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上海車展上,廣汽傳祺發佈了它的首款phev——傳祺e9。
這一款車,對於傳祺來說,具有十足的戰略意義。就像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採訪時提到的:「e9對於傳褀來講,我覺得是標誌性的,也是戰略性的,意味着傳褀掀開了向電氣化、電動化全面進軍的新紀元。」
傳祺e9的出現也意味着廣汽集團的兩大自主品牌正式走上新能源的道路。這也是它在這次上海車展發佈的「next」計劃的第一步。
在2023年的上海車展上,廣汽集團正式發佈了「next」計劃,這不是一個單詞,而是一個縮寫:new ev+xev transition。「ev」很好理解,就是埃安的純電動車;「xev」代表的是廣汽傳祺的技術路線,包括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rev(增程式電動車)、hev(混合動力)。
換句話說,在這次上海車展,廣汽集團旗下的兩大自主品牌「官宣」全面向新能源轉型。
過去以油車為主的廣汽傳祺,在這次車展上,透露了接下來的產品規劃:除了e9外,還會發佈第二代gs8的phev版本,另外還有一款插電混動的b級mpv。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那款b級mpv應該是m6換代,只是那個時候應該就不叫「m6」罷了。
這對於整個廣汽集團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
在去年的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發佈了「萬億廣汽」的目標,也即在2030年,廣汽集團要實現產銷超475萬輛、營收1萬億、利稅1千億的目標。
年營收從現在5000多億增長到7年後的10000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廣汽提出了「5大增量」,分別是整車轉型升級零部件強鏈延鏈、能源及生態賦能、國際化勇毅前行、智慧出行商業化運營。
「其中,能源生態布局是廣汽藍圖新的重要增長點。」那個時候,馮興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這個能源生態布局不單單指充電網絡,指的是「鋰礦+基礎鋰電原料生產+儲能與動力電池生產+充換電+儲能」縱向一體化的新能源產業鏈。
就好比現在廣汽集團已經成立了的廣汽能源科技、廣汽優湃能源科技等公司,計划到2025年,面向全國布局超過2000座超充站(終端超20000個),以及500座換電站。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項目。
如果廣汽傳祺只是像過去那樣,只推電池容量不大,且不能外插充電的hev,必然很難參與到進來。這對於傳祺和廣汽集團來說,都是一種浪費。畢竟,傳祺的發展與集團的整體規劃錯位,資源必然不到位;而集團的「大手筆」卻只能為埃安一家車企所用。
現在,廣汽集團發佈「next」計劃,算是砍斷了自己的後路,可以一門心思地發展新能源市場。
早已在新能源路線上高速發展的埃安,在這次上海車展也率先給出了能源生態布局的新動向,發佈了v2g(vehicle to grid)車網輸電計劃。「將來電動車的電,可能不單純免費用電,還可以賺錢。這是一個顛覆未來出行市場的一個最主要的方面。」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接受採訪時介紹道。
這無疑是一個利己利他的計劃:一方面可以調節電網的負荷,削峰填谷;另一方面可以將v2g技術推廣到私人用樁,實現私樁反向輸出,能讓用戶把便宜的電放到貴的時候來賣,賺個差價。
就好比我有一個私人充電樁,可以設置在電價便宜的時候才充電。用車一天,假設電量沒用完,我可以把剩餘的電量在高峰時候賣出,來賺取價差。
當然,要電網接受這些電量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古惠南也提到,埃安接下來也要創建儲能公司,好進一步讓這個計劃落實到位。
「電動化+智能化,簡單來講,是不是就是把發動機變為電池,變速箱變為驅動機?不是這樣的。因為電動化、智能化的時代,會重構汽車的概念。」馮興亞在未來的汽車市場應該如何時說道,「我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面對電動化到來的時代,百分之七八十的車都是電動車,現在這個車,你停車都沒有地方停,充電還要找充電的地方。未來電動化時代到來的時候,大量電動車要怎麼充電呢?」
馮興亞說到的其實就是一個生態的問題。
換句話說,汽車市場會從過去單純的產品競爭演變成整個生態的競爭:不單只看誰的產品最優,更要看誰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尤其是充電補能的服務。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車企開始自建充電樁、換電站。
現在才來布局的廣汽可能有些晚了。但遲到總比沒到好。更何況,雖然未來是生態的競爭,但別忘了產品可是生態裡頭的最重要的一環。生態競爭到最後也離不開同質化,最後也還是要回到產品為王的階段。
這是廣汽兩大自主品牌的強項。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earauto立場。)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