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車企有點兒費 CEO:前有蔚來 CEO 李斌直播 1000 公里續航的長途奔襲;後有極越 CEO 夏一平直播用純視覺方案的極越 01 PPA 從上海開到杭州。
在 1 月 14 日的極越科技日上,集度 CEO、極越汽車 CEO 夏一平用純視覺領航輔助,從上海嘉定一路開到杭州市區,大約 200 公里,全程直播。

如今,網絡上各種高階智能駕駛的測試視頻並不少見,但是一鏡到底的直播才是檢驗智駕的唯一標準;採用純視覺方案全程直播的,極越是第一家。
作為全球唯二、國內首發採用純視覺+OCC 智駕方案的車企,極越 01 這次不僅與大洋彼岸的特斯拉 FSD 來了一次純視覺方案的遠距離打擂台,還推送了最新的 V1.3 版本軟件,對智駕、智艙以及生態服務體驗進行升級;甚至推出了全球首個高階智能駕駛專屬保障產品「智駕保」。
看來,極越是準備將智能化進行到底了。

BEV+OCC+Transformer
All in 純視覺
30.7%,這是極越汽車 CEO 夏一平分享的全國 PPA 有效里程佔比。這意味着,在極越用戶的行駛里程中,有超過 3 成路段使用了 PPA 功能。
在上海市,這個數據提升到 47.9%,在上海的極越用戶有幾乎一半的駕車出行都在使用 PPA 點到點領航輔助駕駛。
與友商分享的基礎輔助智駕佔比相比,極越的數據高出 2~4 倍。

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 PPA 使用佔比,對智能駕駛接受度高,是大量用戶選擇極越 01 的先天原因;如何讓用戶在日常中持續使用、依賴智駕功能,則是 PPA 持續進化的關鍵。

這次,極越 01 的軟件升級的重點就是智能駕駛,包括 OCC 佔用網絡技術上車,通用視覺能力進化。
隨着 OCC 佔用網絡技術正式上車,極越 01 的這套智駕方案採用了 BEV+OCC+Transformer,簡稱「B.O.T 三向箔」。

「三向箔」,代表着機械人眼中的世界從二維到三維的升級,極越這套智駕方案也同樣是從二維到三維的升級。
在不依賴激光雷達的情況下,相比於之前二維的 BEV+Transformer 的「純視覺」技術方案,OCC 佔用網絡技術能構建出一個 3D 的場景,把空間網格化區分,被佔用的網格是 1,沒佔用的是 0,這樣障礙物的形態就能顯示出來了。
BEV+OCC+Transformer 已經成了如今智能駕駛行業的趨勢,也是各家車企下一代智駕方案的選擇。但是真正做到拋棄激光雷達,讓 BEV+OCC+Transformer 純視覺方案不只停留在 PPT 上,而是跑上路的,極越 01 的 PPA 點到點領航輔助駕駛算是「全球唯二、國內第一」,另一家就是特斯拉。

極越 01 的純視覺技術方案,配備了 11 個高清攝像頭、12 個超聲波雷達、5 個毫米波雷達,沒有激光雷達。特斯拉要更極端一些,他們不僅沒有激光雷達方案,並且在新車型中還將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也都取消掉了。
為什麼要拋棄激光雷達呢?
特斯拉更多處於成本和效率的考量。在馬斯克看來,激光雷達是「一根拐杖」,如果計算機已經擁有了像人一樣判斷距離和速度的能里,那麼再投入資源和時間去研發激光雷達就顯得多餘且浪費。
在極越汽車 CEO 夏一平看來,極越拋棄激光雷達的核心原因不是成本,而是長期的技術路線發展。
激光雷達這跟「拐杖」會讓高階智駕的研發產生依賴,換個描述來說就像是:經常用拐杖來爬山覺得很輕鬆,突然有一天不得不捨棄拐杖的時候,發現自己根本爬不上去了。在智駕系統的工作中,純視覺+激光雷達方案,反而會帶來更多數據處理的技術負擔。
拋棄激光雷達,可以可以有效降低用戶體驗高階智能駕駛的成本,也更利於未來智能駕駛系統的迭代升級。
在這次極越 01 的智駕直播,全程使用了實現 OCC 佔用網絡上車的 PPA 點到點領航輔助駕駛,就是對純視覺智能駕駛的一次大考,「直播是真實檢驗智駕強弱的試金石」。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套智駕方案並不是「期貨」,在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它已經正式通過 OTA 向極越 01 的用戶正式推送了。
目前,極越 01 的 PPA 點到點領航輔助功能已經覆蓋了全國 90%的高快路,城市領航已經對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 4 個城市的城區實現覆蓋,根據極越的規劃,計劃在 2024 年覆蓋到 200 個國內城市。
文心大模型上車,人車無縫對話?
AI 大模型上車,是最近一年來各家車企的大勢所趨。作為主打智能化、首發高通驍龍 8295 芯片的極越 01 也不例外。
在這次 V1.3 版本的升級中,極越宣布極越汽車機械人的語音助手 SIMO 實現了百度文心一言 4.0 的上車。用戶在車內可以通過語音助手 SIMO 使用文心一言 4.0 的全部功能,並且在用車場景的語音交互能力上 SIMO 也獲得了能力提升,可以說做到了人車無縫對話。

