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5歲,退休金4100,兒媳嫌少,催我出去打工:你孫子以後咋辦

2024年12月19日19:23:17 情感 1351

我永遠記得那天,家裡爭吵的聲音大得連樓下的鄰居都聽見了。

兒媳婦站在客廳中間,臉色難看,指着我的鼻子大聲說道:「你不抓緊掙錢,將來我們怎麼辦?你想讓你孫子跟着受苦嗎?」

我坐在沙發上,手裡的茶杯微微顫抖,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我55歲,退休金4100,兒媳嫌少,催我出去打工:你孫子以後咋辦 - 天天要聞

那天,陽光從窗帘的縫隙里灑進來,照在茶几上顯得格外刺眼。

我的兒子林子航站在一旁,低着頭沒吭聲,想插嘴又像是吞回了什麼。

他的妻子,高挑而利落,穿着時尚,站在那裡就像一隻鬥志昂揚的母獅。

我55歲,退休金4100,兒媳嫌少,催我出去打工:你孫子以後咋辦 - 天天要聞

而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退休工人,一輩子沒見過什麼大世面,更沒有什麼存款。

我55歲了,退休金4100塊,這就是我唯一的「資本」。可在兒媳眼裡,這點錢連生活的邊都摸不到。

當時,我腦子裡一片空白,既憤怒又委屈,但更多的是一種說不出的無力感。她說得難聽,我卻沒辦法反駁。

我知道,她要的不是我現在的退休金,而是將來的「遺產」。

我55歲,退休金4100,兒媳嫌少,催我出去打工:你孫子以後咋辦 - 天天要聞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靠幾畝地養活一家人。

日子過得緊巴巴,但他們總說:「家裡窮,別想着享福,苦日子多熬幾年就過去了。」

我早早輟學,十幾歲就跟着村裡人進城打工,做過搬運工、流水線工人,也擺過地攤。

後來,憑着一股子踏實勁兒,我進了紡織廠,成了一名正式工人。

我55歲,退休金4100,兒媳嫌少,催我出去打工:你孫子以後咋辦 - 天天要聞

那時候,我以為只要工作努力,生活就會越過越好。

但事實證明,時代變化太快,你永遠趕不上它的腳步。

工廠效益一年不如一年,好幾次裁員風波都差點波及到我。

好不容易熬到五十歲,我的身體已經被廠里的粉塵和長期的加班耗得差不多了。

我55歲,退休金4100,兒媳嫌少,催我出去打工:你孫子以後咋辦 - 天天要聞

廠里改制,我也提前退休了,每月領着4100塊的退休金。

「夠用了!」我當時想,畢竟我沒有什麼大開銷,就一個兒子,早晚會成家立業,到時候他過得好,我也就安心了。

兒子結了婚,一切卻變得複雜了起來。

兒媳叫蘇媛,三十歲出頭,漂亮能幹,是一名幼兒園老師。

我55歲,退休金4100,兒媳嫌少,催我出去打工:你孫子以後咋辦 - 天天要聞

剛認識的時候,我對她印象挺好,人活潑開朗,說話也帶着城裡人的禮貌。

婚禮那天,她親自給我敬茶,說:「爸,以後我們是一家人了,您有什麼需要就跟我說。」我當時心裏一陣感動,覺得兒子真是找了個好媳婦。

可婚後不久,我發現事情並不像我想的那麼簡單。 蘇媛是個很現實的人,她對錢的態度直接得令人心寒。

有一次,她無意間問起我的退休金是多少,我如實告訴她4100塊。

她愣了一下,隨即皺着眉頭問:「爸,您就只有這點收入嗎?

