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顯然是目前最實用的代步工具,絕大多數人出行,都會選擇自己開車。相比公交、地鐵、單車或電瓶車,汽車有着更好的舒適性、便利性和裝載能力。雖然後期用車成本有些高,特別是在保養、油費、車險這三大塊,一年下來可能就要上萬元,但即便如此,能提高生活質量也是值得的。而對一台車來說,配置可能千差萬別,買車時自然要明確自己的需求。有的車三大件比較靠譜,但配置、空間等方面不盡如人意,有的車雖然配置豐富,空間寬敞,舒適性也比較好,但三大件一般,這就看車主們怎麼選擇了。
實對家用車來說,均衡才是最重要的,不需要動力有多強,配置有多豐富。只希望有較好的質量,不算高的油耗以及舒適寬敞的空間和豐富的安全配置,基本就足夠了。尤其是和安全有關,如果一台車在安全性這一塊沒做好,買車時就要三思而後行了。就比如剎車系統,一旦出現問題,後果就可能比較嚴重。因此,這期我們就聊一下,怎麼知道「剎車片」要換了?懂車之人:學會這3招,輕鬆搞定,了解一下。
首先第1個方法很簡單,那就是直接觀察剎車片的厚度。剎車片會根據用車習慣和用車頻率,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磨損,一般來說,剛提的新車或者剛換的剎車片,厚度大約是15毫米。而隨着用車時間的延長,剎車片會越來越薄,如果磨損程度超過三分之二,說明剎車片已經不足5毫米,可以說非常薄了,一定要及時換個新的。當然,摩擦是相互的,剎車片磨損過於嚴重,同樣要檢查一下剎車盤,很可能也產生了比較嚴重的磨損。
第2個方法相對難一些,那就是聽聲音。不過原理非常簡單,由於剎車片磨損程度的差異,在剎車時所發出的聲音也不太一樣。如果車正常行駛,點剎時聽到類似鐵和鐵之間摩擦發出的聲音,就可以大致判斷出剎車片已經有較大程度的磨損。有可能是剎車片質量不怎麼好,裏面含有鐵之類的雜質,和剎車盤產生摩擦,發出類似的聲音。這類剎車片性能往往不怎麼樣,所以最好不要貪便宜,換質量不過關的剎車片。
第3個方法難度比較大,主要是憑經驗。對老司機來說,應該熟練掌握這個技巧,也就是通過剎車腳感和行程,判斷剎車片大致的厚度以及磨損程度。如果踩剎車時,剎車系統反饋有些延遲,並且剎車力度不太足,踩剎車後沒有底氣,同時剎車行程變長。這種情況往往是剎車系統有問題,首先自然要檢查剎車片,車停穩後拿出手電筒照下輪轂的位置,大致看下剎車片的厚度,基本能判斷出磨損程度。而除了對剎車片進行檢查之外,還要注意檢查下剎車油,如果剎車油長時間沒換或者進水了,同樣會導致剎車性能下降。對此,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