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短片」中,上美影以時間順序,將曾經創作過的動畫一一串燒起來。
從黑白動畫《謝謝小花貓》、《小貓釣魚》,到彩色動畫《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再到木偶動畫《阿凡提的故事》、《鏡花緣》...不同的類型,同樣的感動,熟悉的一幕幕,勾起了無數90後、80後甚至是70後的童年回憶---
動畫片段配合著音樂,逐漸步入高潮,孫悟空棒打白骨精、葫蘆娃勇斗蛇精、沉香劈山救母...上美影這64年的經典,全都濃縮在這2分35秒的串燒里---
在冬奧會的宣傳片中,上美影則利用新動畫製作技術,將那些我們熟悉的角色以新的面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雪孩子和孫悟空在山間來了一場滑雪競賽、葫蘆兄弟則一起組成了冰球隊、哪吒和敖丙共舞了一場雙人花樣滑冰---
不同時代、不同作品的角色通過各項冰雪運動串聯起來,鼓勵大家積極關注並參與,不禁讓人感嘆上美影的創意十足---
兩個短片,新舊畫風的對比,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到了上美影在上個世紀創造的國漫巔峰和動畫製作技術的進步。
02.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
在說上美影之前,就不得不先提及上世紀50年代前,兩部震驚世界的長篇動畫:《白雪公主》和《鐵扇公主》---
前者是迪士尼於1937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就在《白雪公主》上映後不久,中國動畫的開創組合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被這一部動畫所觸動,決心要拍出一部高質量的長片動畫揚眉吐氣。
經過四年的製作和打磨,後者《鐵扇公主》上映,孫悟空與牛魔王夫婦生死搏鬥的劇情,極大的鼓舞了當時正處在抗戰時期的人們---
在這部動畫被日軍收繳回國並剪輯放映後,一位日本人大受震撼,決心要投入到動畫這一行業之中。此人便是手塚治虫,後來公認的「漫畫之神」---
《鐵扇公主》的成功極大鼓舞了萬氏兄弟,於是在抗戰勝利後,兄弟中的三人(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加入了上美影,與一群心懷夢想的動畫人創作了一部部經典動畫。
1958年,時任導演的萬古蟾在動作設計的吳進慶的幫助下創作了中國第一部剪紙動畫《豬八戒吃西瓜》;1963年,又在創作原班底的基礎上同副導演錢運達協力,創作了另一部剪紙動畫《金色的海螺》,這一部動畫,獲得了印度尼西亞第三屆亞非電影節盧蒙巴獎---
剪紙動畫的成功讓上美影獲得了足夠的鼓勵和勇氣,決定去嘗試創作更多風格的動畫,於是在1960年,在當時的廠長特偉的指導下,上美影推出了中國首部水墨動畫短片《小蝌蚪找媽媽》。
這部動畫在獲得國人讚賞的同時,也感動到了高畑勛、宮崎駿這兩位後來的日本動畫大師---
而後,1978年上映的《大鬧天宮》無論是作畫還是宣揚的精神,都足以讓它穩坐國漫史上的巔峰地位,也開啟了上美影的轉型之路---
轉型的表現之一是「改編」。
上美影開始從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中汲取靈感,創作了《哪吒鬧海》、《天書奇譚》、《寶蓮燈》;也與童話大王鄭淵潔合作,推出《舒克與貝塔》、《魔方大廈》這些極具深意的童話---
也是在這一時期,上美影成為了國漫巔峰。
進入新一個世紀,上美影再次轉型。在2001年,推出了第一部校園音樂體裁的動畫《我為歌狂》,新的敘事風格和動畫歌舞劇的形式擴大了中國動畫的受眾群體,開闢了中國動畫歷史的新篇章---
不過受一系列的政策影響,中國動畫在2000至2010年間徹底陷入了「低齡化」的困窘,曾代表過中國動畫輝煌的上美影也不例外。
在2000年後,上美影能拿得出手的IP也只剩《大耳朵圖圖》---
儘管如此,從創立到發展再到輝煌,上美影都秉承「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的精神,前後共攝製了500多部風格各異的美術片,獲得了400多項國內外大獎,以動畫「中國學派」享譽國際。
03.最後
在很多人看來,如今的上美影並沒有跟上國漫正步入高齡化的時代,依舊是緊抓着《圖圖》這一IP不放,而9月7號所發佈的IP短片,其實也只是為了宣傳《圖圖》的新作電影---
確實,上美影好像正如它的年紀一樣步入了老年,近年來推出的動畫作品也不盡人意。
但不可否認的是,上美影確實有實力代表中國動畫,也有資本成為未來國漫發展的引路人,過去的這些作品和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
至於未來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能否老當益壯,還得要看如今正在廠中努力的新時代動畫人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