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問金庸故事為何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以至於完結多年依舊為人津津樂道,在筆者看來,這問題的答案就在於「意難平」這三個字。
以《神鵰俠侶》為例,小龍女被甄志丙(尹志平)奪走清白就算得上是無數讀者心中的一根刺,哪怕時隔多年,也依舊無法原諒那道人;又如故事結尾的第三次華山論劍,金庸明明可以藉機讓兩代主角來上一場正面交鋒,這場對決不決生死,只分高下,可他卻選擇讓群雄在一番口頭論武之後便決選出了新一代的五絕。

(郭襄劇照)
不過最讓筆者意難平的,其實不是上文提及的兩件事,而是郭襄這個角色的故事,誰能想到那個聰慧可人的小妮子能成為後來的峨眉派祖師,這數十年間她經歷了什麼?而她又是怎麼死的?金庸為何對此避而不談?
一、後神鵰時代的「絕代雙驕」
如果說「雙鵰」是屬於五絕的時代,那麼後神鵰時代一定是屬於郭襄與張君寶這「絕代雙驕」的時代。
若不讀原著,你一定無法理解這種說法,畢竟各版《神鵰俠侶》的電視劇都極少有將第三次華山論劍之後的故事寫出來。
其實在楊過夫婦攜手退隱之前,書中還有一段插曲,那時群雄剛決選出新一代的五絕人選,接着覺遠便帶着小徒弟張君寶登場,他們是要追捕瀟湘子與尹克西,奪回被他們盜走的經書。
在那過程中,楊過仗義出手,指點了張君寶三招,那三招是令年紀尚輕的張君寶茅塞頓開,為他日後成為一代宗師打下了基礎。

(張三丰、郭襄劇照)
而張君寶在與蕭、尹二人交手受傷之後,郭襄則為他擦拭傷口,二人之間的氣氛一度十分曖昧,彷彿金庸此時是有心讓他們二人結果新時代的大旗,成為下一部作品中的主角一般。
事實上《倚天屠龍記》的開篇也有一段極少被電視劇拍出來的情節,那就是「郭襄闖少林事件」,此時郭襄又遇上了張君寶,二人還被覺遠拿鐵桶挑出了少林寺,他們成了有過命交情的人,郭襄還一度邀請張君寶去投奔自己的父親,只是張君寶不願寄人籬下,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過誰說各自精彩不是更好的選擇呢?
只是根據後來《倚天屠龍記》正篇故事的情節來看,張三丰的人生確實是格外精彩,他持真武劍蕩平群魔,而郭襄則早已不在人世。
郭襄是被誰殺死的?
二、郭襄之死
作為《神鵰俠侶》與《倚天屠龍記》這兩部作品之間承上啟下的一位宗師,郭襄的故事自然是格外吸引人的,當年那個俏皮可愛的小妮子怎麼就成了後來的一派掌門?
關於郭襄後來的經歷,金庸也不過只是借俞蓮舟之口提過一次,說是:「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沒再能跟楊大俠相會,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從這裡來看,尋不到楊過的郭襄是在四十歲那年徹底放下了這段感情,而她餘生的目標在後續的劇情中也有提及,那就是尋回屠龍寶刀,確保父母那倚天屠龍計劃能夠順利的進行下去,不讓刀劍之謎提前泄露。

(楊過、郭襄劇照)
如此一來她後來的經歷也就不難猜測了,必然是遊走在江湖之中,但凡聽到屠龍刀的下落,她便會一探究竟,而在這過程中,她必然會遇上不少強敵。
可即便如此,能取郭襄性命之人應是少之又少,且不說她早年間就隨父母以及父母身邊的各路高手習得不少絕技,後來又將覺遠臨終前的九陽神功殘篇融會貫通,自創出峨眉九陽功,又有什麼人能殺她?
哪怕是連張三丰都忌憚的那百損道人,也未必真能傷到郭襄,如此看來,殺郭襄的另有其人,而這一點,可以從原著中其他細節來分析。
三、張無忌與周芷若
周芷若作為峨眉派第四代掌門人,原本是要嫁給張無忌當老婆的,若這樁婚事成了,那峨眉派與明教過往的恩怨也就不復存在了,兩派不說肝膽相照,至少不會再互相爭鬥了。
奈何張無忌與周芷若的洞房之夜出事了,那大喜的日子被趙敏攪黃了,趙敏手中有謝遜的頭髮,張無忌不得不服從她的要求,只能將婚事暫且擱下,他也說了,日後還是會娶周芷若,可這事兒對於周芷若而言無疑是奇恥大辱。

(周芷若成婚劇照)
她只道:「各位親眼所見,是他負我,非我負他。自今而後,周芷若和姓張的恩斷義絕。」接着便撕碎紅裳,與張無忌一刀兩斷了。
完蛋,峨眉派與明教又成了對立的存在。
再回看這兩派的過往,加上連載版的設定來看,峨眉派二代弟子中的佼佼者孤鴻子是被楊逍氣死的;滅絕師太的兄長
金庸向來喜歡寫「孽緣」,若無意外,當年的郭襄多半也是在與明教高手的對決中陣亡的,不過那人可能不是陽頂天,而是石教主。

(周芷若、滅絕劇照)
畢竟舊版中波斯三使就提到過,明教聖火令在石教主那一代被丐幫的人搶走了,丐幫青黃不接,何來高手搶明教的聖火令?多半是郭襄念在姐夫和母親曾是丐幫幫主,出手相助,才搶走了那令牌,而她本人也在那場大戰中身受重傷,最終不治身亡,如此一來,一切就說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