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11位學生聯名舉報導師黃某引發了社會各界關注。
被認為清高,有理想、有追求的學術界因學術造假讓人費解,這個曾被認為有底線有道德的地方被拉下了神壇。
在舉報後續,當事人帳號再次發文,其中一位博士張黎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張黎說自己本科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優秀本科畢業生榮譽並被保送至研究生。
然而到了博士階段,被黃某冠以:「本科生水平、糟心的人、註定失敗」等負能量稱號,經常接受來自導師的辱罵。
假如這些可以忍受,那麼惡意編造數據實在讓他忍受不了。
他心裏也很渴望博士學位,尤其是在這近在咫尺的階段,假若再堅持幾個月,或許一切都過去了。
他知道一旦舉報,6年的寒窗苦讀就白費了,但是他對着本科時期樓道里的自己說聲對不起之後還是選擇了看似愚蠢但正確的事。
只因他不想讓更多的人同他一樣深受其害,從此磨滅對科研的夢想。
他說日子真的很痛苦,但希望一切痛苦從他那裡結束。
好在他們的努力不算白費,學校在第一時間給出回應,會按規定調查,給出嚴肅處理。
目前黃某在官網上的個人主頁部分已經被刪除。
現在上千上萬雙眼睛在盯着這份調查結果,校方也承諾有結果會向社會各界公布。
記得在2019年,翟天臨在採訪時一句:「知網是什麼?」引發了外界對他學歷的懷疑。
之後工作室發出聲明,否認翟天臨在學術上造假一事,但被發現論文相似度高達40%,被原著作者舉報。
隨後北電對此事進行嚴肅核查,最終以撤銷其博士學位告終。從此,他也被川大列為學術不端案例。
所以,對於學術界而言,抄襲和造假都是零容忍的。
每次這類事件一出都會迅速登上熱搜,因為它嚴重破壞了學術界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這件事一出,網友們的評論也非常憤慨,有人為張黎自毀前程只為他人前程似錦的魄力感動。
更多人為這11位學員的勇氣表示讚歎和欣賞,你可以做沉默的大多數,但絕對不能嘲笑或詆毀那些勇於站出來的人。
這些人是有血性有勇氣的,國家有了他們未來才會有希望。
前方是脫離苦海的光明,但他選擇了拯救在黑暗中的人們,他叫張黎。
其實沒有人願意拿自己的前程開玩笑,他們為了這次舉報前前後後準備了一個多月,這其中一定有過思想鬥爭。
最終理性和勇氣佔了上風,必須讚揚。
下方是澎湃新聞採訪11位舉報學員的對話,這位老師擁有眾多頭銜,也是他們選擇他為導師的原因。
而最終,正如張黎所說,選擇別努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