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說:「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
生活中,當女性在現實中,不斷被職場、家庭以及社會壓力所碾壓時,想要實現自身價值和個人成長,則需要為之付出更多。
然而,《女傭的故事》這本書卻讓我們明白,即便生活在陰溝里,也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權利;即便身處社會最底層,也依然可以獲得觸底反彈的力量。
01/ 直面苦難的勇氣
人生的路上,我們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是勇敢面對,還是畏懼退縮,選擇權始終在自己手裡。
書中一開始,女主人公斯蒂芬妮就因無法忍受未婚夫的家暴,主動結束了兩人的關係,帶女兒米婭搬出了出來。
她投靠過父親,但被委婉趕出家門;求助過母親,但卻得不到回應;嘗試過結交新的男友,但最終還是被迫搬離。
無依無靠、無房無存款,她只能帶着米婭住進收容所,靠政府補助和給別人清掃衛生維持生計,生活狀況可想而知。
生活的壓力撲面而來。
她知道,自己獨自帶着米婭生活會很辛苦,但她相信,苦難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會好起來。
為了賺錢養活自己和米婭,斯蒂芬妮不得不把米婭送去日托所。每一次,米婭都哭得撕心裂肺,加上物質條件的匱乏和居住條件的惡劣,斯蒂芬妮在面對米婭時,常感到愧疚。
作為母親,斯蒂芬妮希望能給米婭更多的照顧和關愛,但生活的窘境和力不從心,使她給不了米婭她想要的一切。
可對於一位母親來說,女兒是她的軟肋,也是盔甲。
當斯蒂芬妮從心理治療師那裡了解到,穩定的生活環境可以培養孩子的情商和堅強的性格後,她開始嚴格按照日程錶行事,以一種可預見的模式來生活。
每天晚上,無論斯蒂芬妮多累,她都會強打精神和米婭開啟一系列的「固定動作」:
洗澡結束後,給米婭講睡前故事;臨睡前親吻她,相互道晚安。
周末的時候,無論條件多麼有限,斯蒂芬妮都會陪米婭去附近的公園,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在每個重要節日,她會為米婭精心準備一份禮物,並用相機記錄下女兒成長的瞬間。
生活的儀式感,讓米婭逐漸熟悉了家庭應有的日程,也讓年幼的她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歸屬感。
俞敏洪說:「如果家庭是一台複印機,父母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複印件。」
斯蒂芬妮直面苦難的樂觀與堅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米婭。
生活瑣碎艱難,她們卻苦中作樂、坦然面對,並最終跨越了苦難,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伏爾泰說:
「人生布滿荊棘,我們想的唯一辦法就是從荊棘上跨過。」
世事無常,一味地逃避只能讓自己在生活的泥淖里,惡性循環。唯有勇敢面對,才能在苦難中快速成長,才會在逆境中找到前行的路。
人生就像一場打怪升級的遊戲,只有勇往直前的人,才有機會成為最後的贏家,才有可能把生活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直面苦難的人,人生的路才會走得更遠。
02/ 獨立生活的能力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的幸福生活固然令人羨慕,但經歷過失敗的感情後才發現,一個人的生活也可以溫柔歲月,驚艷時光。
斯蒂芬妮經歷過兩段感情。
在前一段感情中,因為對方家暴,斯蒂芬妮選擇帶着女兒主動離開。之後,為了給自己和女兒尋找一個依靠,她與新結識的一個男人草草開啟了第二段感情。
然而,這段感情並沒有給她帶來想要的生活。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後,當斯蒂芬妮無法給對方提供足夠的勞動價值時,她又被無情地趕了出來。
這兩段感情給斯蒂芬妮留下的,除了痛苦的記憶,還有內心的覺醒。
斯蒂芬妮終於明白,與其把別人當作避風港,不如自己有能力遮風擋雨。
可她沒有學歷,沒有工作經驗,只能從最底層的專職清潔女工開始做起。
而清潔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減少了清潔用品的消耗。在長期高強度的工作負荷下,斯蒂芬妮的右手神經受損,以至於連海綿和刷子都握不緊。
每一次,為了將洗浴間擦乾淨,她不得不把右手攥成拳頭,將海綿放在手和牆壁之間,然後用指節拚命往下摁。當結束一天6小時的工作回到家時,她的手痛得連碗都捧不住。
