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 發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降價,降價,還是降價。
開春剛返工,車市的卷,簡單粗暴。
比亞迪開第一槍,然後A級轎車市場轟轟烈烈。
比亞迪推出了秦PLUS榮耀版車型,相比老款降價一萬,7.98萬元起售,五菱、長安、哪吒、北京現代多家車企迅速跟進。
A級轎車可能只是個開始。
消息稱,比亞迪海豚的榮耀版車型也將在本周推出,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去年此時,比亞迪就是用「998秦PLUS」,開啟了冠軍版車型上市。
現在,王傳福打出了龍年第一張牌,「管上」還是「要不起」的選擇,擺在了友商面前。
龍年價格戰第一槍
比亞迪打響龍年價格戰第一槍,推出秦PLUS和驅逐艦05榮耀版車型,都是7.98萬元起售。
年前比亞迪秦PLUS冠軍版就已經降至8.98萬元,此次榮耀版又降了一萬塊,主要配置沒有發生變化。
官方介紹稱,榮耀版相比冠軍版車型還增加了「智能上下電」功能。其他細節地方是否有變動,目前未知。
比亞迪的降價迅速引發多家車企跟進:
五菱星光150km進階版降價6000元,現售價9.98萬元,狙擊秦PLUS 120km純電續航車型。
五菱星光也是一款插混轎車,車身比秦PLUS略長,入門款僅售8.88萬元,CLTC工況下純電續航70km。
上市首月賣出近1.83萬輛,被視為秦PLUS的「勁敵」。
對於此次降價,五菱副總經理周金開發表微博,只說了「一個字」,卻態度明確:
北京現代伊蘭特更是針鋒相對,起售價降至7.58萬元的同時,打出了「油「比」電強」的口號,顯然在回應比亞迪的「電比油低」。
北京現代伊蘭特是一款A級燃油轎車,上市時間超30年,曾經輝煌過,累計銷量近1500萬台,其中有三分之一來自中國。
WLTC工況下百公里5.36L的油耗,顯然用車經濟性面對新能源車沒什麼優勢,銷量出現下滑。
所以去年新款上市後降價了,帶動銷量回暖,今年1月賣出了1.13萬台,同比大漲39%。
本輪價格戰中,最有意思的是長安啟源A05的進場,先是網上流出一張「電比油低!低!低!」的海報,海報顯示長安啟源A05降至7.38萬元。
不久長安官宣,啟源A05實際是7.89萬元起售,相比原價降了1.1萬元。
長安啟源A05是搭載 1.5L 發動機的插混轎車,提供 140kW和158kW 兩種電機,有 70km、145km 的兩種純電續航里程可選,綜合工況油耗百公里最低 0.98 升。
不只是A級轎車,吉利,騰勢還有哪吒都有車型推出了降價策略。
17.58萬元起售的純電轎車吉利銀河E8,推出了2月限時權益,包含 2000 抵 7000 元購車款、6000 元選裝基金。
30.18萬元起售的SUV騰勢N7,也推出了限時促銷活動,力度很大,用戶在2月18 日-2月25日期間購買騰勢 N7,開票可享 2000 元抵 52000元。
哪吒降價覆蓋的車型則更多些:
- SUV車型哪吒X全系降價2.2萬元,新增400 Air版9.98萬元起售。
- B+級轎跑哪吒S全系降價5000元,現價15.48萬元起。
- SUV車型哪吒Aya全系降價8000元,現價6.58萬元起。
比亞迪一句「電比油低」,掀起的第一陣風浪就如此之大,很難不讓人回想起去年此時的「油電同價」。
7.98萬元的秦PLUS,會不會不僅是龍年價格戰的第一槍,還是「榮耀版」的第一槍?
從「油電同價」到「電比油低」
秦PLUS的這一手降價,震驚了不少人。畢竟年前才降過一次。
而有人則覺得再降價也正常。
1月底比亞迪發佈的業績預告顯示,其2023年凈利潤預計為290億元-310億元,相當於平均日賺0.79億-0.87億元。
比亞迪賺的本就多,還是工業整合高手,銷量狂飆進一步攤薄了成本,內部有成本下降空間。
而在外部,秦PLUS也面臨著不小的競爭壓力:
既有軒逸、朗逸這樣的老牌競品在前面堵截,又有前面提到的五菱星光,這樣的新品緊追不捨。
別看軒逸官方指導價10萬出頭,地方上經銷商給完優惠也就是7.37萬元,價格很有競爭力,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軒逸比秦PLUS多賣了近7萬台。
從更大的市場來看,7.98萬元的秦PLUS榮耀版可能只是開始。
也是在去年的2月份,比亞迪秦PLUS DM-i冠軍版上市,9.98萬元的起售價震撼了不少人。
後來比亞迪各大車型陸續推出冠軍版,主打一個「降價增配」,帶動比亞迪年銷量突破300萬台,殺入全球銷量前十。
目前已有消息稱,比亞迪海豚榮耀版將在2月23日上市。
所以未來也許還會有更多榮耀版車型推出,復刻去年冠軍版的上市潮,「電比油低」是面向所有車型的宣言。
現在,比亞迪已經打出了第一張牌,7.98萬元秦PLUS,合資品牌該如何應對?
現代伊蘭特已經示範了:降價。
打不過就降價,但有網友對此給出了悲觀預計:
今日降五萬,明日降十萬,得一席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
這還是「秦兵」不想「大家都難受」的結果,王傳福曾言:
在10萬(元)到20萬(元)區間裏面,比亞迪還是有定價權。我們也希望能夠比較平穩一點,不要搞的大家都很難受,別人沒活路,這樣也不好。
如果比亞迪未來再次降價,合資還能跟嗎?還跟的動嗎?
One More Thing
降價之外,伊蘭特針鋒相對的「油比電強」,又把油電之爭推向了更高潮。
春節期間,「第一批開電動爹回家的人後悔了」再次登頂熱搜。
「電車開長途」的年度辯經十分激烈。
不可否認,燃油車目前仍然佔據着銷量大頭,2023年12月新能源滲透率才達到40.2%。
但目前來看,燃油車面對混動車,用車的經濟性差得多。
比亞迪的「電比油低」,不僅體現在整車售價上,還有日常的用車成本。
當下對比純電車,燃油車在續航和補能上有些優勢。
但大趨勢來看,這種優勢正在被淡化。
產業端800V超充正在普及,電車的續航里程也突破了1000km。
換電模式也得到官方的認可背書,大量的主機廠、電網甚至石化巨頭,開始建設換電設施。
油電之爭,還能爭多久?還能爭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