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兩年,分手3個月,每天按部就班地生活着。看似已經淡忘了分手最初的痛感,只有沒來由地掉眼淚,再裝作無所謂地抹掉,這些反覆的動作清楚地告訴我,我還是沒有走出分手的後遺症。看到網上一篇文章說,分手後很快就走了出來的女生真的存在嗎?留言全是「這樣的女孩好酷啊」「希望成為這樣的女孩」…我發現,當下時代的愛情標準是風過了無痕的,我們總說愛情要慢慢來,那愛情的流逝不也應該成正比的逐漸退減嗎?很快就走出來不一定是酷,很慢才徹底走出來也不是不酷。
分手的第一個月,睜開眼就會想起我們之間的相識、曖昧、告白、熱戀、矛盾、分開。
不適應是真的,不願意接受一個明明那麼愛你、喜歡你的人突然就不再時時粘着你更是真的。
沒有戀愛前,看別人分手時發朋友圈的字字句句都只覺矯情,可失戀後自己也陷入同樣的情緒。
會在深夜時回想起當初他是多麼在意我的一舉一動,所以偶爾會作妖地試探性地加回他的微信,測試分手後的他是不是和我一樣忘不掉彼此。
有人說,不是所有的喜歡都能走到最後。
我初次讀時,真的覺得離譜又扯淡,沒有走到最後不就是不愛了嗎,直到現在,我才發現,這句話里藏着多少惋惜和現實。
曾經相愛過的人真的很難徹底從生活割裂開。
上課看到從前和他固定坐着的座位會想起他陪我上課的場景,我打瞌睡時頭枕着他的左手,他就會幫我記筆記,而現在,我卻不敢在課堂上犯困。
路過奶茶店會想起他時常掛在嘴邊的「少喝加冰的奶茶,多喝熱水,認真的」,然後我一定會打趣他說「你是直男吧」。
後來,他送了我一個保溫杯,情侶款的,我養成了每天必喝三大杯熱水的習慣,哪怕已經分手了,不需要他的監督,我也會把保溫杯帶在身邊。
喜歡一個人最大的威力,是心裏不斷告誡自己你們已經是過去式了,可身體還留着對彼此的肌肉記憶和熟悉感。
我和他之間對學習、生活的規劃與期待越來越不同,他愛玩遊戲,而我屢次因為這個理由和他吵架,加上實習、課業等壓力,我們從無話不談到相對無言,也只不過兩年時間。
我不想一整天泡在圖書館,學習那麼累還要分心思應付他的脾氣,也不想逼着他和我一起啃天書,更不想在節假日學習和兼職,還要計劃把時間留出一大部分和他出去遊玩。
當生活的重心從戀愛狀態調整回自己身上,猛然發現我是多麼不適合戀愛的一個人,或者說,戀愛時的純粹簡單,我早已不配擁有,我也不應該消耗着他。
成年人的世界裏,對感情哪怕是猶豫不決,也只能是到此為止。
不同頻的兩個人終究是會走到人生的分叉口,分手也只是基於生活不再同步的順勢而為。
分手後的第二天凌晨,他打來電話,生怕打擾室友的休息,我心驚膽戰地下床,戴着耳機聽着對方混亂地抒發苦悶。
他喝醉酒,藉著酒精的刺激大肆放大不舍與自我責備,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抽泣地回應對方,嚴重到用嘴大口呼吸,告訴他,不要傷心。
假裝不在意的口吻在聽到對方的聲音時,糾纏不清的感情捲土重來,而最後我們也只能站在前任的立場上勸對方一句,「好好休息,不要再想那麼多。」
分手後,最忌諱的就是再度見面和聯繫,我們像是約定好了一樣,在學校里完全把對方當成陌生人。
儘管有些課是在一起上的,座位卻隔着兩條走道,淹沒在同學堆里的,儘管還是會猝不及防地碰面,在把臉相對之前就假裝沒看見一般地躲過。
忘掉喜歡過的前任,是需要努力的,而剋制自己把生活中的一切和對方割裂開,需要時間和忍耐力。
戀人教會我們去熱烈地愛一個人,也教會我們勇敢地伸手接住他人給予的愛。
分手後能不能走出來,多久走出來也不是浮於表面地看到他後完全當他是個陌生人一般冷漠。
允許自己傷心難過,不用假裝很好。
真正地走出來,是接受我們確實不合適的現實狀況,明白我和他是真誠對待彼此,未來逐漸對這段戀情釋懷,沒有不舍,沒有留戀,不再慣性地想起他的存在與照顧。
有人說,分手了還沒走出來的,是心裏對他還有幻想。
其實不是這樣的,人不是機械人,如果一段感情真的用心,那分手後勢必會階段性地困在「不舍」或「不適應」的境地走不出去。
記得我在宿舍收拾與他有關的東西時,看着他為我夾的娃娃,我們參加活動的獎牌,一起旅遊的照片,一起攢錢買的紀念品,偶爾就會冒出要不再堅持試試的衝動。
可最終我還是退縮了,因為我清楚地意識到我們之間的感情,即便複合,也有彌補不回的缺失。
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需要一個適應期去包容自己來不及收起的依賴與不舍,甚至是遺憾。
遺憾我們怎麼走到需要分開的地步,遺憾人生那麼長,我們攜手相伴的時間竟也那麼短,遺憾沒有好好告別,就匆忙說分開。
遺憾並不一定要挽回,因為彼此都了解,多餘的挽留改變不了漸行漸遠的兩個人。
剛在一起時有多甜蜜,分手後平靜的背後是是保留體面的離開。
分手後要花多長才會徹底走出來沒有絕對的時間限制,它沒有滿分答案。
如果傷心難過,那就多寬限自己幾天,如果已經放下,那就繼續更好的生活。
請堅信自己有被愛的價值,不要因為分手而否定認真付出的自己。
文章來源:花椰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