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是山東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產業大腦」加持下,這個傳統印象中高耗能、「三班倒」的行業正加速向綠色智能集群進階:在華泰集團的造紙產業大腦ai能力中心裏,數據集成預警分析優化模型幫助實現數據實時採集、智慧分析,設備故障率降低30%以上;供應商評價模型則一鍵鏈接福伊特、維美德、西門子等全球17000多家供應商,藉助網絡招投標實現信息共享、業務協同、訂單優化,採購成本由此降低10%……
「企業聯合院校、通信服務商共同攻克數據集成難題,通過人工智能輔助決策、大模型賦能產業,目前已涵蓋智能製造、數字供應鏈、精準營銷、倉儲物流、普惠金融五類場景,可為產業鏈上下游22000多家客戶提供大模型平台服務。」4月11日在東營舉行的全省重點行業「產業大腦」現場交流會上,造紙產業大腦負責人黃鵬分享了這一新進展。山東自2023年4月啟動「產業大腦」建設,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80個重點行業「產業大腦」落地,「織」成一張面向山東50餘萬戶中小微製造企業、集「政務服務+市場服務+社會服務」於一體的新型工業大數據賦能網絡:數據顯示,「產業大腦」已初步覆蓋41個工業大類,構建60餘個細分行業數據倉,匯聚「小快輕准」優秀數字產品957件、上架能力組件1208個,服務企業50833家;入住金融機構21家,發佈「產融信貸」「科產融信貸」「融資租賃貸」等多款專屬產品,為10家產業集群統一授信額度超5億元。
2024年,山東數字經濟總量佔gdp比重達到49%,核心產業增加值佔比突破9.5%。「產業大腦」是數據要素賦能新型工業化的一個核心場景,山東圍繞重點產業集群、鏈條,在全國率先提出聚焦集采、集銷、集運、集貸、集產、集研、集招「七集」為代表的數智賦能場景推進「產業大腦」建設實踐,帶動企業覆蓋率、平台點擊率等指標不斷優化。「不僅是資源匯聚,產業大腦還是數字化新技術、新手段應用的最前沿。」山東數字產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安章介紹,目前在80個產業大腦的不少領域,大模型的滲透率在持續提升,針對數據倉、語料庫這一大模型發展的重要原料,今年山東將遴選優秀語料庫建設試點進行獎補,部分行業產業大腦運營單位通過聯合共建等形式,有序推進信息檢索效率與知識服務能力,為通用領域和細分領域更多創新場景應用開發做好保障。
隨着產業大腦迭代升級,所形成的產業要素數據實時更新的「時空地圖」也在幫助各地更精準地構建產業鏈評估模型,根據區域資源稟賦動態匹配招商項目。在棗莊,鋰電池製造產業大腦正重點對歸集的公共數據、企業數據、行業數據進行數據治理,根據沉澱的數據面向政府側或企業測提供產業動態監測、協同製造、產能共享等數據服務;在肥城,新型電池電極材料產業大腦所搭建的全國數據庫已能按照省市區縣三級梳理各區域電池電極材料相關企業分佈情況,在現有基礎上分析本地缺失的產業鏈環節和細分領域,再從大數據庫中篩選出各細分領域下的國內企業分佈情況圍繞產業契合度、企業能力、區域承載力、企業風險等維度進行評估評級,為招商引資快速識別符合產業規劃和發展需求的潛在合作企業。
「產業大腦」進化的背後,是山東持續優化重構算力布局。目前,山東已培育18個省級智算雲服務中心,形成「1+n」工業智算雲服務體系和一批多元異構的智能算力集群,「山東算網」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截至2024年底,全省智能算力總量達到3.6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次數),佔全省算力比重超過32%,智能算力產業(含ai服務器和智算雲服務)規模超過580億元。
「產業大腦創新應用的鮮活案例不斷湧現,帶動產業數智化轉型和業務價值落地的『最後一公里』被打通。」省工信廳數據產業推進處處長孫志強表示,按照「一行業一大腦」原則,山東今年也已面向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行業組織試點建設,細分行業揭榜挂帥榜單共計10大類45個,以「產業大數據+行業大模型」為核心能力的產業大腦數智化轉型服務平台將進一步完善。
來源:大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