慰靈魂。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三年前的清明節?那時人們戴着口罩,遙遙相望,但今年的清明節又會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先去了解一下清明節氣~
{一}清明節氣什麼時候到?
《春差疏而秋差密》,「清明在春分後第21天,氣溫回升快,降水增多,主要降雨天氣形式有低空槽降水和冷空氣帶來的降水。」
而根據《月令七十二候》記載,「清明時節,萬物皆生,草木皆繁」,草木繁茂也意味着生機勃勃,在清明前後,人們將會迎來嶄新的氣象。
【具體時間】2025年4月4日20點48分21秒,農曆三月初七。
【風俗習慣】自古清明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含有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
{二}清明節氣的起源和道教文化】
清明節氣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與春分関連的,在古代春分後,氣溫開始升高,耕作人手開始繁忙;另一種說法是與道教文化相關。
在道教文化中,清明對應的是「澤天夬卦」。象徵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萬物復蘇,正是陽光普照、萬物生長的時節。道教也認為這個時節最適合祭祀和祭拜先祖。清明節氣的到來也標誌着春天的結束,氣候特徵開始轉變為氣溫回升快,降水增多。
{三}清明節氣南北方的天氣差異
南北方也開啟了「冰火兩重天」模式:南方一年四季濕潤, 清明降雨增多,更易形成濕氣重、悶熱的氣候,而北方的清明則以晴天為主,白天氣溫在20℃左右,晝夜溫差大。
所以南方人要注意防潮濕,北方人則要注意防感冒, 南方在清明前後氣溫變化不大,但需防中暑,北方需防感冒。
【為什麼今年清明會被稱為「凶日」】
而今年的清明節卻有人稱其為「凶日」,這又是為何?主要與傳統民俗有關。
在傳統習俗中,人們會選擇在「良日」進行掃墓,以避免對逝者的不尊重。因此,若今年掃墓的日子不是「良日」,也就意味着今年的清明掃墓需格外小心謹慎,選擇一個吉日。
【清明節氣的忌諱】
NO.1不穿花哨衣服,素衣更合拍
掃墓是清明節的重要活動,在這一天,人們會去祭拜逝去的親人,並向其致以我們的敬意和懷念。
清明掃墓最忌穿花哨艷麗的衣服。很多人在掃墓時選擇穿花哨的衣服,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穿着花哨的衣服會讓人感到不莊重,也不符合祭拜的禮儀。
在掃墓時,穿素色的衣服更為合適,這樣可以更好地表達對逝者的敬意,也符合清明掃墓的習俗。
NO.2不供奉非新鮮的食物,供品以新鮮為主
清明掃墓的習俗不僅僅是簡單的掃墓,更是對逝去親人的一種祭祀。在掃墓時,人們會在墓前供奉一些食物、鮮花等祭品,以表達對逝者的敬意和懷念。
如果你選擇非新鮮的食物作為供品,這將被認為不尊重逝者的行為,也不符合清明掃墓的習俗。
供奉新鮮的食物是最好的選擇,這樣可以更好地表達對逝者的敬意,同時也符合清明掃墓的習俗。
NO.3不吃青團,少吃青團趕緊
清明青團是清明節和春天的代表美食之一,清明時節,草木生長茂盛,青團也以此命名。
不過青團畢竟有綠了, 草木生長茂盛,青團也以此命名,但青團屬於高糖高熱量食物,如果過量食用 易導致血糖升高,肥胖,糖尿病等問題。
如果特別想吃青團,可以自己做,在食材中加入 適量的低糖低熱量的材料,如豆沙、紅棗泥、牛奶等,以減少青團的熱量。也可以選擇 小米、燕麥、蕎麥等,作為青團的替代品。
每年的清明節,大家都會選擇一家人一起前往墓地清掃,表達對逝者的懷念之情。除了去掃墓、祭拜,清明節還有很多禁忌,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青團不是「必吃款」,可以換成其他食物
青團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食用。比如, 青團屬於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如果你正在減肥或者有糖尿病等健康問題,就不適合多吃青團了。
如果你不喜歡青團的口味,可以選擇其他食物來替代,比如, 可以選擇一些低糖低熱量的水果、酸奶等,既能滿足你的味蕾,又能保持健康。
>>青團的其他吃法推薦:青團雪糕、青團餅
為了豐富青團的吃法,你可以嘗試一些其他的吃法,比如, 可以將青團切成小塊,放入雪糕中製成青團雪糕,也可以將青團製成餅,酥脆可口。
青團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食材,可以用於製作沙拉、包裹等,給你帶來不一樣的美味體驗。另外,清明節期間也是適合全家團聚的時刻,除了掃墓、祭拜,也可以選擇一起做美食、看電影、進行室內或室外活動等,增進家人之間的聯繫。
清明節的掃墓活動,不僅是對逝去親人的追思,也是對生命的珍視和感悟。通過這一活動,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庭歷史和文化傳承,同時也可以在心靈上得到一次洗禮和升華,重拾節日的意義。
今年的清明節,除了要注意穿着、供品和飲食的選擇外,還要注意保持心態平和,不要過於悲傷和消極,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這一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