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一直處在爭議之中的理想L8終於正式上市。從公布的信息來看,L8簡直是6月剛上市的L9的mini版。不僅是外觀內飾,連增程器和雙電機參數也是完全照搬L9。而且L8還簡單粗暴地整整便宜10萬元,讓L9車主直呼:「內心五味雜陳」。
事出反常必有妖,理想為什麼寧願損害L9車主利益,也要讓L8和L9共用平台?這個通過理想的財報可見端倪:根據已公布的財報來看,理想今年二季度凈虧損達到了6.41億,而且8月份的交付量只有4571台,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1.54%。盈利壓力迫使理想不得不通過「套娃」的方式壓縮成本,而L8的上市,更像是一場「救市」行為。那麼作為「全村希望」的L8,可以延續理想的輝煌嗎?
在筆者看來,這個希望比較渺茫。其主要原因就在於L8的動力系統仍然採用了增程式。眾所周知,增程式車型的工作邏輯是用內燃機發電再用電驅動,優勢是能有效緩解充電樁未能普及時所帶來的歷程焦慮。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雖然自稱新能源車型但依舊沒有擺脫石化能源,於節能減排無益。而且如果在較好的路況,其工作邏輯就完全等同於」脫褲子放屁」,既不能做到省油也不能達到出色的動力。且隨着全國範圍內充電樁的完善,車主們的里程焦慮也將得到緩解,而增程技術的優勢也將不復存在。行業大佬魏牌CEO李瑞峰就曾指出:增程技術落後,且不能算完全意義上的新能源產品。
而且隨着新能源技術的不斷成熟,政府對於增程式車型的政策扶持也在逐步收緊。早在2021年,上海就出台了《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提出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上海市不再發放綠牌。而同為新能源車型重點使用城市的北京,則一直沒有將增程車型納入專用牌照發放額度。不難看出此後增程車型將在全國範圍內,被剔除新能源領域。失去了最重要的政策扶持,增程車型也必將陷入燃油車僵局,最終以退出國內市場落幕。
技術落後,政策收緊,導致一眾的新能源車企紛紛避開增程式路線,轉向純電領域。其中從增程式車型入行的華為,最近和賽力斯聯合推出了旗下首款純電車型。國內混電領域的「王者」比亞迪也在逐步加大純電產的研發。其實,理想汽車也宣布了2023年將發佈旗下第一款純電車型。 作為國內增程銷量最大的車企,理想的這一產品布局足以說明其認同未來始終是純電的天下,增程式始終是過渡技術,而並非完全意義上的新能源。
不難看出,增程技術是在三電技術尚未滿足人們需求的條件下給出的Plan B,隨着技術的進步,終將退出新能源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