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評丨冷門藝術進課堂 如何「爆改」年輕人?

2024年03月27日21:15:36 教育 1740

潮新聞客戶端 評論員 朱浙萍

潮評丨冷門藝術進課堂 如何「爆改」年輕人? - 天天要聞

南昌大學贛劇藝術鑒賞課視頻截圖

「抬頭率100%」是什麼樣的課堂?近日,南昌大學贛劇藝術鑒賞課堂火了,不僅線下聽課要搶座,還在網上引起了百萬網友關注。許多人羨慕不已:「上得了課堂,耍得了花槍」「我都不敢想像,上這樣的課得多開心」。

這一冷門藝術如何「爆改」年輕人?在這門大學通識課上,身着戲服的老師舞着水袖、耍着刀槍,學生不僅看得津津有味,還爭相 「變裝」上台表演。在一層一層上油彩、一句一句念唱詞中,學生們近距離感受贛劇的獨特魅力,一點點轉化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可和自豪。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正在走進課堂,受到年輕人喜愛追捧。不久前,浙江省文化館開設的嗩吶課、越劇班、盤扣班等課程「一課難求」,其中的嗩吶課,吸引近500人報名,讓授課老師大呼意外;天津大學開設的《京劇與中國文化》通識課,讓大學生們秒變「00後票友」;此前,浙江高校開設的舞龍舞獅課、宋韻文化體驗課等,也都讓年輕人感覺身體里的傳統文化基因被喚醒。

與傳統注重講稿的授課方式不同,這些「圈粉」年輕人的藝術課堂,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十分注重互動與體驗,當冷門乏味的課本知識變成精彩生動的藝術表演,傳統文化不再是曲高和寡的鄉音曲調,而是一場可以生動代入的文化體驗。年輕人在沉浸式體驗中,近距離觸摸藝術溫度,感受傳統文化之美,激發起他們探索傳統文化之美的熱情和行動。當他們將課程拍攝成視頻,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分享、交流,引發一波波的「蹭課」熱潮,文化傳承也便在這樣的情感互動中悄然傳遞延續。

冷門藝術進課堂爆火,再次讓我們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來不缺少受眾,真正缺少的是讓年輕人了解它、走進它、愛上它的機會。一些傳統文化之所以高冷難懂,何嘗不是因為總是被束之高閣?今年全國兩會上,不少人大代表建議,將傳統非遺納入高等院校學歷教育體系,引起不少關注。即便不能成為常設課程,也要看到這背後大學生和公眾們觸摸優秀傳統文化的渴望和期待。因此,藝術家、教育者當主動走進年輕人當中,為他們搭建更多文化藝術體驗的橋樑,以更加可知可感、可親可近的形式,讓傳統文化看得見、摸得到、可參與。

同時,傳統文化與年輕人的雙向奔赴,也為我們呈現了冷門藝術出圈的更多路徑和可能。傳統文化不是塵封在博物館裏的標本,當它們以嶄新的面貌,走進生動的課堂,楔入鮮活的生活,擁抱變化,敢於創新,古老的文化符號將激蕩起更多的青春迴響,在生機勃勃中繁花似錦。

「轉載請註明出處」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姜同學月考83分屬實,若事情反轉,請嘴上留情 - 天天要聞

姜同學月考83分屬實,若事情反轉,請嘴上留情

姜同學月考83分這事被官方證明了。之前我就質疑過,姜同學中考總分才621,在當地也就是一個普通學校的水平,如何在2年內學完這麼多高速課程? 可是我之前的視頻發出去之後,卻被幾乎一邊倒的罵。....
數學好≠情商高,同根相煎,北大教授為何為難中專生? - 天天要聞

數學好≠情商高,同根相煎,北大教授為何為難中專生?

數學成績好的智商都挺高,但是情商都不咋地!一群北大的數學教授、博士圍攻姜萍,貶低人家資質平平不可能在兩年之內就掌握了高等數學。質疑人家考試作弊、質疑人家考試電腦是借的、質疑人家月考只有83分、質疑人家為什麼不去浙大夏令營、還質疑人家和阿里串
資陽安岳:嚴把任前「考廉關」 上好廉政「第一課」 - 天天要聞

資陽安岳:嚴把任前「考廉關」 上好廉政「第一課」

「當我踏進考場,監考人員檢查我的身份證和准考證的時候,緊張感瞬間就上來了,嚴肅的考場氛圍,讓我對廉政考試的深刻意義有了更準確的認識。」資陽市安岳縣興隆中學副校長鄭鑫在閉卷考試結束後說道。鄭鑫口中的考試是安岳縣紀委監委準備的一份特殊的「廉」禮。近日,該縣紀委監委組織全縣新提拔科級領導幹部進行廉政知識閉...
考公務員不要用力過猛! - 天天要聞

考公務員不要用力過猛!

現在好多人把考公務員當成了人生追求,考了好多次,甚至全職在家備考!這是走進了誤區,沒有明白考公的性質和特點。
剛剛公布!事關蘇州積分入學! - 天天要聞

剛剛公布!事關蘇州積分入學!

2024年蘇州市區義務教育階段積分入學准入排名資格線及可供公辦學位數公布根據《蘇州市區義務教育階段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積分入學管理辦法》(蘇教規[2024]1號)文件要求,經各區政府(管理委員會)和市教育行政部門批准,2024年蘇州市區積分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