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獨白龍頭真經的短線策略最重要的是看什麼?

做短線,有人看技術面,有人情緒面,而我主要看催化劑,因為只有股價存在催化劑,才能驅動市場情緒,而市場情緒反應到股價走勢上面,就是技術面的表現了。不過,看情緒面和看技術面作為輔助和驗證,因為在分析股價催化劑(催化因子)的時候,可以通過市場的情緒面和技術面來,輔助和驗證自己對股價催化劑的判斷是否正確。

所以,以催化因子為主導,同時輔助市場情緒和技術面分析,我認為短線交易的攻和防都具備了。

所以,催化劑或者說催化因子,可以簡單地認為就是所謂的利好刺激。但只有利好刺激是未必可以驅動股價上漲的。催化劑是導火索,而股價基本面和技術面面就是火藥,而市場整體情緒面就是環境。在一個利好的環境中,有了導火索,火藥再能顯示最大威力,而環境不好的話,火藥的威力可能會大打折扣,甚至悶炮。

所以,股獨白龍頭真經的短線策略,就是綜合股價催化劑(導火索:個股利好)+股票的基本面和技術面(火藥:龍頭股)+市場和行業整體環境(主線和行業走勢)來考慮。

因為是做短線,所以,如果短期不太可能出現催化劑的個股,就不會考慮,因為短線追求的是資金周轉率,提高資金的時間價值,所有,一般不會被動去等待催化劑的出現,雖然很多催化劑可能不期而遇,但那可能只是運氣。

股價有催化因子?


要想股價有驚人的上漲,公司就應該有一些新的變化。這個變化可以是一種暢銷的產品或服務,從而使得收益的增長率較以前有所提高;也可以是管理層的變動,能為公司帶來新活力、新理念,或者至少能夠解決一些原有的問題;新的產業環境,比如供給短缺、價格提高或者是新技術的引入,這些都能對該產業內的大部分股票帶來積極的影響。

什麼是催化因子?

新的催化因子=新題材+新品類+新產品+新服務+新科技+新行業變化+新附加效應+新管理層

催化因子>新題材


市場先生同樣喜新厭舊,更容易被沒有鋪墊的超預期的突發性的新題材吸引。對於有鋪墊的預期內的題材消息出來,很可能見光死。因為,提前潛伏盤可能比較多,已經炒作過,所以,新的行情可能無法持續爆發。多數有時間軸作為前提的題材,往往容易提前結束,生命周期較短。

催化因子>新品類


新品類是商業世界回報最大的模式。新品類可能是有新技術或者新服務或者新產品而激發的,可以認為新品類開創了一個新的藍海。

新品類的代表:特斯拉,智能汽車;今日頭條,新媒體;亞馬遜阿里巴巴,新零售;蘋果,智能手機。如果能抓住新品類的投資機會,將是回報巨大的。

催化因子>新產品


優先次新股,沒有套牢盤。

催化因子>新服務


催化因子>新行業變化


行業政策發生了好還是壞的變化?

催化因子>新附加效應


催化因子>新管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