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作文陪跑營」推薦範文:探月之路,莫失月光

2025年04月06日10:20:16 教育 2475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世界各國不斷對月球發起探測活動,展現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勇氣與偉力。然而有人說:「隨着航天科技的發展,我們將離月球越來越近,但可能會離月亮越來越遠。」

這種擔憂帶給你怎樣的聯想?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你有哪些啟示?請就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詳解】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

材料首先介紹了人類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對月球的不斷探索,肯定了人類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現了人類的勇氣和力量。接着,材料話鋒一轉,引用了一種擔憂:「隨着航天科技的發展,我們將離月球越來越近,但可能會離月亮越來越遠。」這句話蘊含著一種矛盾:科技進步使人類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月球的物理屬性,但卻有可能使人類失去對月亮的精神層面的感受和敬畏。

本次作文材料中,「離月球越來越近」指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類對外太空的實際掌控能力;「離月亮越來越遠」,這裡的「月亮」不再單純是天文學意義上的星球,而是承載着人類情感、藝術靈感和哲學思考的文化符號。就材料而言,作文旨在引導考生思考如何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保持人文情懷,實現科技與人文的和諧共生,最終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激發青年一代對自身責任的深刻認識:不僅要成為科技創新的推動者,更要成為文化傳承與精神價值的守護者,從而在追求外在成就的同時,不忘內心的詩意與遠方。    

寫作時,文章應圍繞「科技與人文」的關係展開論述,開頭通過概述人類探月的歷史及其成就,如阿波羅計劃、嫦娥工程等具體事例,引出核心問題:「為何我們會感到『離月亮越來越遠』?」為增強說服力,可運用對比論證,將古代文人詠月詩詞中的浪漫情懷與現代人對月球的科學認知進行對照,凸顯情感與技術間的張力。在論述過程中,首先以事實論證,闡述科技進步如何拉近我們與月球的實際距離,例如列舉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和高清圖像;接下來,通過引用名人觀點或社會現象,揭示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文化疏離感,比如現代社會中人們對自然節律的忽視。結尾結合新時代青年身份,呼籲用辯證思維平衡科技與人文的關係,既保持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又珍視傳統文化的精神財富,使論述更具現實意義和啟發性。

「2025高考作文陪跑營」推薦範文:探月之路,莫失月光 - 天天要聞

【立意】

1.科學築基,詩意棲居。

2.理性之月耀蒼穹,感性之輝映心田。

3.想像創造美,掬水月在手。

4.探索誠可貴,敬畏不可失。

5.遙望雲中月,品味朦朧美。

「2025高考作文陪跑營」推薦範文:探月之路,莫失月光 - 天天要聞

【範文】

探月之路,莫失月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自古以來,皎潔的月亮便寄託着人類無盡的遐思與嚮往。從「嫦娥奔月」的神話到「嫦娥工程」的壯舉,我們一步步揭開了月球神秘的面紗。然而,有一種聲音卻令人深思:「隨着航天科技的發展,我們將離月球越來越近,但可能會離月亮越來越遠。」    

誠然,科技進步賦予我們逐夢的能力,讓我們得以洞悉月球的奧秘。然而,當「月球」僅僅成為一個科學名詞,一個資源寶庫,而「月亮」所承載的文化意蘊、審美價值逐漸被淡忘,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科技日新月異,快節奏的生活、功利主義的盛行,讓人們更傾向於關注實用價值,而忽略了那些看似「無用」的美好。我們習慣於用數據和圖表來解讀世界,卻漸漸失去了感受自然、體驗情感的能力。誠如木心先生所言:「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而今,當科學的理性佔據了主導,人文的感性便逐漸退居邊緣。我們離月球的物理距離越來越近,而與月亮所代表的詩意、浪漫、人文情懷卻漸行漸遠。

面對這樣的困境,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既要擁抱科技,探索未知,也要傳承文化,守護精神家園。科技與人文,並非對立的兩極,而是可以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

我們可以在探索月球的過程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讓科技與人文交相輝映。借「嫦娥」、「玉兔」之名,讓每一次發射都成為一次文化傳播的契機;效仿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在月球基地建設中融入文化底蘊,讓未來的月球家園既充滿科技感,又不失文化底蘊。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學習、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妨重溫古詩詞中關於月亮的浪漫想像,感受古人望月懷遠、思鄉念親的細膩情感,並將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舉辦中秋詩會、月亮主題攝影展等活動,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月亮的魅力,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對文化的傳承也永不停歇。在探月之路上,我們不僅要追求科技的進步,更要守護好心中的「月亮」。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既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實現物質與精神的和諧統一,讓我們的文明之光照亮更廣闊的宇宙。    

讓我們在探索月球的同時,不忘抬頭看看那輪皎潔的明月,感受它所帶來的寧靜與美好,讓「月亮」的文化光輝永遠照耀着我們的心靈。

——持續更新  敬請關注——

跟着老梁跑,作文寫得好。

作文寫得好,語文差不了。

首科心有底,成績沒人比。

看看大猜想,提分門門響。

作文聽老梁,高考一定強!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多所高校強基計劃錄取分數線公布! - 天天要聞

多所高校強基計劃錄取分數線公布!