存款呢?」我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存款倒沒多少,以前你們結婚的時候都拿出來用了,反正我一個人花不了多少錢。」她當時沒說什麼,但從那以後,我總覺得她看我的眼神變了。

兒子林子航是個老實人,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薪水算不上高,但勉強能維持一家人過日子。

蘇媛卻似乎不滿足,成天抱怨錢不夠用。

尤其是他們有了孩子後,日子更緊了。

她開始明裡暗裡地催我出去找點活干,說現在很多人退休了還在打工,別浪費時間在家閑着。

可我真的不想動了。

前幾天,我在樓下遇到老張頭,他比我大五歲,退休後在超市裡做促銷員,每天站八九個小時,工資才兩千多。

他抽着煙跟我說:「沒辦法,家裡孩子都指着錢呢,不幹不行啊。」我心裏咯噔一下,回家後越想越不是滋味。 難道我也得像老張頭一樣,到這把年紀了還要低聲下氣去掙錢?

可我沒想到,蘇媛的催促比我想像中更強烈。

那天,她帶着孩子回娘家,我本以為家裡能清靜幾天,沒想到晚上她打電話過來,開門見山就說:「爸,我看樓下商場貼着招聘啟事,您要不去試試吧?

聽說保潔員工資挺高的,一個月能掙三四千呢。」我聽了心裏一陣發堵,忍不住回了一句:「我這把老骨頭了,能幹得了什麼?

4100塊夠我花了,還折騰什麼?」電話那頭安靜了幾秒,接着就是她冷冷的一句:「夠您花了,可夠我們花嗎?

您總得為將來留點東西吧!」

掛了電話,我坐在沙發上發獃。窗外的夜靜悄悄的,路燈把地上的樹影拉得長長的。 「將來給我們留什麼?」這句話在我腦子裡反覆盤旋。

我不是沒想過將來,可將來到底是什麼呢?

我這一輩子,沒攢下什麼大錢,也沒什麼值錢的東西。

老家的房子早就塌了,城裡的這套房子是單位分的,雖然小,但好歹有個落腳的地方。

可我知道,蘇媛盯的就是這套房子。

她沒明說過,但每次提到「將來」,總繞不開房產的話題。

我不是不願意給他們,我只是覺得心裏委屈。他們年輕力壯,正是掙錢的好年紀,為什麼要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難道我辛辛苦苦一輩子,最後連喘口氣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第二天,蘇媛帶着孩子回來了。

一進門,她就開始數落我:「爸,您這幾天也不出去看看工作,整天窩在家裡,真的合適嗎?

現在社會上這麼多老年人都在發揮餘熱,您也不能這麼懶吧!」我忍了又忍,終於還是忍不住回了一句:「我這輩子都在『發揮餘熱』,你們怎麼就不能體諒體諒呢?」

話音剛落,兒子走了過來,低聲說:「爸,您別生氣,媛媛也是為了這個家好。」我看着他,心裏又氣又酸,最後只是擺了擺手:「算了,我累了,想睡會兒。」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着。

腦海里滿是這一家人吵吵鬧鬧的畫面。

我想起了很多事:小時候父親為了蓋房子累到吐血;我年輕時在工地上搬磚,不小心摔斷了腿;還有廠里同事老周,退休後去送外賣,結果半夜出車禍,再也沒醒過來…… 這一輩子,我什麼苦沒吃過?可到了居然還得因為「將來」被人逼着繼續受罪。

我不是不想幫他們,但我真的累了。我想守着自己的小日子,安安靜靜地過完這幾年。 至於「將來」,他們有手有腳,過得好不好,得靠自己努力。

第二天一早,我起床後把飯做好,然後坐在餐桌旁等他們起床。

蘇媛下樓時看見我,愣了一下,似乎在等我開口。

我抬頭看了她一眼,平靜地說:「我不會去外面打工,你們也別再催我了。這套房子,將來自然是你們的,但現在,我只想過自己的日子。」

她張了張嘴,像是想說什麼,但最後什麼也沒說。

我知道,這件事並沒有結束。可我不想再妥協了。 人生已經夠苦了,為什麼老了還要活得這麼卑微?

