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截癱患兒母親從「背」到「拽」:「女兒的笑讓我扛住了生活的苦」

2025年05月11日11:30:16 情感 7981

大皖新聞訊 8歲的女兒依珊在武術課外培訓班訓練時意外受傷導致截癱,池州市民丁女士每日騎電瓶車送女兒到學校,再背着她去衛生間更換尿布,並不時在課間協助康復護理……去年5月,新安晚報、大皖新聞曾以《「有人勸我放棄,做媽的怎麼捨得」》為題報道後,引發很多讀者、網民關注並動容。2025年母親節之際,大皖新聞記者再次對話丁女士,聆聽她這一年的不易與感悟。

池州截癱患兒母親從「背」到「拽」:「女兒的笑讓我扛住了生活的苦」 - 天天要聞

從背到拽  日常照護的艱辛與無奈

2024年5月,記者第一次見到丁女士時,她正背着8歲的依珊前往衛生間更換尿片,汗水浸透了衣襟;2025年母親節前夕,同樣的場景里,畫面卻有了微妙的變化——小依珊坐着的輪椅被卡在樓梯轉角,丁女士弓着腰,雙手用力拽着扶手往上提拉。9歲的女兒則用雙臂拚命向後撐,試圖減輕母親的負擔。

「以前她能趴在我背上,現在抱都抱不動了。」 丁女士掀起衣角,腰間貼着兩片膏藥,她每日四次搬運女兒上下20多級台階,從 「托舉」 變成了 「拖拽」。在輪椅上抱起依珊——這個曾被鏡頭記錄過的動作,如今丁女士因腰痛而顯得格外艱難。 「有時腰突然疼得直不起身,要緩好一陣才能動,只能貼個膏藥休息一會兒再繼續。」

小依珊所在的池州市貴池區杏花村小學班級輔導員聞敏芳老師告訴大皖新聞記者,隨着孩子體重的增加,加上背太久尿布容易漏尿,如今丁女士已改成拽輪椅上下樓。「每天都這麼多趟,對她來說真的太不容易了。有時我也會安慰她,她就會說『事情已經發生了,能怎麼辦呢?我只能面對』。我想一般的母親可能做不到她這樣堅強。」

儘管自己疲憊不堪,丁女士卻始終不願給學校添太多麻煩。去年校方曾允許她騎電瓶車直入樓道,但她思考後還是選擇主動放棄:「那麼多孩子上下學,安全最重要。」 這份體諒讓學校領導和老師也十分動容:「她總是說『不用特殊照顧』,但我們都知道,她的背影里藏着多少艱辛。」

池州截癱患兒母親從「背」到「拽」:「女兒的笑讓我扛住了生活的苦」 - 天天要聞

在痛中忍 女兒的笑讓她扛住生活的苦

女兒受傷後,丁女士的丈夫常年在昆明打工,照顧身患重病的婆婆成了丁女士肩上另一副重擔。老人患有肺腺癌,此前由丁女士照顧,目前獨自住在老家。「有一次婆婆打來電話說身體不舒服,我下午送完依珊,騎車趕去接她看病,那天我們一家晚上8點才吃上飯。」 一邊是行動不能自理的孩子,一邊是急需照顧的婆婆,「我也經常問自己,為什麼我的人生這麼難。」 提及此處,丁女士不禁紅了眼眶。

「孩子現在連穿個衣服都穿不了,腰上沒勁,穿衣服的話就會倒了,天一熱尿路還容易感染,護理費和不確定的治療費用,最少一年也要兩萬塊錢。孩子爸爸也不容易,我很少跟他說家裡的難。」回想這麼多年,自己一直都在為了孩子操心,丁女士特別心酸。看到孩子這個樣子,她有時候也會想: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健健康康地成長,而依珊卻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有時候會認命,但現實告訴我,自己必須要堅強起來。」

對比去年採訪時的憔悴,記者注意到,如今的丁女士多了一份歷經滄桑後的淡然。「去年總覺得日子看不到頭,現在反而想通了:孩子需要我,婆婆需要我,反正再難的日子也挺下來了。」 過去的一年,丁女士的生活軌跡未變,但心態悄然轉變。

每個工作日送女兒依珊上學、換尿布、買菜、做飯、接孩子回家…… 這樣的循環,丁女士每天要重複整整十二趟。上一次採訪時,丁女士形容自己 「像繃緊的弦」,如今面對採訪時,她卻多了幾分釋然:「我過得是比別人苦,有時想想真的太累了,甚至有過不想活的念頭;但孩子性格很樂觀,她沖我笑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必須扛下去。」

池州截癱患兒母親從「背」到「拽」:「女兒的笑讓我扛住了生活的苦」 - 天天要聞

有暖盼光  在命運的寒冬守候希望

雖然命運多舛,但社會各方的善意仍讓丁女士一家倍感溫暖。「去年你們報道後,六安有位 80多歲的好心老人輾轉找到我們,說看到依珊的故事很感動,想幫幫我們。」 丁女士翻出轉賬記錄,那位老人當時匯來20000元,還特地叮囑丁女士 「不要聲張」,不僅解了一家的燃眉之急,也讓丁女士多了一份堅持下去的力量。

採訪間隙,到了學校上體育課時間,丁女士像往常一樣從教室里推着依珊來到一樓,小依珊便飛快地搖着輪椅來到操場,去感受同學們在陽光下跳躍和奔跑。「我們準備暑假去上海做康復,畢竟孩子平時要上學,現在都9歲了,如果再不上學的話,就更跟不上了,雖然沒指望着她能考上大學,但學點知識總是好的。」 丁女士向記者坦言。

在學校教師辦公室里,班級輔導員聞敏芳老師望着窗外操場上推着依珊的丁女士,語氣里滿是心疼地告訴記者:「剛入學時,她還是個年輕媽媽;現在再看,她眼角的細紋深了,腰也有些彎了。全是每天背孩子、拉輪椅落下的。」

儘管如此,但小依珊的康復之路依然漫長:脊髓損傷導致的截癱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從2024年的「背女求學」 到2025年的 「與痛共生」,丁女士用堅持與忍痛詮釋了母愛的另一種維度:它不僅是需要時的挺身而出,更是日復一日在瑣碎與病痛中堅守的勇氣。今天是母親節,祝願時光對這對母女多些溫柔,也願有更多人能接過愛心的接力棒,讓小依珊的未來之路,少一些坎坷,多一份暖陽。

孟智超 大皖新聞記者 朱春友  攝影報道

編輯 彭玲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40歲未婚,做了個決定,我哥和我弟一個問我要房,一個要300萬 - 天天要聞

我40歲未婚,做了個決定,我哥和我弟一個問我要房,一個要300萬

"老劉,我房子要還是錢要?"我在電話那頭語氣平靜,但手心卻滲出了汗珠,緊握的話筒沾滿了濕意。我叫劉芳,今年四十歲,未婚。在黃河縣一家國企做會計,日子過得安穩卻單調,像秋日裏的一泓靜水,看不見波瀾。從沒想過自己的人生會在不惑之年突然面臨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