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添墳取土要記住:三人不去,四土不用

2025年03月25日13:30:36 育兒 3910

從古至今,人們都注重殯葬文化,也講究禮儀。

《墨子》中說:「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領,足以朽肉。掘地之深,下無菹漏,氣無發泄於上,壟足以期其所,則止矣。死者既葬,生者毋久喪用哀。」

按照一貫的做法,落葬之後,我們還要每年清明節,進行掃墓,寄託哀思。

與此同時,我們要注意哀傷的尺度,在墳墓的修整上,也要講究,別胡來,破壞了祭祀的規矩。

按照古人的說法,我們再與時俱進,就要做到:三人不去,四土不用。

清明節,添墳取土要記住:三人不去,四土不用 - 天天要聞

01

三人不去,保平安。

很多人以為,掃墓就是要子孫都到一起,熱鬧一些。

其實掃墓是一件體力活,尤其是在農村,泥土壘的墳墓,需要除草,填土,清理排水溝,往往一座墳墓,耗費半天功夫。

也有一些墓地,和家的距離很遠,就是走到墓地,都累得夠嗆。

從安全的角度看,有三種人不適合去墳地,非要去,也不要參與勞動。

孕婦不去,保護下一代。

身懷六甲的女人,往往是比較虛弱的,或者走幾步都擔心動了胎氣,甚至流產。

這時候,女人去掃墓,還帶上了身體中的孩子。也多少有一些忌諱。

還是不去墓地為好,避免運動過量,也防止哀思,導致身體扛不住。

等孩子出生了,會打醬油了,再去墓地,也不遲。到時候,老祖宗在天之靈,也會理解。

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不去,避免操勞過度。

古人說:「七十不上墳。」

過了七十歲,人也老了,走路都可能氣喘吁吁。因此去掃墓,就不太適合。

並且,一些老人,也是過世人的老伴,這到了墓地,指不定就忍不住哭泣,思念到極致。

清明節,有老人暈倒,痛哭不停,這把氣氛變得很不友好。也讓子女都很擔憂。

萬一老人掃墓,導致住院,這就得不償失了。

還是把老人安排到家裡,能夠在家上一炷香,也就足夠好了。人啊,還是回歸現實,別不服老。

病痛嚴重的人不去,養護病情要緊。

我的祖父過世後,我的小叔叔,也大病一場。

本來,小叔叔就是一個腿有殘疾的人。

他非要去掃墓,這一路上,走走停停,大家都怕他摔倒。

掃墓之後,小叔叔往回走,一不留神就滑了一下,引起骨折。前前後後,花了一萬多。

大家都責怪小叔叔,沒事找事。

健康是最大的財富,也是一輩子需要保護的東西。因此在不健康的時候,應該減少活動,注意休息,聽醫生的安排。

對於病痛很嚴重的人,清明節和他的關係不大。

逝者已經遠去了,活着的人近在眼前,才是最要保護的人。

我們相信,掃墓的時候,少了一兩個人,是可以被理解的。

清明節,添墳取土要記住:三人不去,四土不用 - 天天要聞

02

四土不用,守規矩。

掃墓的時候,需要添一把新土。一方面是把墳墓上的空洞掩蓋,一方面是蓋住野草,保持墳墓的乾淨整齊,一方面寓意什麼都是新的開始。

可是,這添土有規矩,取土也不能亂來,避免引發不必要的麻煩,也降低做人的素質。

別人私地上的土,不要挖取。

你不能去別人的地盤上,隨便挖土。比方說,別人的院子里,寸土都不能動;別人承包的地。

一些人為了做什麼,收集了一些土,堆放起來。你就千萬不要動,這肯定會引發矛盾,甚至要賠償。

菜地稻田裡的土,不要挖取。

保護耕地,人人有責。如果一大批人,到某一塊地去取土,這地大概率要廢掉。

耕地上的土,多半是很肥沃的,是多年經營的結果。你取土之後,就意味着耕地要重新去經營,才能夠變肥沃。這不符合保護的原則。

墳頭上原有的土,不要挖取。

有的人,掃墓的時候,隨意把墳墓挖開,把上面的野草、樹兜都清理乾淨。

這一旦挖開了,就麻煩了。畢竟,墳墓是有朝向的,講究風俗地理。

把墳的朝向改變了,大家都不會心安,甚至要重新請地方的師傅,進行修正,舉行必要的祭祀活動。

最可怕的是,家裡有人講迷信,把家境不好,和墳地不好聯繫起來。你隨意動了墳墓,你就是「罪魁禍首」,也真是有理說不清,家人也會吵起來。

混有邋遢物的土,不要挖取。

土,有很多的顏色:黃土,紅土,黑土等。

有很多的類型:沙土,泥漿土,稀土等。

土裡也可能有雜物,如糞便,薄膜袋等。

