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2022年10月01日16:39:18 教育 1934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浙江分站_浙江教育資訊】

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 天天要聞

◆ 人物名片

孫麗女,杭州市大學路小學校長,中共黨員,小學道德與法治高級教師。自1993年踏上工作崗位以來,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已近30年,先後在杭州市木場巷小學、杭州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杭州市大學路小學工作。榮獲杭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杭州市德育先進工作者、杭州市首屆「最美思政教師」、杭州市教改之星、上城區首屆思政榮譽教師「紅梅獎」等榮譽稱號。

美好的校園,應該是能夠看得見光,望得到天,守得住教育初心的地方。為了這樣一個地方,為了更加美好的教育,我們需要共同努力。

——孫麗女

杭州地鐵萬安橋站下車,步行500多米,就能到達位於大學路新村54號的杭州市大學路小學。由於她「隱藏」在蜿蜒曲折的老巷子里,初次去得要仔細找找,不然一不小心就會「迷路」。

2021年9月,大學路小學「日新夢想號」船艦迎來了新的「領航人」——現擁有29年教齡的資深校長孫麗女老師。每天清晨,她都會出現在學校。整理好過肩長發和衣服,她就面帶微笑地站在校門口,從與每位「日新」學子的問候中開啟新的一天。

大學路小學創建於1958年,彼時,她被眾多書院、學院、圖書館包圍,因此得名「大學路」。如今,整個校園仍頗具年代感。「校名里有『大學路』的學校全國不多,我們是浙江省的唯一。儘管學校囿於深巷子里,但周邊環境文化積澱深厚,學校求新創強的想法從未停歇。」孫麗女說。

圖片

「起點」

第一次「自作主張」惹哭母親

台州黃岩,盛產鮮甜多汁的蜜桔

孫麗女,就是土生土長的黃岩人。可能是因為從小被這片沃土滋養,她的性格就像遍地的長青桔樹,獨立且堅定。

1993年夏,剛滿19周歲的孫麗女從黃岩師範學校畢業。作為家中四個子女中的老小,她沒跟父母商量,就選擇隻身來到杭城從教。「那是我第一次自作主張。」

說起當年的選擇,孫麗女心裏有些愧疚,「當時班主任跟我說有機會到杭州來做老師,而且是4個班中僅有的2個人選,於是我就答應了,我覺得父母應該會支持我。」

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 天天要聞

但當孫麗女說出自己的決定的那一刻,一旁的母親當場就哭了。「她確實很難過,最小的孩子遠離家鄉去做老師,但最終還是同意了。」

孫麗女雖出身農村,但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不僅長相清秀,學習成績還非常好。家裡那幾箱子「礙事」的連環畫和小說,是她的寶貝,更是她感受世界、汲取養分的寶藏。孫麗女說:「從小我就很愛看書,看雜七雜八的書,特別喜歡武俠小說、言情小說、散文。記得讀師範時就把三毛的書看了個遍,每每讀完,都會被其筆下的故事感動和影響。

受她影響,女兒也愛閱讀。「女兒像我,語文成績一直很好。就比如寫文章,也沒特意教過什麼技巧,應該是看得多了,內化成了自己的東西。」她感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 天天要聞

小學時期,有位周老師曾對孫麗女說,「你長大後適合當老師」。儘管當時並未對此有過多猜想,但這句話讓她記憶猶新;上了初中,她的班主任也說了類似的話,「你好像蠻適合當老師的」。

「前後兩句話於我而言看似有些『糊裡糊塗』,卻在不經意間為我指引了道路。」孫麗女回憶,80年代,師範是提前批錄取,能當上老師相當於吃上了「皇糧」,戶口也會由農村轉為城市。這一切,對於家庭並不富裕的她來說,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最終,孫麗女以當地第一名的中考成績被黃岩師範學校錄取,班裡排名「1號」。「多位老師認為我適合做老師,原因應該有很多,『愛學習成績好』估計是其中一項。」孫麗女說。

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 天天要聞

臨近畢業,選擇彷彿「十字路口」擺在她面前:其一保送台州師專,畢業後可以當初中老師,「我認定要做小學老師的」;其二在當地的學校當老師,能留在父母身邊,「這是個不錯的選擇,我差點就選了」;其三是個「意外」,要遠赴杭州、遠離父母。孫麗女最終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它。

從語數品包班教師,到專職語文教師、班主任,再到走向管理崗位逐漸嶄露頭角,她在杭州市木場巷小學一干就是十年。「這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單純美好的十年,也是黃金的十年,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孫麗女說。

