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過度共情你的孩子

2025年03月21日14:13:04 育兒 1795

大家好!我是浩源媽媽


有句話說:媽媽的崩潰,從「孩子一哭就投降」開始 。


「媽媽你現在就得陪我玩滑梯!」

「不行!我就要吃雪糕!」

「你不抱我,我就躺地上不走了!」


這些話是不是特別耳熟?


於是乎,上一秒還是一片「母慈子孝」的溫馨畫面,下一秒就變成了「雞飛狗跳」的暴躁現場。


父母,尤其是媽媽,似乎總在被孩子的哭聲、耍賴和「威脅」反覆碾壓。


作為一個二胎媽媽,我真的太懂那種糾結了:


孩子一哭就心疼,恨不得立刻滿足他;

拒絕孩子後無比愧疚,總覺得自己太狠心;

明明累到想倒頭就睡,卻還要強撐陪玩哄睡……


作為媽媽,我們總想時刻共情孩子,可你知道嗎?有時候,「過度共情」,可能正在悄悄毀掉孩子的成長。

不要過度共情你的孩子 - 天天要聞


一、別讓「共情」變成縱容


孩子的邊界感,是父母畫出來的。


哥哥小時候,有一次睡前非要再看一集動畫片,因為時間太晚了,我果斷拒絕。


而後他哭得撕心裂肺:「壞媽媽!我討厭你!」


我是個「內心戲」超多的人,就孩子這一句話,讓瞬間又心痛又自責:


「和孩子這麼嚴厲至於嗎?」

「就這一次,看一集就看一集唄,下不為例吧……」

「本來就這麼晚了,這樣一弄,下去一個小時也睡不了覺,還擾民,我這幹啥呢?」


這時孩子爸很一本正經地來了一句:「太晚了,明天看」。沒想到小傢伙立馬不鬧了。


「小孩子就這樣,你讓他一回,他就會有第二回、第三回……」


孩子爸這句話倒是點醒了我。


孩子就是天生的「談判專家」,他們其實是會用眼淚試探你底線的。


你退一步,他就進三步:今天妥協多看一集動畫片,明天就能躺地上打滾要買玩具。


可以試試這樣做(3步立規矩)


1. 提前預告:「看完這集就要關電視了哦」(給孩子緩衝時間);

2. 溫柔堅持:哭鬧時抱住他說:「媽媽知道你很傷心,但規則不能變」;

3. 轉移注意力:關電視後立刻拿出繪本:「我們一起讀小熊的故事吧!」


要知道,孩子需要的是教練,不是保姆。 你畫清晰的線,他才能學會不越界。

不要過度共情你的孩子 - 天天要聞


二、孩子的情緒就像龍捲風


父母要做「定海神針」。


很多新手媽媽最容易踩這幾個坑:


孩子一哭就如臨大敵,

孩子發脾氣,媽媽就跟着焦慮,

總擔心「不滿足孩子會留下心理陰影」。


一開始我也是這樣,甚至為此還鬧過家庭矛盾,後來才知道:


3歲的孩子,眼淚來得快也去得快;

你越慌,他越覺得「哭鬧有用」;

你越穩,他越能學會「情緒自救」。


可以試試「情緒脫敏法」


孩子哭鬧時,先給自己10秒深呼吸(默念:這是他的課題,不是我的錯);


用陳述句回應:「你現在很生氣,因為媽媽沒答應你」(不評價、不說教);


給選擇權:「你可以哭一會兒,或者去房間冷靜下,媽媽等你」。


我家二寶就曾因為不讓玩手機,躺超市地上尖叫。我忍住尷尬,強壓怒火,平靜地站在旁邊說:「你準備好了就起來奧。」


沒想到,5分鐘後他自己爬起來說:「媽媽,我們回家吧。」


所以,孩子比我們想像中強大,父母的淡定,才是他們安全感的來源。

不要過度共情你的孩子 - 天天要聞


三、放過自己,當媽不必「24小時待機」


之前看過很多育兒書,有些所謂的「專家」會告訴你:「好媽媽就要無條件接納孩子的一切。」


可如果孩子亂丟飯碗、抓你頭髮,你還得賠笑說:「寶貝真有創意」……


這不是育兒,是修仙


董宇輝說:「當你理解所有人的時候,註定你是不被人理解,因為你太會共情了」。


父母不是超人,所以也會疲憊、煩躁都。


如果硬裝「完美媽媽」,只會積攢怨氣, 以至於在某天突然爆發吼孩子:「我受夠你了!」


為了避免這些,我們可以這樣做:


直接表達感受:「你打媽媽,我很疼,現在不想和你玩」;


給自己「擺爛時間」:「媽媽需要休息20分鐘,你找爸爸/自己玩」;


偶爾「認慫」:「今天媽媽累了,我們點外賣吧!」


孩子不需要滿分媽媽, 一個真實快樂的你,比「教科書媽媽」珍貴100倍。

不要過度共情你的孩子 - 天天要聞


結語:


最好的親子關係,是互相成全。


當媽12年,帶大兩個娃,我悟了:


育兒哪有什麼完美方案,不過是每天在「共情」和「堅持」之間找平衡。


孩子哭鬧時,你可以:


✅ 共情他的情緒,但不必滿足所有要求;

✅ 堅持你的底線,但不必自責「太冷酷」。


「父母是孩子的容器,但容器自己不能碎。」


從今天起, 做個「60分媽媽」——愛孩子,也疼自己, 講規則,也留溫柔。


願我們都能養出獨立的孩子,也找回快樂的自己。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凌晨三點,我坐在兒子房門口哭! - 天天要聞

凌晨三點,我坐在兒子房門口哭!

我真的快撐不住了。凌晨三點,我坐在兒子房間門口的地板上,聽着裏面傳來的"五殺"、"推塔"的遊戲音效,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往下掉。這已經是這個月第15次失眠了,就因為我那上初二的兒子小宇,天天抱着手機不放,說也不聽,管也管不了。
人啊,好好生活,別想太多! - 天天要聞

人啊,好好生活,別想太多!

「我已十八歲,沒考上大學,是應該繼續,還是打工去,該怎麼辦?來到了深圳,轉悠了些日子,沒找到工作,錢花得差不多,十字路口,人往往返返……」
幼兒血鉛異常事件處置,打撈公信力刻不容緩丨時評 - 天天要聞

幼兒血鉛異常事件處置,打撈公信力刻不容緩丨時評

據央視新聞報道,7月1日,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市場監管局和公安分局接群眾反映,查獲一起某幼兒園違規使用添加劑導致部分幼兒血鉛異常案件。當地相關部門的通報顯示,事發後,相關專家和有關部門組成聯合工作組,快速開展流調溯源、醫療保障及調查處置等工作,並對涉事幼兒園負責人立案偵查。然而,事件的「後續」卻出現了讓...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裡,一天到晚待在家裡… - 天天要聞

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待在家裡,一天到晚待在家裡…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愛出門、不願社交。興趣班沒興趣,下樓玩不願意,就天天窩在家裡——躺着、刷視頻、打遊戲,順帶吃點零食,能不動就不動。你可千萬不要以為他是長大了、安靜了、學乖了,他很有可能是「廢」了。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