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2021年中國網上藥店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政策不確定性是未來主要矛盾「圖」
一、網上藥店行業概況
1、申請條件
隨着互聯網商業化的發展,互聯網藥品交易模式逐漸興起。1994年,網上藥店經營模式首次出現在美國,首批網上藥店開始線上銷售藥品且發展迅猛。向個人消費者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企業,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企業應當具備的條件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銷售模式
我國現有的網上藥品銷售模式有線上零售自營模式,比如阿里健康大藥房、京東大藥房;線下實體零售藥店自營電商模式,比如國大藥房、老百姓藥房;O20模式,比如叮噹快葯;B2B模式,比如葯京采。
我國網上藥店銷售模式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中國網上藥店的相關政策文件
我國的醫藥電子商務起步相對稍晚,網上藥品交易的相關政策發文時間也基本集中在近20年內,2021年,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藥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則要求進一步提升「互聯網+藥品監管」應用服務水平,推動工業互聯網在疫苗、血液製品、特殊藥品等監管領域的融合應用,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對網絡銷售行為的監督檢查,強化了對藥品網絡交易的質量監管能力。可見,我國對網上藥店的政策呈現出逐步放寬的特點,緊密結合了我國社會發展和藥品監管的實際情況,一步步推動了我國網上藥品交易的發展。
我國網上藥店的相關政策文件
資料來源:各政府部門網站,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中國網上藥店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1、實體藥店藥品銷售規模
從中國實體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各品類結構來看,實體藥店仍然以藥品銷售為主,佔比保持在70%以上,受醫保政策、國家集采及處方外流等影響,藥品佔比持續加大。據統計,截至2021年我國實體藥店藥品銷售額規模為4405億元,2015-2021年CAGR為6.15%。
2015-2021年我國實體藥店藥品銷售額規模及增速
資料來源:米內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網上藥店市場規模
隨着互聯網與傳統醫療的結合,網上藥店銷售額發展迅猛,佔比逐年上漲,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催化網上藥店高速發展,我國網上藥店(藥品+非藥品)銷售規模增長迅速,據統計,2021年銷售規模達到2234億元,同比增長40.2%,2015-2021年CAGR為57.9%。
2015-2021年我國網上藥店(藥品+非藥品)銷售規模及增速
資料來源:米內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其中我國網上藥店藥品規模增長迅速,截至2021年銷售規模達到368億元,同比增長51.44%,2015-2021年CAGR為50.24%,在低基數和新零售趨勢下,網上藥店藥品銷售規模增速顯著快於實體藥店。
2015-2021年我國網上藥店藥品規模及增速
資料來源:米內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我國實體藥店與網上藥店(含藥品與非藥品)銷售額佔比走勢來看,2015-2021年我國網上藥店規模佔比增長迅速,佔比從3.2%增長至28.1%,增加了24.9個百分點。
2015-2021年我國網上藥店規模佔比走勢
資料來源:米內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3、網上藥店藥品結構
從晚上藥店藥品結構來看,化學葯的市場份額最大,2021年佔比60.5%,中成藥佔比29.8%,藥品組合佔比9.7%。
2021年我國網上藥店藥品結構(單位:%)
資料來源:米內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網上藥店藥品屬性看,處方葯(RX)的市場份額最大,2021年銷售額為204億元,佔比為65.4%,OTC/雙跨銷售額為133億元,佔比34.6%。
2019-2021年網上藥店按藥品屬性銷售額
資料來源:米內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4、各大類網上藥品銷售情況
具體到我國網上藥店化學葯市場各大類銷售規模來看,其中消化系統及代謝藥物、生殖泌尿系統和性激素類藥物與心腦血管系統藥物銷售規模位居前三,銷售額分別為56億元、32億元與2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9%、67.8%與85.8%。
2021年我國網上藥店化學葯市場各大類規模情況
資料來源:米內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我國網上藥店中成藥市場各大類銷售規模來看,其中消化系統疾病用藥、心腦血管疾病用藥與泌尿系統疾病用藥銷售規模位居前三,銷售額分別為22億元、17億元與1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2.0%、94.1%與23.7%。
