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的人反覆教導我們,對兄弟姐妹要熱情一些,遇到困難要鼎力相助。
我們也覺得,外人靠不住,親人應該可以靠得住,就算有矛盾,也不會傷筋動骨,血脈情是有的。
哲學家莊子,卻說了不同的觀點:夫恬淡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
好的關係,是平淡的,冷熱適度,沒有爭執,交集都比較少。
當你到了中年,再去看兄弟姐妹的關係,就會認同莊子這句話了。

01
多情,會彼此傷害。
莊子講了一個故事。
一隻海鳥,飛到魯國。魯侯見了,非常喜歡,就把鳥抓住,用美酒,豬肉等,進行招待;還請人湊樂,提升食慾。
可是海鳥,絲毫都不領情,什麼都不吃,過幾天就餓死了。
人們感慨:「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用養人的方式,去養海鳥,這天方夜譚,也不會被領情,彼此都鬧心。
很多兄弟姐妹就是這樣的:弟弟想要去打工,預期的目標是月薪五千。但是哥哥卻讓弟弟去學技能,圖個長久。
弟弟拿着哥哥的錢,學了技能。卻發現自己只能找到月薪三千的工作。
於是乎,弟弟開始罵哥哥:「太缺德了。」
用哥哥的認知,去安排弟弟的未來,這就是「魯侯養鳥」。
兄弟姐妹交往,你的一片熱情,往往是「驢肝肺」。其根本就是因為你多情,而對方卻根本不需要。
多情帶來的惡果,還遠遠不止以上說的這樣,還有很多。
你把某個兄弟姐妹的事情,大包大攬。他只要坐享其成就可以了。時間長了,你滋養了對方的惰性,他以後就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萬一你哪天不給他好處,他生存的能力都沒有。
你對兄弟姐妹太好,枕邊人是會有意見的。畢竟你的錢,有一部分是愛人賺的,你不能一個人說了算。
你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養起來,你會發現自己的錢太少。你開銷越來越大,那麼你的小家庭,都沒有辦法過日子了。你不是活神仙,養不了那麼多人。
你總是顧及兄弟姐妹的感情,萬一對方傷害了你,還不捨得放手。你每次想起這些結局,就很傷心。一不留神,就陷入了「情深不壽」的惡果。
你獨自把老父母供養起來,本意是讓兄弟姐妹多一些時間去奮鬥。久而久之,大家一致認為,就是你應該養父母。也有人認為「你是看中了父母的遺產,要獨吞」。
你對兄弟姐妹的愛人太好,這就引發內耗了。比方說,在三國時期,曹魏政權里的大臣呂巽,和弟弟呂安的妻子徐氏走得太近,還產生了緋聞,這家醜真的丟人。兄弟因此翻臉。
你常常去兄弟姐妹家做客,一住就是三四天。這就難免,客留三天討嫌,魚放三天發臭。
感情多了,就變成了一條條無形的枷鎖,把家人都困在其中。大家互相牽制,誰的日子都不好過。

02
絕情,才各自安好。
莊子講了一個故事:兩條魚,生活在一個池塘里。
忽然,池塘乾涸了。兩條魚難捨難分,互相吐泡沫,保持對方身體濕潤,延續生命。
池塘進一步乾涸,魚終於熬不住,跳出池塘,各自去不同的溪流。
魚到了溪流里,感慨地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是的,溪流里的生活,讓人覺得很幸福。池塘里的感情很好,但是生活卻很糟糕。
莊子說過:「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做人做事要順應自己的本性,要幹什麼,就勇敢地干,而不是被周圍的人牽絆。
真正聰明的人,到了中年,就會和父母分家,和兄弟姐妹都分開住。這就順應了「樹大分丫,家大分開」的自然規律。
《醒世恆言》中有一個故事:哥哥過遷,從小被父母溺愛,長大後,吃喝嫖賭。
過遷把家裡的銀子都敗光了,被老父親趕出去家門。
妹妹淑女,嫁給了讀書人張孝基。因為哥哥過遷長期離家,淑女就和丈夫一起,在娘家住,一來是管好家業,二是管好老父母的日常生活。
接着,父母都過世,過遷流落到外地,如乞丐一般。
有一天,張孝基偶爾遇到過遷,痛斥了一番,然後安排其去種地。
過遷經過勞動改造,開始覺醒。
張孝基就把家業給過遷,然後回自家生活去了。
人們讚歎:「死而生之,貧而富之,小人而君子之。嗚呼孝基,真可為百世之師!」
張孝基對過遷的行為,如小人一般,卻拯救了過遷。這大概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吧。
把人情味收起來,逼着兄弟姐妹去吃苦,去體驗生活,去獨自成長。雖然對方有怨恨,但終究會明白,這是一場救贖。
很多人,不會滿口答應兄弟姐妹的事情,而是拒絕。看起來薄情,其實是保護了自己,也讓對方不得不靠自己。
起碼,兄弟姐妹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如刺蝟法則里說的,距離太近,會彼此扎傷,遠一點,就彼此遙望,稍微關照。
一家人,也要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一概論之。

03
農村有句土話:「一碼歸一碼。」
人到中年,兄弟姐妹不再是一家人,而是幾個小家庭的組合。
千萬不要家庭之間,交集太深,導致彼此牽絆。
有時候,不打擾,也是一種幸福。
有時候,不幫忙,也是一種教養。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