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大了,我們看鳥去

2021年10月05日18:13:02 情感 1476

比我晚一周去內蒙額濟納看胡楊林的朋友給我發來她的遊記公眾號,中間還有幾條語音,說要和我八卦一下旅途中碰到的怪事。

她說這次出去是和表姐報了一個六人團,另外還有兩對,一對是兩個和她們年齡相仿來自徐州的女人,另一對是一男一女,女的無論是穿着還是長相都是個艷俗的大媽,男的大概是30、40歲左右模樣還過得去的壯年。他們對外說是姨媽和侄子的關係,但行為舉止非常親昵,一直像情侶一樣單獨吃飯、拍照,很少和其他四個人交流,甚至晚上住宿,也是他倆一個標間。

林子大了,我們看鳥去 - 天天要聞

大家都按捺不住好奇,導遊利用特權在拿身份證登記住宿的時候瞟了他們的信息,女的64歲,是黑龍江的,男的37歲,是山東的。額濟納行程結束後,那兩人還要接着去天山,導遊給他們送別之時,女的有點害羞也有點得意地說了實話,他倆其實是戀人關係,網上剛認識的,彼此談得來,就一起出來旅遊。

朋友的語調充滿迷惑:那女的都64了,看起來老,也不像有錢人,那男的模樣看起來還不錯,也不像吃軟飯的,兩人怎麼就能勾搭在一起?你說這世界怎麼了?我都看不明白了!是女的瘋了,還是男的瘋了?

有82歲楊振寧娶28歲翁帆的佳話,有93歲齊白石嫌娶44歲姨太太「太老、太老」的趣事,我早就對各種忘年戀見怪不怪了,感興趣的只是年齡差是否能破82與28的記錄?就像每次觀看反腐倡廉片,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貪腐都難引起我的唏噓感嘆,反正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為了不讓人鄙視我「貧窮限制了想像力」,那乾脆就無極限地想像吧。

林子大了,我們看鳥去 - 天天要聞

不過忘年戀中大家司空見慣「沒有最大,只有更大」的男大女小模式,基本屬於「狗咬人」的新聞,而女大男小(至少15歲年齡差以上)的模式還多少是有新聞看點的。

我用腦子飛快地計算了一下,女的整整大男的27歲,比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老婆還牛。我也別小人之心去揣度人家的動機,人家都已經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我好奇的是青絲紅顏與鶴髮雞皮是如何耳鬢廝磨肌膚相親的。

朋友忍不住哈哈大笑:「燈一關、眼一閉,都一樣!」

真的能一樣嗎?縱使眼睛可以不看,但鼻子可以聞、耳朵可以聽,肌膚還能感,最重要的是腦子裡控制不住不想啊!

那嬌嫩光潔的肌膚真的願意讓那布滿老年斑的手去肆意揉捏嗎?那陽剛健碩的身體也真的願意去觸碰那鬆弛變形的身體嗎?曾在《故事會》里看到有個謊報年齡的中年婦女為騙小15歲男朋友的錢財,晚上睡覺愣是不敢脫胸罩,也聽說過老妻居然堅持了十年都是在等少夫熟睡之後才敢洗臉卸妝的。

但我仍然很樂意聽到此類八卦,管它是男的瘋了還是女的瘋了,只要不影響別人,不妨礙社會,另類的組合,總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趣得多。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既然自己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成為別人眼中的奇鳥,那就開心地看鳥吧!

林子大了,我們看鳥去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