這個家,終究還是需要他們自己去扛。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結婚後,工資該不該交給老婆?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 天天要聞

結婚後,工資該不該交給老婆?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有些人在婚姻裡頭,說起工資分配遮遮掩掩的,夫妻關係慢慢就疏遠了。可也有些人,大大方方坦誠對待,家裡頭的日子越過越和美。工資怎麼分配,在婚姻里那可是個影響夫妻關係的關鍵事。古人講:「夫妻齊心,其利斷金。」結婚之後,工資到底咋分配,每個家庭都得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 - 天天要聞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

有些人啊,眼睛就盯着眼前那點好處;可有的人,卻把心思花在修養人品上,想着長遠的事。人品,是一個人最硬的底牌。古人云:「厚德載物。」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01:善良是智慧的體現,智者心懷善念當善良成為一個人骨子裡的東西,智慧也就
別叫老公「親愛的」了,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 天天要聞

別叫老公「親愛的」了,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親密關係裏面,稱呼是很重要的,可以起到增進感情的作用。取一些有巧思的稱呼,會撥打男人的心房,讓他對你產生不一樣的情愫。女人在愛情裏面,真的別太老實了,你越有點情趣,男人才會越愛你。別再叫老公「親愛的」了,太俗氣,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驚人的感情鐵律:中年男女曖昧,最大的問題只有這2個 - 天天要聞

驚人的感情鐵律:中年男女曖昧,最大的問題只有這2個

如果一個人無法壓制自己的慾望,沒有能力理清自己的牌局;任由感性,情緒,荷爾蒙操縱行為,而非回歸理性本身;那麼TA在感情里每個關鍵節點的選擇,都會影響自己接下來幾年的勢。看過一組數據:有超過60%的夫妻,在30歲之後,對婚姻的滿意度越來越低,
失戀後,難過很正常,但沒關係,總會過去 - 天天要聞

失戀後,難過很正常,但沒關係,總會過去

分手後,我們都是會經歷一個陣痛期的。但凡動過真感情的人,不可能不痛不癢。只是有的人來的早一點,有的人可能會後知後覺地難過。有的人是分手當下,痛會更加強烈一些,給自己一個緩衝期,陣痛感會慢慢地消退。而有的人剛開始痛感不強烈,但時間久了會慢慢浮
不聽老人言:這5種女人,娶回家就是「活受罪」! - 天天要聞

不聽老人言:這5種女人,娶回家就是「活受罪」!

在婚戀關係中,雙方的選擇確實會直接影響到彼此的生活質量。如果有些性格特質在關係中未得到及時溝通和改善,可能會帶來很大的挑戰。以下五種類型的人,如果無法有效調解,可能會影響到關係的穩定和發展,值得在交往前認真考慮:1.
離婚後要求探視孩子,對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誰為由反對探視,法院這份判決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離婚後要求探視孩子,對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誰為由反對探視,法院這份判決給出答案!

夫妻離婚後,孩子隨女方生活。男方要求探視孩子,被女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誰,現任丈夫視如己出」為由反對探視,法院支持嗎?請看本期案例!2015年,小帥與小美調解離婚,約定2歲的兒子小明由小美撫養並自願承擔撫養費。小美再婚後攜小明組建新家庭。小帥定居外地,在小明出生及1歲時有過陪護與探望,離婚後就再未支付過撫...
重病客戶取款時不幸去世,誰該為此負責? - 天天要聞

重病客戶取款時不幸去世,誰該為此負責?

摘要中青評論對老年人、病患、傷患等特定群體,社會各界都應給予更多關注和關懷。5月14日,湖南株洲一名62歲重病女子因急需取錢就醫,被銀行告知需本人到場後才能取款,在中國農業銀行株洲田心支行辦理過程中,不幸去世,引發社會關注。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5月15日,去世女子家屬告訴記者,當地派出所、街道辦等部門正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