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導案例丨「沉浸式」督導為家庭教育賦能

2024年01月02日22:31:01 育兒 8451

石門縣永興街道中心學校副校長 戴美華

案例背景

近二十年來,國人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多數家庭卻不懂得如何教育和培養「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子女。同時,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現在的父母們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博得一席之地,很少有時間去考慮家庭教育問題。孩子小的時候就交給了祖父母,特別是在廣大農村,父母大多雙雙外出打工,留下年幼的孩子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於是留守兒童居多、家庭教育乏力無助下家庭教育途徑和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一年來,身為督導和家庭教育骨幹教師的我,通過「沉浸式」督導調研、融合、實踐,為學校家庭教育賦能,收穫頗豐。

一、「沉浸式」督導萌發家庭教育現狀的思考

10月初的一天早上,像以往一樣,我走進啟航幼兒園大門隨訪督導。緊隨着身後來了一位一手拎書包、一手抱孩子的家長奶奶,臉上泛着紅光,微微喘着粗氣,放下「一臉懵」似乎略帶不情願的幼兒。「幺兒,跟老師到教室里去。」看來,這祖孫倆遲到了。遠處滿面笑容迎接上來的老師很自然接過家長手中書包,「來,寶貝,跟奶奶再見」,然後牽着幼兒向教室走去。我詢問身旁的園長得知是中班的幼兒。孩子中班了,奶奶還是抱着來幼兒園的,這種寵溺的方式,園長和老師並沒有做過多回應。

很明顯,這是一個隔代教育的家庭,奶奶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溺愛」的教育行為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幼兒園也並沒有抓住指導家長科學育兒的契機。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能肩負起一個家庭、建設祖國的重任?幼兒園的「無意迴避」何來為幼兒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值得深思堪憂!  

二、「沉浸式」督導搭建家庭教育調研的平台

以上案例只是現今家庭教育問題的一個縮影。此次隨訪督導發現的問題令人深思,如何深層次了解家庭教育現狀並給予解決問題的方法?

機緣巧合,我於10月中旬有幸參加國培計劃」(2023)——常德市小學、初中家庭教育骨幹教師培訓。學習既有集中培訓、實地參觀,又有網絡課堂,還有學習隨時發表的各種感悟、交流心得等,理論聯繫實際形式多樣,收穫頗豐,受益良多。

1.追憶帶娃經歷反思

我的女兒正上大四,在陪伴她成長的過程中,我不僅體會到陪伴她幼年、兒童時期成長的幸福,也深深體會到與青春期的女兒溝通的迷惘、無賴與沮喪。

女兒高二時期戀愛,老師「無情」通知家長接回家反省。雖然當時提醒自己「言行不能過激」,保持一點理智,但比我預料的難一百倍,和女兒溝通就沒有愉快過,摔門、咆哮、失望……不斷上演,愈演愈烈。「你的不聽話是我教育的失敗」「我只是你和爸爸對外炫耀的資本而已」……我的指責除了加重母女隔閡之外,沒有任何效果。「一定要學會多做少說。」這期間,我經常諮詢家教成功的家長,但這樣的方法並不能解除隔閡、化解矛盾。

高考前兩個月,女兒突患肺部「肺大泡」,從保守治療到手術割除病灶,前後歷經一個月。我放下所有工作全身心陪同,「高考」一詞成為了「敏感」話題,我不敢勸女兒放下高考來年再戰。在幾經「忙前忙後且心疼女兒默默流淚煎熬」「院里院外日夜穿梭辛勞盡收女兒眼裡」的情景輪番轉換,倆母女相依相偎,在日夜陪伴中又回到了從前的和諧。

女兒術後第六天,頂着疼痛,選擇回到學校,最後順利參加高考並考了637分,在父母心中女兒依然是那個懂事、堅強的女孩。為什麼女兒到了青春期像變了一個人?為什麼使出渾身解數也不能讓我們倆母女好好地溝通?最後是什麼力量又讓女兒堅持高考?