把很邋遢的土,放到墳頭上,這是很忌諱的。你自己都覺得不安寧。也體現晚輩對長輩,大不敬。

做人要乾乾淨淨,就是入土了,也是如此。

取土盡量是荒郊野外的土,並且土的顏色和墳墓差不多,不要顯得很另類。

萬一周圍沒有土,我們可以到山裡去找土,然後挑到墳地。雖然辛苦了一些,但是誠心也體現了,也很吉利。

清明節,添墳取土要記住:三人不去,四土不用 - 天天要聞

03

老子說過:「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祭祀是家庭里的大事,做得好不好,就看細節到位了嗎。

每年去掃墓,我們都希望日子是新的,都期待美好的生活。因此取土,添土,要特別注意,別任性妄為,別招惹口角,別引發身體的不適。

讓祖先入土為安,關鍵是子孫活得順順利利。

清明節,對祖先表達敬意,一把土都融入了感情。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雙春閏年掃墓禁忌是真講究還是老黃曆?2025清明祭掃全解析 - 天天要聞

雙春閏年掃墓禁忌是真講究還是老黃曆?2025清明祭掃全解析

「雙春閏年不上墳,上墳禍事要臨門」——這句民間俗語,讓不少朋友對即將到來的2025年清明節掃墓產生了顧慮。雙春閏年,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2025年的清明節,咱們到底能不能安心去掃墓呢?別急,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給大家一個明明白白的答案。
11歲女孩突遭「黃體破裂」!媽媽透露一個細節:後果嚴重了 - 天天要聞

11歲女孩突遭「黃體破裂」!媽媽透露一個細節:後果嚴重了

小易(化名)媽媽怎麼也沒想通:女兒只是跳了200個繩,做了30個仰卧起坐,後果竟如此嚴重。11歲的小易今年上小學四年級,每天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運動打卡。幾天前,在即將完成「每日任務」時,小易突然感覺小腹一陣陣劇痛,得知情況的母親起初並沒
理解幼兒,也能更好地接納自己 - 天天要聞

理解幼兒,也能更好地接納自己

成年人往往只能觀察到幼兒的行為,卻不了解其背後的心理動機和行為邏輯。經常容易根據成人思維推斷,給幼兒的行為簡單粗暴地貼上各種道德標籤:哭鬧是任性,不肯分享是自私,依戀媽媽是軟弱……殊不知幼兒有獨特的大腦發育程度,成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一切對他們來說可能猶如驚濤駭浪。這一階段面對的人生挑戰遠比成人以為的多...
警惕這些侵害孩子的行為!國家網信辦通報7類典型案例 - 天天要聞

警惕這些侵害孩子的行為!國家網信辦通報7類典型案例

近日,國家網信辦通報了一批有關網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典型案例,涉及惡意製作「沙雕動畫」短視頻、傳播未成年人軟色情、打造「網紅兒童」等共七大類。一起來看詳情2024年是《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實施之年。網信部門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依託「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聚焦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
世界上最厲害的人,就是在家帶孩子的人 - 天天要聞

世界上最厲害的人,就是在家帶孩子的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言語猶如溫暖的陽光和滋潤的雨露,對他們的內心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想要養育一個內核強大、情緒穩定的孩子,父母需要頻繁地說出一些特定的話語,為孩子的心靈注入力量,讓他們在面對生活的挑戰時能夠堅定自信、從容不迫。「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