此後的17年,孫麗女與杭師附小結緣,並以擔任黨支部書記畫下句點。說是結束,其實是她職業生涯的另一種開始——打造具有「大學品味」的小學

「突破」

打造具有「大學品味」的小學

早在2008年,在時任校長汪萍的引領下,大學路小學就提出了「日新」辦學理念,確立了「覽大學真」校訓。十幾年來,日新教育以顯著的成績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

自2021學年接管大學路小學後,孫麗女和她的管理團隊便聚焦「全面建設獨具韻味的國際現代化共同富裕典範城區」的區域教育目標,在傳承中走出創新之路,在突破中推動學校發展。於是,藉著上城區小學新一輪三年發展規劃論證工作啟動之際,她將「日新」辦學理念延續成「日新又新」,並提出了學校未來三年的辦學願景——「辦弄堂里的有大學品味的小學」,將「大學之道」與學校管理聯通。

針對「大學品位」,孫麗女說,一是大學路的校名是筆寶貴財富,學校擁有老浙大求是書院、省圖書館等諸多文化資源;二是學校的辦學理念「日新又新」以及校訓「覽大學真」都出自《大學》這本典籍,用傳統文化支撐教育理念革新;三是學校要將傳統文化當中的教育哲學與現實的「大學」教育融合,追求真正的「大學之道」

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 天天要聞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 天天要聞

那麼,要如何運用「大學之道」?孫麗女給出了答案:總結來說,就是指向校園治理的「大學管理」、指向育人目標的「大學使命」和指向教師精神塑造的「大學精神」三方面。「針對『大學之道』,我們做了古籍版和現代版兩種詮釋,從理念、校訓到師生的發展目標都從傳統文化中來,演繹後支持辦學與管理。」從這三方面出發,學校做了諸多嘗試。

「孩子們太愛運動了」,這是孫麗女接管學校後非常直觀的感受。「我認為,校長的腿要勤、腰要挺、腦要活,所以我『停不下來』,也就經常被孩子們『抓着』聊天。有一次孩子們說,校長,我們很喜歡運動,但學校的操場太小了,繞着這個小圈圈跑都暈了。」聽了孩子們的話,孫麗女表示也很無奈,因為不光孩子們煩惱,她也被這個問題困擾着。

「我們的學校雖然地處老城區核心地塊,但是校園面積較小,不光操場小,想要個室內運動場也是奢望。每次趕上下雨天,孩子們只能上下跑樓梯,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孫麗女說,學校硬件提升困難確實很大,但是一定要因地制宜、借力「破局」。

今年暑期,孫麗女帶着學校領導班子落實了孩子們眼中的大事——拓寬跑道。「我們沿着教學樓的最大外圍,鋪設了「海事藍」塑膠跑道。這樣一來,跑道從150米拓寬到了近280米,不光孩子們高興了,視覺效果也非常好。」孫麗女笑着說。

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 天天要聞

2021年8月,華藏寺巷校區回歸到大學路,這為進一步提升辦學品質創造了契機。孫麗女表示,學校將積極盤活學校及周邊的教育資源,開啟「一校兩部」的辦學格局,計劃將華藏寺巷校區打造成集學習、體驗、共享為一體的「校園環保嘟嘟城」。這便是未來「大學管理」中一個美好體現。

「探索」

用傳統文化引領校園文化建設

經過一年的傳承、創新與發展,2022年大學路小學的招生情況喜人,老百姓的滿意度不斷攀升。工作之餘,孫麗女經常在追問自己:什麼樣的學校是好學校?當然是聚焦在「人」本身,換句話說,要學生好、教師好。

「大學使命」即育人目標,這是大學路小學始終追求並不斷精進的。「新理念、新技術、新設備無疑為教育增添了更多色彩和可能性,但我認為,教育的核心始終是『人』。」

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 天天要聞

經過2.0校園文化設計後,大學路小學將《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確定為「日新」學子的培養目標。「日新」簡而言之就是每天都有變化,學校每天改變一點點,學生每天進步一點點。「我們借鑒了傳統文化,將育人目標進行校本化的全新演繹,讓其更適合學校土壤,更易於被孩子們所接受。」

今年六一節前夕,「修小新」「齊小蟹」「治小鯨」和「平小獅」四位「新朋友」跟孩子們見面了,這正是「日新」學子培養目標的卡通人物形象。據孫麗女介紹,為了讓浙江省第一所少年海事教育學校這一特色更為鮮明、讓孩子們更可感,學校和中國美院的教授合作,從育人目標出發,以海洋動物為原型,設計出了「日新夢想號」校園文化系列標識產品,這四個吉祥物就是其中之一。

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 天天要聞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 天天要聞