培訓學習讓我找到了答案:任何孩子的青春期成長都會存在心理發展滯後性,這是共性問題。兒童成長時期一定會暴露問題,哪些是真正問題?哪些是成長過程中所有的孩子都會發生的必然會產生的問題?隨着長大,孩子的成長問題逐漸消除,這就是孩子成長秘密之一。作為長期從事教育的家長都感覺當父母不容易,更難以想像成長中的孩子會令多少乏知的家長頭疼——家庭教育能力提升亟需指導。

2.學習提升收穫頗豐

在此次線上學習中,教育名家的課案例真實、切入心田、令人共鳴、給人解惑。

中國家庭教師教育學會宣教會副秘書長王智勇的《科學教子十九步》《孩子成長的秘密》《教你輕鬆做父母》讓我明白孩子的成長是有「關鍵期」的,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可循的,要把握好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錯過了關鍵期,就像是農民伯伯種田錯過了播種的季節一樣,變得顆粒無收或者收成甚少。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白玉萍老師通過分析當前家庭教育形式,以各種與家長溝通的案例,明白「敬」字當頭,「愛」字為先的溝通藝術。

東北師範大學教授張向葵老師向我們講解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是如何發展的,如何實施好家庭教育,「我向信息」良好的溝通方式,能有效預防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發生。孔寧老師就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交流,具體的語言何為「絆腳石」,認識到對青春期的孩子說教,單方面要求和命令或者否定孩子的想法,觀點、情緒、感受、愛好、興趣,都是錯誤的溝通方式。積極有效的溝通方式應該是積極傾聽、接受信息、伴隨反應,最後「同理心」確認,也就是深度傾聽的3r法則。除此以外,還有邢列婭、北大博士生的父親賈教授等等,他們的課處處透露着成功實施家庭教育的解鎖密碼。

做一名老師容易,做一名智慧媽媽很難。因為甚少有家長像老師研究學生一樣研究對子女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包括我自己。直到現在,我才真正初步懂得孩子成長的秘密,以及家庭教育是有技巧的。如果當時有人告訴我,或者我能沉下心來思考教育方式,哪會有那麼多的無賴與迷惘?!

3.嘗試解決突出問題

解決督導中發現問題的鑰匙是深入調查研究、理論聯繫實踐。結合此次研修學習所獲與工作實際需要,我決定再次深入了解本地學校家庭教育的現狀,精心設計《幼兒園家庭教師問卷調查表》《小學家庭教育問卷調查表》教師版、家長版,為有針對性解決問題提供有力支撐。                                                                                      

我在石門城區與鄉鎮兩個不同的地域分別通過「問卷星」投放問卷。問卷調查共收集610份,城區365份,農村245份。在「與幼兒長期居住」一欄中:鄉鎮(農村)幼兒園幼兒長期與爺爺奶奶居住佔52.35%,與爸爸媽媽居住佔31.18%;城區幼兒園幼兒長期與爺爺奶奶居住佔24.66%,與爸爸媽媽居住佔65.48%;在「孩子的現實表現中」一欄中,表現1「沒滿足時發脾氣」鄉鎮佔比71.18%,城區76.99%;表現2「沉迷電視、手機遊戲」鄉鎮佔比48.24%,城區30.96%;在「孩子做錯事」一欄中,表現1「家長非常氣憤、批評甚至打孩子」鄉鎮佔比79.51%,城區79.41%,表現2「先找犯錯誤的原因,再進行批評教育」表現3鄉鎮佔比23.62%,城區20.13%,「不管不問任其發展」鄉鎮佔0%,城區0.27%。

問卷調查數據顯示:

地域不同監護主體不同。問卷調查中在農村家庭教育的陪伴主體為爺爺奶奶輩,在城區為爸爸媽媽佔主角。

幼兒現實表現問題突出。問卷中所呈現的「沒滿足時發脾氣」尤其突出,高達76.99%,「沉迷電視、手機遊戲」的現象也很嚴重,高達48.24%。當前物質生活優越,「421」的家庭模式,家長無條件滿足孩子合理、不合理的需求,導致幼兒自我為中心的個性突出嚴重。

