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A股年內最高價新股萬潤新能上市,開盤即遭破發。今年以來,新股破發現象頻現。截至9月28日,年內已有近半新股跌破發行價。
歷史第二高價股,上市首日破發
此前,萬潤新能啟動網上打新,發行價達299.88元/股,投資者中一簽需繳款近15萬元。其不僅是今年最貴新股,也是僅次於禾邁股份的A股史上第二高價股。
據發行結果公告,萬潤新能遭遇了網上投資者棄購。本次在科創板IPO,萬潤新能發行股票數量21303795股。扣除最終戰略配售部分後,網下最終發行數量為12436083股,放棄認購數量為0股;網上最終發行數量為7417500股,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為1530865股,棄購佔比約20%。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在發行方案中未採用超額配售選擇權。
公告顯示,本次發行投資者放棄認購股數全部由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即東海證券包銷,東海證券包銷股份數量為1530865股。而東海證券因此成為萬潤新能第十大股東。
9月29日,兩市一共有萬潤新能、近岸蛋白、唯特偶等3隻新股上市。其中,萬潤新能、近岸蛋白都出現了開盤破發的情形。
年內近半新股,跌破發行價
打新不再穩賺不賠。華商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28日,A股年內共有298隻新股上市,其中137隻新股已跌破發行價,佔比約46%。
上市首日即破發的有71隻,數量大幅超過2021年全年。上市首日跌幅超過30%的新股有唯捷創芯、普源精電、翱捷科技。首日破發幅度最大的是唯捷創芯,4月12日上市,發行66.6元/股,首日跌幅達到36.04%,這也是科創板開市以來首日跌幅最大的公司。
尤其是9月份以來,隨着A股市場整體調整,首日破發的現象更為集中。截至9月28日,9月份上市的44隻新股里,有18隻首日即破發。
華泰證券一位分析師稱,市場行情是影響新股上市表現的一大因素。行情弱勢的時候,新股破發概率也就更高。而受到破發虧損影響,投資者避險意識增強,報價、申購更加謹慎。
隨着新股破發比例提升,投資者參與打新熱情下降。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7日,年內上市新股中,創業板、科創板和主板平均網上有效申購戶數,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247.28萬戶、93.18萬戶和253.55萬戶。
業內稱:破發是對「三高」發行糾偏
註冊制下發行定價趨於市場化,一二級市場價差隨之收斂。因此,業內普遍認為,近期新股破發數量較多,一方面是市場行情影響的階段性現象,另一方面是新股發行定價後還有一段時間才上市存在時間差。實際上,這就提醒發行人和承銷機構理需要更加理性定價。而對於投資者而言,打新時亦需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相關企業,多一些理性判斷,客觀評估。
財經評論人士皮海洲認為,伴隨新股發行市場化,新股破發是一種必然。因為放開了發行市盈率限制,市場各方會在利益驅動下博弈。尤其是保薦機構為了獲取超額保薦費用,會更積極拔高新股發行價格,從而推高發行價。由此, 「三高」(高市盈率、高發行價、高超募)發行不斷出現。從這個角度來看,新股破發是對「三高」發行的一種糾偏。
華商報記者 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