幸運的是,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報。
最終,斯蒂芬妮憑藉自己的踏實和勤勞,以及對工作的責任感,不僅成為了公司的「頭牌清潔工」,還被主顧評價為「最勤奮的勞動者」。
優秀的工作能力和賺錢本領,成為斯蒂芬妮為自己打造的「安全網」。
卡耐基說:「經濟獨立的女性,自身帶着創造幸福的能力,她們不需要取悅和依賴男人。」
獨立意識的覺醒,讓斯蒂芬妮不再把婚姻作為人生的必選項。
她不再寄期望於一個男人來拯救她於生活的水深火熱,不再在依賴里委屈求全,不再卑微地去討好任何人,而是在勇氣和自信里,找回了屬於自己的路。
最終,斯蒂芬妮憑藉努力和堅韌,活成了自己的靠山。
楊瀾說:
「一個女人最大的魅力,就是擁有她自己的經濟獨立權,不依賴父母,不依靠男人,自己去爭取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
身為女性,不要把婚姻作為生活的全部,更不要把人生的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
不論何時,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賺錢的本領,擁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才會有抵抗挫折和苦難的底氣。
03/ 執着夢想的魄力
電影《中國合伙人》裏面有句台詞:
「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實現夢想的過程,雖然布滿了艱辛,但只要用心去追逐,一定可以找到生活藏起來的那顆糖果。
斯蒂芬妮從小就喜歡看書、寫故事,她的夢想是去米蘇拉市的蒙大拿大學上創意寫作課,成為一名作家。
然而,這個夢想因為她的意外懷孕戛然而止。
在經歷感情失敗和生活磨難之後,斯蒂芬妮知道,外面有一個更好更豐富的世界,她想在那樣的世界裏生活。
而上大學,是她改變目前生活狀況、通向夢想世界的唯一指望。
斯蒂芬妮的夢想再次被點燃,她開啟了攻讀學位的艱難旅程。
在俗世濁浪前,斯蒂芬妮即便暫時擺脫不了生活中的泥沼,但她也像重新獲得了新生一樣,爆發出驚人的毅力與耐力。
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斯蒂芬妮不得不減少自己的工作時間,這讓她的收入也隨之驟減,食物不充足的時候,她只能靠喝咖啡來充饑;為了減少生活支出,她只好去亞馬遜網站買舊版的二手書,儘可能以最省錢的方式學完核心課程。
因為白天學習時間有限,斯蒂芬妮只能等米婭睡覺以後,熬夜苦學。
雖然沒有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但她堅定地認為,做一個卑微的女傭只是她的短暫生活,接受教育將會為她帶來自由和有尊嚴的人生。
她像一個孤膽英雄,在抵達夢想的路上,與貧困進行着廝殺與掙扎。每個夜晚,她孤獨地含着眼淚入睡,唯一的慰藉便是內心執着的信念,她知道自己絕不會止步於此。
所有的事情一旦全力以赴,結果都會水到渠成。
三年後,斯蒂芬妮成功拿到了「陽光女性」獎學金,她帶着米婭在秋季開學前搬到了米蘇拉市。不出兩年,她將取得蒙大拿學校創意寫作的學士學位證書。
斯蒂芬妮終於完成了生命的蛻變,也摁下了實現人生夢想的開關。
命運給了斯蒂芬妮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她卻在深淵裏披荊斬棘,用行動演繹了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將命運的方向盤牢牢握在了自己手中。
巴西作家保羅·戈埃羅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寫道:
「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來幫忙。」
夢想不會一蹴而就,我們也不用期待命運會在某個瞬間突然被扭轉。那些改變我們人生的能量,就來自普普通通的每一天。
人一旦有了夢想,人生也就有了錨定的目標,只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就不畏山高路遠,無懼歲月荒涼。
張小嫻說:
「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
生而為人,我們難免會遇上一段難熬的時光。
不必灰心,不必抱怨,每個人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後,必定有一段無人問津的孤獨歲月。
逆境中不氣餒,迷茫中不沉淪,在痛苦中磨礪意志,在安靜中變強和成長。
只要你還在努力,世界就一定會給你驚喜。
作者簡介:明月心,在文字中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