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東北振興,醫療不能落下
這些年唱衰東北的聲音此起彼伏,但實際上「共和國的長子」從來沒有被遺忘。
早在2004年,高層就正式提出了「振興東北」的戰略,希望通過產業發展重振東北老大哥的雄風。近年來,這一戰略更是加快了步伐。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發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更是明確要求「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
中央對東北振興的殷切無需贅言。與此同時,很少有人意識到,在諸多關鍵領域,東北依舊是共和國的「扛把子」!
東北是中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2021年東北三省全年糧食總產量達2889億斤,佔全國比重達21.2%,對全國糧食增產貢獻率超過57%。中國產糧第一大省黑龍江,只用全國1%的勞動人口,就生產出12%的商品糧,養活了17%的人口。
東北還是全國重要的石油、煤炭等能源生產基地,由此為東北的重工業打下堅實基礎。國產首艘航母、跨音速風洞主壓縮機、水下滑翔機等「大國重器」,都在遼寧問世。哈工大數萬名畢業生默默奉獻在中國航天領域,撐起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脊樑。那些關乎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幾乎都能在這片土地上找到影子。
除此之外,這裡還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高山密林、冰天雪地、江河湖海,都是自然饋贈的瑰寶。
東北振興的方向其實一直都擺在眼前:政策支持+本土優勢+外部助力。
政策支持和本土優勢一直都在,外部的助力也不少。
2022年9月25日,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與解決方案供應商邁瑞醫療剛向黑龍江省衛健委捐贈了一批醫療設備,價值5100多萬元。
筆者簡單梳理了一下,這批醫療器械主要包含5G遠程超聲診斷系統、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初次全髖關節置換系統等,定向用於資助黑龍江省230餘家醫療機構及其他公共場所,以補強黑龍江省診療水平及應急搶救能力。
這場捐贈背後,黑龍江省正在強力推進數字技術、生物技術與醫療、康養等產業的深度融合。而邁瑞醫療是國內醫械龍頭,經由這次契機,黑土地上或許能進一步碰撞出高端醫療設備製造的火花。
而從另一個維度來看,這場捐贈有着更深遠的意義。
2
偏遠山區,呼喚優質醫療資源
「振興東北」的背後,還隱藏着一個時代命題——
共同富裕。
當年的老大哥暫時掉隊了,我們應該拉它一把,一起奔向更美好的未來。這是「振興東北」的潛台詞,也是我們當下政策的主線。
那麼,到底什麼是共同富裕?這個看似抽象的問題,在老百姓眼中有着具體的答案——
教育公平、醫療平等、住房保障。
教育和房子問題無需多言,過去幾年裡,這兩個行業經歷了充分的探討和變革。而醫療平等,作為共同富裕必須實現的目標之一,卻一度被人們忽視。
從全球來看,醫療資源的分佈不均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在中國,各地的醫療資源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密度也大致相關。
新京報曾做過梳理,全國約39.5%的醫院、45%的三甲醫院、45.7%的執業(助理)醫師、40.3%的醫院床位數都集中分佈在東部地區。從城市來看,全國醫療資源集中分佈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杭州、西安等核心城市。
▲圖源新京報
廣大中西部地區,大多數三四五線城市和偏遠鄉村,依舊呼喚着優質平等的醫療資源。
3
醫療龍頭的新實踐
面對這個問題,邁瑞醫療帶來了解決方案。
邁瑞醫療本次捐贈的醫療設備旨在從四個方面補強當地的醫療設備需求——
檢驗醫學、遠程診療、精準醫療、院前急救。
黑龍江省作為中國最北部的省份,幅員遼闊,廣大邊境鄉縣對於遠程診療和精準診療有着強烈的需求。
例如,面對哈爾濱高於全國、全省人口老齡化水平以及嚴寒的天氣,邁瑞醫療向哈醫大附屬四院及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捐贈了100台髖關節置換系統,定向為邊境18縣(區)和經濟困難的有髖關節置換需求的患者使用。
更具意義的是遠程診療。圍繞黑龍江省內邊境18縣區及下轄157家鄉鎮衛生院,邁瑞醫療將通過「瑞智聯」、「瑞影雲++」、「邁瑞智檢」實驗室IT解決方案構成「三瑞」生態,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至縣級、鄉級醫療機構。
這樣的實踐早就出現了。此前,深圳市寶安人民醫院和對口幫扶醫院,相隔數千公里,但藉助遠程超聲影像平台,深圳的醫生只需坐在5G遠程B超中心內,就能實時指導當地的超聲醫生操作探頭,為後續的治療決策獲取影像信息。
通過這種方式,一位心臟不適的藏族老人,不需要遠赴大醫院,即可獲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這個場景能實現的關鍵,得益於使用了邁瑞醫療「瑞影雲++」遠程超聲平台。通過該遠程超聲平台,可以全面滿足超聲的遠程質控、會診、培訓以及病例研討。
