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買車,品牌其次,舒適第一。
2021年日本本土熱銷車型中,我們看不到哪怕一款豪華車,銷量TOP20車型中,看不到一款BBA車型,也同樣看不到皇冠、雷克薩斯這些日本本土豪華品牌。
你說日本人排斥德國豪華車,BBA沒有上榜我可以理解,但自家的雷克薩斯以及皇冠、謳歌、英菲尼迪等也沒有上榜,這就充分說明一件事兒:日本人對豪華車的消費慾望,幾乎為0。
買豪華車,一定會被割韭菜,這就是日本人的消費認知。
拒絕豪華車的理由有兩個,一個是收入不夠優秀,豪華車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一種負資產,是一種提升生活壓力的奢侈品,另一種則是人間清醒,豪華車無法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更無法帶來優秀的社會價值。
日本人屬於第二種,人間清醒。
2021年日本人均收入達到4萬美金,也就是20多萬人民幣,手握20多萬年收入的日本人卻根本不消費雷克薩斯、BBA這些豪華品牌。
在日本人的選車清單中,豐田排TOP1,鈴木排TOP2,本田、日產同樣是選車第一梯隊,對於他們來說,經濟實用成為第一選擇。
為什麼?
日本人對車輛的需求非常低,滿足AB兩點日常出行即可,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更低的用車成本才是關鍵,豐田、本田等品牌擁有更低的新車售價,同時可靠性、穩定性非常出色,尤為關鍵的是油耗非常低,帶來了無與倫比的經濟優勢。
車的屬性就是工具,必須與經濟掛鈎,這是日本人的選車理念。
同時,日本工業本身就沒有量產高端品牌的基因,尤其是針對本土居民,形成的消費價值觀念就是「務實為上」。
日本的三大豪華品牌謳歌、雷克薩斯、英菲尼迪,最大的市場也不在日本,而是在北美市場,其實這三大豪華品牌登場的本意,是面對歐洲市場講好豪華故事,而並非把這個豪華的噱頭講給本土消費者聽。
因為在企業看來,豪華的本質就是通過故事來包裝出更高的溢價能力。
對於本土居民來說,日本企業「只銷售」普通品牌,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幫助本土居民繞開了成為韭菜的風險,真正意義上做到了預算最大化消費。
一個成熟的市場,一定是不消費豪華品牌的市場,目前來看,日本的汽車文化的確還要領先我們一個維度,即便是年收入20多萬也不去過度消費一個豪華品牌。
對於他們來說,豪華品牌的本質仍然是一台車,而所謂的豪華品牌只不過是企業包裝出來的故事,「去高端化」才是一個成熟消費者該有的表現。
相反,過度消費豪華品牌的市場一定還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與日本市場類同的還有歐洲、美國市場,雖然他們消費豪華品牌,但他們的豪華品牌價格非常低,選擇豪華品牌是一種常態。
因為在歐洲、美國消費者看來,BBA這種我們認為的豪華品牌,在他們看來屬於普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