2021年我國網上藥店中成藥市場各大類規模情況
資料來源:米內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中國網上藥店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1、網上藥店OTC/雙跨Top20
我國藥店線上渠道擁有品類齊全、價格低廉、支付和物流便捷等優勢,吸引年輕客群和價格敏感客群,在流量運營和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更易引流和精準營銷,形成動銷。2021年我國線上藥店OTC/雙跨藥品將穩健成長,新零售渠道/新消費群體的帶來新的品類機會,如保健品、維礦類、葯妝、器械等健康美麗相關產品正在崛起。產品方面,高成熟度的產品和品牌在銷售和盈利上更有優勢。
2021年我國網上藥店OTC/雙跨TOP20品牌規模、份額及增長率
資料來源:米內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龍頭企業線上業務佔比
從我國藥店龍頭企業線上業務佔比來看,2021年益豐藥房、一心堂、老百姓與大參林線上業務分別佔比7.4%、2.6%、5.0%與4.8%,相較於2020年分別增加了2.2pct、1.0pct、2.9pct與1.9pct。
2020-2021年國內龍頭企業線上業務佔比情況
資料來源:各公司公告,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中國網上藥店行業發展建議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法律支撐力度
國家應該加大立法力度,出台針對網上藥品交易銷售主體和行為的法律法規,進一步細化行業準則。例如,《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對於網上藥店的經營規範過於籠統,還需從藥店准入、藥品流通、物流配送、自我監管、信息披露、廣告發佈等方面進行具體補充。
2、加強政府監管,保證藥品安全
對網上藥店的監督管理需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如工商、工信、公安等)聯合行動,合力監管。而要形成有效的監管合作機制,首先需要針對不同的監管內容確定具體的監管主體;其次,要明確各部門在監管活動中的具體分工,建議相關部門儘快建立和規範互聯網藥品經營案例處置流程以及具體的處置細則;最後,還需要各部門加強溝通,及時梳理聯合監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應對措施,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此外,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需儘快出台對淘寶、京東、微信等第三方藥品零售方實施管理的政策法律規範,儘快規範此類網上藥店的經營行為。
3、利用行業力量,規範藥品網絡經營行為
我國可借鑒美、英、德三國的行業監管形式,成立相關的行業協會,協助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網上藥店的資質進行核准,並進行定期審查,為審查合格的藥店提供特有標識,幫助消費者快速、準確地識別合法的網上藥店。建議行業協會牽頭製作網上藥店的頁面布局規範模板,將相關規定細化到操作層面,使企業和消費者有據可依;同時,在網頁內增加驗證體系,以方便相關部門對執業藥師和藥品等信息進行驗證。此外,為保障優質的線上藥學服務,建議行業協會可搭建執業藥師共享平台,納入優秀的執業藥師,共同為網上藥店的消費者提供藥學服務,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同時提高藥學服務質量。
4、建立第三方交易平台,推進醫保支付
無法使用醫保支付是阻礙我國網上藥店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考慮到我國醫保支付存在地區政策差異的問題,建議由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建立第三方網上交易平台,前期可將該平台以省為單位進一步細化,嚴格限制入駐的醫保定點藥店只能加入至註冊備案所在省市的網上藥店平台,將全國各地零散的網上藥店分為省級板塊,分別管理;同時,規定消費者使用醫保資金支付地點只限於本省市的網上藥店平台,嚴格管理醫保資金;後期則可根據全國醫保支付政策的動態變化調整網上平台的管理政策。此外,可採用指紋驗證、虹膜驗證等技術手段核准消費者的信息,確保醫保身份的真實性。
原文標題:2021年中國網上藥店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政策不確定性是未來主要矛盾「圖」
華經產業研究院對中國網上藥店行業發展現狀、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競爭格局及重點企業等進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並運用多種數據分析技術,對行業發展趨勢進行預測,以便企業能及時搶佔市場先機;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華經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國網上藥店市場競爭態勢及行業投資潛力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