時至今日,「瑞影雲++」遠程超聲平台已覆蓋我國包括新疆和西藏在內的20多個省、市、自治區。在過去,西藏等偏遠地區的患者要接受一線城市專家的會診,得跋涉幾天幾夜,還得排隊等候。而如今,在「瑞影雲++」的幫助下,只需要一個幾分鐘的視頻。
地域的隔閡一旦被技術打破,醫療幫扶效率便出現成百上千倍的提升。
4
醫療新基建,大勢所趨
當然,絕大多數偏遠地區依舊沒有這麼幸運。
國家衛健委發佈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至統計期內,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共944.8萬張,折算下來,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是6.7張。與此同時,2021年,全國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3.04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3.56人。
這串數據大家可能沒有概念,更進一步來看,中國人均ICU床位數是德國的1/5、ICU床位數占醫院的比重是美國的 1/9,人均醫療器械規模是美國的 1/7。
除此之外,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結構性問題仍然突出,區域配置不均衡。根據東方證券的研報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超過103萬家,其中三級醫院只有2996家,佔比僅為0.3%。
但正是這0.3%的醫院,提供了全國34.2%的床位與26.3%的診療人次。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醫療投入占GDP的比重顯著低於歐美髮達國家水平,差距仍然巨大。
▲圖源東方證券
幸運的是,現狀正在被改變。在目睹了疫情造成的巨大傷害和衝擊之後,各國政府都意識到了加強公共衛生建設的重要性。而在中國,新一輪的醫療大基建浪潮已經涌動。
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疾控局共同編製發佈《「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初步測算,「十四五」期間,醫療衛生服務建設僅中央預算投入就將超過1300億元。
此外,2021年11月,國家衛健委印發《「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方案(2021-2025年)》,明確推動省市優質醫療資源向縣域下沉,逐步實現縣域內醫療資源整合共享。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國將有至少1000家縣級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水平。
政策到位,國家及各地財政也對醫療新基建給予充分支持。
除了剛才提到的中央預算投入,2022年以來醫療衛生專項債項目已超過3500個,金額高達1.4萬億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通過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配套支持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以達到擴市場需求、增發展後勁的目標。
作為回應,衛健委也發佈通知,擬使用財政貼息貸款更新改造醫療設備,預計將全面覆蓋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每家醫院貸款金額不低於2000萬元。貸款使用方向將包括診療、臨床檢驗、重症、康復和科研轉化等各類醫療設備購置。
5
尾聲
不難想像,這是一個數千億的增量市場。在這其中,受益最大的無疑是國內的行業龍頭企業。
一方面,醫療器械國產化大勢所趨,越來越多極具性價比的國貨器械出現在各大醫院。另一方面,醫療器械行業講究產品技術和渠道積澱,小到一個科室,大到一家醫院、一個地區醫療系統,新產品要想切入難度非常之大。
這一點,頭部企業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以邁瑞醫療為例,其2021年營收達到253億元,在全球醫療器械企業中排名34位。目前,邁瑞醫療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已應用於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市場,邁瑞產品覆蓋中國近11萬家醫療機構和99%以上的三甲醫院。
當然,這背後離不開技術的積澱。翻看邁瑞的官網,時至今日,它在全球有10個研發中心,有近3500名研發專家,有7900多項專利申請,每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高達近10%!
回過頭來看,無論是東北振興還是共同富裕,核心落腳點都是老百姓的獲得感與幸福感。而要實現這一點,很關鍵的一個前提就是健康。沒有身體健康,沒有就醫便利,何談幸福?
有國家的政策支持,有企業的奮力突圍,更有人民的拼搏進取,我們有理由相信,東北振興和共同富裕,一定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