對此,她進行了解讀——

「修」即「修身」,希望孩子們愛自己,勤學習,修養自身,端正自心,同時發展各項興趣愛好特長;「齊」為「齊家」,希望每個孩子愛家庭,懂孝悌;「治」原意為「治國」,引申理解為「愛社會,明責任」,希望孩子們打開視野,明確自身與社區、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會交往,有公益心;「平」為「平天下」,希望孩子們擁有一顆中國心,樹立報國理想,擁有世界眼和開放包容的胸襟,初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由此,我們衍生出了兒童版『四愛』:愛自己勤學習,愛家庭懂孝悌,愛社會樂奉獻,愛祖國立志向。」孫麗女說。

「大學精神」則涉及教師的精神塑造和隊伍建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出自《大學》,這是教師的培養目標。為此,學校還專門成立了「日新學院」,通過與高校專家合作,成立寫作幫幫團、育人幫幫團、日新義點亮公益幫幫團等多樣化的形式,為教師搭建多元的成長平台,助力日新教師的發展。「我們希望老師們也能堅持『四愛』,愛教育事業美,愛學生師德美,愛學習專業美,愛生活和諧美。

「深化」

構建「五長」課程讓「日新」更可感、可見

今年開學首日,大學路小學發佈了少年海事讀本《小海獅活動手冊》。這本手冊是在杭州海事局支持下,由學校海事教育骨幹團隊設計編寫,內容多彩有趣。近年來,學校致力於開發系列少年海事課程,積極踐行校內外海事研學活動,讓「愛海洋、知海事、護海疆」深入孩子們的心田。

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 天天要聞

「學校邊上的貼沙河是母親河,西湖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孫麗女說,未來,學校將在海事課程的基礎上,繼續開發一系列與家鄉、環境相關的「小河長」課程,讓孩子們學會與環境、與自然友好相處,進而「平天下」。

孫麗女提到的「小河長」課程是日新「五長」課程之一。新學期,藉著新一輪課改東風,學校全新構建了日新「五長」校本特色課程,與「德智體美勞」對應,五育並舉,每周一節。孫麗女說,在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小河長、小館長,小部長、小社長和小園長。「未來三年我們將逐步實施,在落實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開展德育實踐,將『五長』課程融入日常教學當中,實現與語、數、英、科等學科的貫通,促進孩子的全方位發展。」

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 天天要聞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 天天要聞

孫麗女舉例說,學校正與小營街道開展深度合作,讓孩子們能走到周邊的場館,成為「小館長」,從參觀者變成服務者、志願者,甚至可以嘗試去做管理者,成為「名譽小館長」;今年3月,學校還聯合大學路社區,以家校社協同的形式開闢了「大學小新夢想種植園」校外勞動基地,孩子們擔任「小園長」,通過認領、自種、自管、自採的方式,春播秋收,了解不同蔬菜的生長過程。

孫麗女表示,作為上城區小學生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學校,大學路小學將抓住契機,推出「日新成長手冊」,呈現孩子們在校學習各階段的過程性評價,讓「雙減」更穩落地,讓孩子們更好成長。

「延伸」

打造更多實踐空間豐富勞動教育內涵

今秋開學,勞動課正式成為了中小學一門獨立課程,各校都在火熱開展頗具特色的勞動課。早在上學期,大學路小學就啟動了勞動教育,9月開學後,勞動課程被排進課表,每周一節。

伴隨着勞動課程納入課程,大學路小學在家校政社的聯動助推下,進一步建設和完善了「大學小新夢想種植園」。「我下班就想着去菜園看看,而讓我驚喜和欣慰的是,孩子們也會三五結伴或與家長自發到菜地,十分關心自己種的菜。」

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 天天要聞

孫麗女說,她從小長在鄉村,對菜園總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小時候一放學我就會到田間割草、玩耍,度過無憂無慮的時光。現在的孩子,童年幾乎被課業佔據,看着他們在夢想菜園認真勞動、笑着擦汗,真是感覺溫暖和幸福。我覺得,這就是『雙減』之後該有的常態。」

為了更好地開展勞動教育,學校想方設法整合人才資源,組建了一支由校內外教師組成的複合型勞動師資隊伍,其中包括校內的勞動老師、綜合實踐老師、班主任、科學老師,以及校外聘請的非遺傳承人和家長志願者等。孫麗女認為,勞動教育的開展絕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學校低中高段分步實施推進勞動教育,更精準,也更適合孩子。

校長專訪 | 孫麗女:以美好為槳,向「日新」更深處漫溯 - 天天要聞

比如,孩子們有機會參與到多彩公益圈的勞動實踐與社會公益服務中,使勞動成果具有公益性。「去年,孩子們就把夢想菜園收穫的蔬菜送給了社區工作人員和醫務工作者,分享溫暖,讓愛延續。」