在這次活動上,夏一平對於 SIMO 的使用情況給到了一些數據:
現在極越用戶平均每天與 SIMO 的溝通交互頻率高達 63 次,任務成功率也達到了 98%。這個交互次數是行業友商的 10 倍以上,表明用戶更傾向於使用 SIMO 進行語音交互;
95%的用戶已經習慣用簡單的一句話來代替複雜的按鍵操作,這表明用戶已經逐漸適應並喜歡上了這種簡潔、高效的語音交互方式。

而在文心一言 4.0 的賦能下,現在 SIMO 的可見即可說能力有了更廣的覆蓋,對更多細分功能和應用實現了「可說即可做」。並且,還可以通過 SIMO 來查詢前方 5 公里內的紅綠燈數量、可以在離線狀態下查詢車內溫度、日期、當前播放的歌曲詳情等等。
在車外語音交互上,除了以往的查詢電量、開關門窗之外,車外語音泊車功能還可以通過語音喚醒來進行緊急暫停。
除了語音助手 SIMO 之外,極越 01 在 V1.3 版本的升級中還對娛樂功能也進行了升級。用戶可以通過語音交互等方式更快捷便利地使用音樂、有聲讀物等娛樂資源,支持了 Switch 等設備的投屏功能。
同時,這次升級後的極越 01 還具備了「自動熄滅轉向燈」功能。極越在活動上針對這個功能寫出的 Slogan 是:最好的「轉向燈」,就是不用你「打燈」,一步一步地邁向主動決策。
不僅如此,諸如雨天自動關窗、手機音頻無感切換、盲區視頻顯示等實用性功能的上車,也大幅提升了極越 01 的便捷性。

所以,這些功能無論你是否真的需要,但他們的出現代表着極越在艙內交互、駕駛交互上的一大目標便是「自主決策」,而這也正是大家所期望 AI 上車後所帶來的能力。
給智能駕駛上保險,你聽說過嗎?
隨着 L2.999+的高階領航輔助功能的大規模落地,大家一直有一個疑問:使用高階智駕時發生事故算誰的?算車企的?還是算駕駛員的?
這次,極越給了第三個答案:算保險的。極越與平安產險廣東分公司合作,推出了全球首個高階智能駕駛專屬保障產品——「智駕保」。

顧名思義,就是為使用極越的高階智能駕駛功能過程中提供風險保障,更好地保護用戶的權益。保障範圍不僅覆蓋了高快路,還包括城市、泊車全場景下高階智駕功能啟用的全過程。
其實,在 L3 到來之前,PPA 點到點領航輔助依然屬於 L2+的範疇中,所以無論什麼情況發生的事故,責任主體永遠是駕駛員。
所以,與傳統的「保險」不同的是,「智駕保」更像是極越提供給車主的付費保障。在智駕保的明細中提到:如果極越車主使用 PPA 點到點領航輔助時發生事故,產生的費用不由車主承擔,因此導致第二年的保費上漲,也由極越承擔。
其實,類似的「智駕保」不只是保障用戶權益,更多的是建立大家對於智能駕駛功能的信任,讓更多人願意嘗試、體驗,並且逐漸習慣使用智能駕駛。當然,除了這一份保障之外,要讓大家持續使用智能駕駛,更重要的還得看極越高階智駕的能力和體驗。
雖然智駕保對於用戶而言這是一套屬於智駕系統的保險,但是在傳統保險框架中的保險公司與用戶之間,現在加入了極越這個「中間商」的角色,也正因此智駕保的理賠範圍並不直接是用戶,而是極越。
其實這套全新的「保障邏輯」我們並不陌生,之前蔚來就提供過一項付費保障服務「服務無憂 2.0」。蔚來在其中與極越一樣,成為了中間商的角色,只不過「這個中間商不但不賺差價,還幫你保駕和補差價」。
有點像電視劇《繁花》中的「寶總」:只要你支持我,別管我到底是賺了還是賠了,我答應你的事情我說到做到。

最後
這一次,極越 01 的 V1.3 版本升級了 400 多項功能,作為擁有一輛極越 01 的 GeekCar 會好好體驗一下這些更新,再給大家仔細聊一聊那些有意思的體驗。

在近兩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產品開始進入了同質化階段,產品力、價格都大差不差,難以分出伯仲。雖然帶給用戶的是更高的性價比、更低的入手門檻,但也正因此,越來越多的品牌和產品失去了自己的「價值和個性」。
這其中,極越算是其中的一股清流,從始至終依然在堅持他們的本心,用智能改變出行和生活方式。比如,這次的 OTA 就讓極越 01 的產品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尤其是智艙和智駕的體驗上;於此同時,智駕保也成為了當下智駕保障領域最為創新的嘗試和探索。
雖然市場大環境的挑戰依然不小,但我們能看到的是,極越 01 的能力和體驗依然是別人複製不來、足夠超前的。
畢竟,對於汽車行業來說:未來的出行方式就是用來顛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