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周五,深夜,港股上市公司中國恆大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悄悄」地發佈了一則新的公告,大致內容如下。
中國恆大原本打算在9月25日至9月26日召開境外債務重組的相關協議安排會議,現因銷售情況不及預期而取消,何時召開未在公告中提及。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恆大第一次取消/延後境外債務重組協議安排的表決會議了。
恆大在3月22日公布了境外債務重組的方案被視為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恆大的化債工作終於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債務重組協議制定出來後需要獲得債權人的同意,否則只是一紙空文,恆大決定在8月22日至8月23日召開會議,但並未如此舉行。
8月16日,恆大第一次改口,以近期恆大汽車獲得中東土豪戰略投資需要給債權人更多的考慮時間為由宣布將協議安排會議延期至8月28日召開。
到了8月28日會議並沒有召開,恆大再次爽約並提出將會議召開時間延期至9月25日至26日,這次的理由三個,一是和之前一樣,給債權人更多的考慮時間;二是恆大集團的股票8月28日復牌,情況有變;三是媒體報道錯誤地描述了恆大在美國申請保護的重組承認程序。
之後便是在重組方案表決前的3天發佈取消會議的公告,已經是恆大連續第三次爽約了。
有人可能會覺得恆大畢竟有2.4萬億元的總負債,規模如此龐大確實需要慎之又慎。不好意思,你可能搞錯了,2.4萬億元指的是恆大集團的總負債,包括了有息與無息負債,囊括了境內與境外負債,重組方案中涉及的債務僅指境外的有息負債。
具體涉及多少錢呢?根據恆大在3月22日發佈的境外重組方案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恆大的境外有息負債額為1402.84億元。
以恆大最新發佈的2023年半年報為基準,1402.84億元佔2.39萬億元總負債的比例只有5.87%,為6247.7億元借款負債的22.45%。
沒錯,就是「這麼點」錢讓恆大舉步維艱,上演拖延大法,不斷延期舉行境外債務重組會議。1400多億元的化債方案推進得都如此困難,許家印如何面對2.39萬億元的總負債呢?
國內另外一家體量龐大的「暴雷」房企融創已在9月18日召開了境外債務重組會議並獲得了債權人表決的通過,化債工作取得了實質上的進展。
有一個小細節很有意思,恆大與融創均向美國法庭申請第15章認證,融創是在9月19日,也就是重組方案通過後才申請的,而恆大在會議還沒開的時候就已經申請了。兩家公司雖陷入了同樣的困境但在處理問題上的時間先後反映了各自所處的真實狀態及心態。
回到恆大的這份取消境外債務重組方案的協議安排會議上來,不舉行的主要原因是「本集團的銷售情況不如本公司預期」。
這話是在9月22日講的,不到一個月前可不是這麼表述的。
8月27日,中國恆大發佈未經審核的2023年中期業績公告,其中提到「公司積極策劃恢復銷售,成功抓住年初出現的樓市小陽春,銷售業績實現了同比較大幅度的增長」。
兩份公告的發佈間隔期不足一個月,對銷售情況的描述大相徑庭,到底是從7月1日開始恆大的銷售不及預期還是從3月22日發佈境外債務重組方案至今就沒有好過?前後打臉的描述讓人根本無法相信恆大的官方公告,畢竟許家印不是第一次食言了。
比如許老闆在面對恆大財富投資人時說過不會讓大家損失、要負責到底。結果前妻悄悄提前兌付了購買的恆大財富發行的理財產品,幸虧後來被人曝光了,而8月31日恆大財富直接在官網公告沒錢了、暫停每月2000元的兌付。
因此,我很難完全相信恆大這次改口的真實性,至少取消境外債務重組會議的原因不全是銷售業績不及預期(大概率根本就沒好過)。那麼還會有什麼原因呢?從近期圍繞在恆大周圍發生的幾件大事能夠看出些端倪來。
9月15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批複同意新成立的海港人壽全盤接手嚴重資不抵債的恆大人壽的資產負債。之後幾天市場傳出原恆大人壽董事長朱加麟被帶走調查,處於失聯狀態的消息。
9月16日,在恆大財富宣布暫停兌付理財產品資金後的第16日甚至警方發佈案情通報,多名恆大財富的工作人員因涉嫌犯罪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其中一人被外界推測為恆大財富的法定代表人杜亮。
恆大人壽與恆大財富是恆大集團金融產業的兩塊重要平圖,前幾年為「輸血」恆大立下汗馬功勞,如今問題重重,監管部門已經出手,甚至連公安機關都出馬了。
結合以上兩起公開報道的與恆大有關的事件以及中國恆大在9月22日深夜取消境外債務重組會議的公告,你是否嗅到了一絲不同的味道?安邦系的吳小暉、權健集團老闆束昱輝等資本大佬先後身陷囹圄,若老許走上相同的道路,那麼境外債務重組方案確實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給了老許收拾殘局的時間並提供了不少資源,沒有太大進展的話就得由國家兜底了,這就涉及新賬老賬一起算的問題了。
無論如何,留給許家印和恆大的時間不多了,12月15日是重組協議提到的最後期限。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王五說說看,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