目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公布2025年強基計劃錄取分數線及錄取結果️️️北京大學北京大學2025年強基計劃測試和錄取結果已公布,考生可登錄北京大學2025年強基計劃信息平台查詢。✅查詢入口https://www.ccuut.edu.
美國塔科馬市體育場中學代表團將再訪福州高級中學 - 天天要聞

美國塔科馬市體育場中學代表團將再訪福州高級中學

美國塔科馬市體育場中學代表團將再訪福州高級中學 中美青少年以歌會友延續友誼 福州高級中學合唱團在排練《舟中曉望》。 2025年「鼓嶺緣」中美青少年合唱周啟幕在即,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市的體育場中學代表團即將開啟他們的福州之旅。自2019年與福州高級中學簽署交流合作備忘錄以來,該校將再次造訪福高,延續這份跨越太平...
2025河南定向培養軍士政治考核和體格檢查分數線公布! - 天天要聞

2025河南定向培養軍士政治考核和體格檢查分數線公布!

大象新聞·河南交通廣播記者 宋冰霜7月8日,記者從河南省教育考試院了解到,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定向培養軍士政治考核和體格檢查控制分數線「出爐」,具體信息如下:根據河南省教育廳、公安廳和省軍區動員局《2025年招收定向培養軍士工作實施
南京復讀哪個高中最好 - 天天要聞

南京復讀哪個高中最好

選擇復讀高中是一個重要的決定,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南京作為江蘇省的省會城市,擁有眾多的高中學校,其中不乏一些優秀的高中。然而,要判斷哪個高中最適合復讀,需要根據個人情況和需求來做出決策。以下是一些可以幫助您選擇南京復讀高中的建議:1.
廣州在園幼兒降8%,小學招生少近12% - 天天要聞

廣州在園幼兒降8%,小學招生少近12%

製圖:易福紅(豆包AI) 南都訊 記者楊曉彤 近日,廣州市教育局發佈《2024年廣州市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根據2024年廣州市教育事業統計數據結果,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895所,在校生302.03萬人,專任教師19.24萬人。 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毛入學率127.77% 2024年,全市共有幼兒園2224所。比上年減少22所,下降0.98%。其中...
文科生也能學醫 可讀中醫相關專業 - 天天要聞

文科生也能學醫 可讀中醫相關專業

大學錄取通知書 普通類(歷史)本科線上人數連續減少,而普通類(物理)則是連續增加……6月26日,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公布了廣東省今年普通高考各科類各分數段成績數據,相關數據變化呈現出的趨勢引發社會關注。 南都記者觀察發現,無論高校本科專業的設置與調整,還是高校本科專業招生人數,都呈現理工科愈加繁榮、文科逐漸式微...
傳播學的爭議、轉向與新聞傳播範疇 - 天天要聞

傳播學的爭議、轉向與新聞傳播範疇

【摘要】新聞傳播是指媒體向受眾發送新聞與反饋的過程,將其視為新聞活動的全部,已經陷入傳播學的迷失。美國傳播學遭到美英一些學者的批評,我國一些學者則將其奉為新聞學的理論範式,把新聞與傳播學稱為新聞傳播學。美國傳播學實際是溝通交流學,新聞學研究被排斥。新聞傳播有其獨特的模式、範疇和規律,不是傳播學的翻版...
早讀|新試點支持科研人員勇闖「無人區」,不問出處、不設門檻、不唯過往業績 - 天天要聞

早讀|新試點支持科研人員勇闖「無人區」,不問出處、不設門檻、不唯過往業績

早上好!上觀新聞『早讀』來啦!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農曆六月十四上海陰到多雲有時有陣雨,28~33℃§今日關注新試點支持科研人員勇闖「無人區」,不問出處、不設門檻、不唯過往業績※ 隨着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如何在科技競爭「無人區」開闢並引領發展方向,已成為擺在我國科技工作者面前的必答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