在孫麗女看來,勞動教育的開展讓孩子們從校內走向校外,從書本走向生活,是落實「雙減」政策的絕佳載體。但這一過程絕非是「放養式」的,更需要學校加以引導。「未來,我們會繼續拓展勞動空間、搭建實踐平台,讓勞動教育平台活起來,內涵豐富起來。」

未來,大學路小學「一校兩部」辦學格局的形成,為孫麗女的這一設想加了一道保險。她表示,學校將利用好學校和社會資源,聚焦「勞動和實踐」,建設各種各樣的體驗館、勞動體驗空間,讓校園真正成為孩子們勞動實踐的樂園。

結語

明年,孫麗女從教將滿30年,她會領到由浙江省教育廳頒發的「三十年教師榮譽證書」,這將成為她過往30年職業生涯的紀念,更是她邁向人生新階段的里程碑。

她一直說,無論做校長還是當老師,都始終要懷抱一顆「溫暖」的心,這是她的教育經歷教會她的。從教近30年,孫麗女始終堅守着自己的初心,就像桔樹一般「獨立難遷」。在教育這條長河中,從摸着石頭探尋、到初露鋒芒,再到沉澱出自己的教育管理智慧,她多了幾分淡定和從容,少了一些焦慮與急切。

「我經歷過病痛夢魘,我的主治醫生始終鼓勵我勇敢向前,永遠都把『會越來越好的』傳遞給我。這讓我感受到,信念對任何人而言,都有着巨大的力量。」孫麗女感慨,她將繼續傳遞溫暖和力量給對師生,「教育成就了我的事業,更實現了我的人生理想。」

「我們教育者與孩子之間,就是雙向輸出和雙向奔赴,這就是美好教育的真實模樣。」孫麗女如是說。

(責任編輯 余新花 趙洪河)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匈牙利獲取駕照的成本大幅上漲 - 天天要聞

匈牙利獲取駕照的成本大幅上漲

匈牙利媒體報道:根據中央統計局(KSH)的最新數據,匈牙利考取駕照的平均價格在四年內上漲了 60%,由於汽油、維修費用以及教練費等成本都更加昂貴,使得獲取駕照的費用可能高達 80 萬至 90 萬福林。然而,問題不僅僅是成本普遍上漲,人們對待
新高考為什麼要倡導「教考銜接」?有三個重要原因 - 天天要聞

新高考為什麼要倡導「教考銜接」?有三個重要原因

同舊高考相比,新高考有一個近些年喊得很響的理念——教考銜接。什麼是教考銜接,簡單來說,就是學校教什麼,高考就考什麼。大家知道,舊高考也有一個喊得很響的理念——以考定教。這個理念指揮了高考十幾年,其弊端已經十分明顯。
濱州醫學院:政校企攜手賦能 共促醫學人才高質量就業 - 天天要聞

濱州醫學院:政校企攜手賦能 共促醫學人才高質量就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近日,濱州醫學院舉辦「就選山東 『醫』往『職』前」2025年春季校園雙選會暨「美好『衛』來 『健』康煙台」醫學人才築夢煙台招聘會。招聘會現場,350家用人單位攜1.2萬個就業崗位進校攬才。該校4300餘名畢業生參加招聘會,2500餘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初步就業意向,實現醫...
「百校千企萬崗」,江蘇共青團「送崗直通車」進江科大助力大學生就業 - 天天要聞

「百校千企萬崗」,江蘇共青團「送崗直通車」進江科大助力大學生就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4月11日,江蘇共青團「送崗直通車」開進江蘇科技大學舉辦「百校千企萬崗」示範招聘會。這是江蘇共青團青少年民生實事項目之一,聯動各界協同發力,為應屆高校畢業生搭建高質量就業橋樑,助力青年學子實現「好就業、就好業」。江蘇省百校千企萬崗」示範招聘會現場。 主辦方供...
何同學的反討好之困 - 天天要聞

何同學的反討好之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王智遠,作者:王智遠,題圖來自:AI生成事情是這樣:4月11日晚,何同學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打車的經歷;他說以前打網約車時,司機讓他給好評,總是嘴上答應,但事後就忘了。他覺得這樣不太好,所以,現在改。如果司機服務真的很棒,他才會主動好評;不然就會直接拒絕;他還提到,自己以前比較愛討好別...
大風天去不了考場,報名費打水飄?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這錢,我退! - 天天要聞

大風天去不了考場,報名費打水飄?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這錢,我退!

4月11日至13日,受較強冷空氣影響,華北出現歷史同期罕見的持續性大風。其中,河北北部等地局地陣風風力可達12~13級,中央氣象台發佈橙色預警,提醒公眾減少戶外活動,多地景點臨時關閉,部分中小學及高校宣布停課或轉為線上教學。△ 社交平台相關話題截圖受此影響,已經報名參加本屆韓國語能力考試(TOPIK)的考生群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