家長教育方式缺失明顯。「面對孩子做錯事,家長採用的是直接簡單粗暴的教育處理方式」佔比接近80%。家長不允許孩子「犯錯」,更不能正確對待孩子的「犯錯」,無論是隔輩還是年輕的父母,家長的教育水平都亟需提升。

督導案例丨「沉浸式」督導為家庭教育賦能 - 天天要聞

三、「沉浸式」督導助力教庭教育的賦能提質

通過問卷調查、深入走訪初步摸清了家庭教育現狀,明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精心製作了培訓講座ppt。11月28日,開啟了送培進校之旅,先後走進督導責任學校永興街道世代書香幼兒園、永興街道雙溪坪完小,為教師和家長現場支招。具體做法如下:

1.加強溝通,制定方案,形成合力共識。把通過現場觀察、問卷調查等數據分析獲得的突出家教問題,初步與學校管理者進一步溝通,對當前「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現狀與問題形成共識,並結合參加家庭教育骨幹教師培訓所獲,確定通過培訓教師、培訓家長等方式合理有效的培訓方案,獲得學校管理者支持,達到能夠現場幫助家長解決部分教育難題的目的,提升其家庭教育能力與技巧。

2.培訓教師,提高認識,掌握溝通技能。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艱巨而複雜的任務。通過出示「問卷星數據」幫助教師認識:當前的家庭教育問題——「不打不成材,一打分數來」傳統的教育方式;「唯分數論」「壓力大」導致學生「抑鬱」「跳樓」「網戀」等錯誤教育觀點;2035年國家實現現代化國家,2050年進入富強的行業,當前祖國發展需求接班人與人才的培養缺乏目的性等等。然後,指導教師初步了解孩子成長「關鍵期」,掌握與「溺愛型」「放縱型」「補償型」「民主型」「粗暴型」「專制型」「冷漠型」教養方式七種不同類型的家長溝通技巧,增強教師的指導信心,幫助家長提高科學育兒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11月底,我攜帶準備《做一名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導師》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先後進入世代書香幼兒園、雙溪坪完小多媒體教室培訓家庭指導師,「這樣的課堂太實用了」「不僅指導家長有用,對自己培養子女也有很大的作用」獲得當堂教師的讚賞與認同。

3.家長培訓,懂法知教,提升家教能力。藉助在2022年11月出台並正式實施的《家庭教育促進法》法律法規,讓家長懂得「依法帶娃」有了明確的要求。提高家長科學育兒能力落在了社會以及學校相關部門身上,作為首屆家庭教育指導骨幹教師,我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幫助家長把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角色關,藉助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宣教委副秘書長王智勇和他的團隊研究二十多年的成果——孩子的成長秘密,認識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成長規律,特別是發展關鍵期,並提升其家庭教育科學育兒能力,做權威性父母或監護人。

例如:《教您輕鬆做父母》教學設計不僅讓家長初步了解孩子的成長秘密,幫助家長明確培養「文明有禮」「有責任心」「能歌善舞」等目標,還現場給家長支招,解決孩子成長問題——「沒滿足時發脾氣」五步走:首先,不手忙腳亂,平靜對待孩子發脾氣;第二,不急於讓孩子停止發脾氣,反倒表現出一些正面情緒,告訴孩子發脾氣可以讓大人休息一會兒,態度一定要溫和;第三,明確慢慢告訴孩子不能滿足的原因,發脾氣也不能得到滿足;第四,用另外一件更有意思和吸引力的事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如果你還繼續發脾氣,我們可沒時間去動物園玩了;第五,孩子停止發脾氣之後,給予親吻等獎勵。

面對孩子「沉迷電視、手機遊戲」的問題,幫助家長分析沉迷的原因——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太少。解決問題的方法:首先豐富孩子的生活活動轉移興趣點,耐心告訴孩子長期玩手機遊戲的害處,做到不玩或者少玩手機遊戲給予獎勵等。辦法總比困難多,指導家長輕鬆做合格父母,提高其科學育兒能力。

效果與反思:

1.培訓結束後,再次通過問卷調查顯示,教師與家長的「家校合作」科學育兒能力明顯提升,教師能及時指導家長糾正錯誤的教育方式,給予正確的方法指引,家長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積極關注並反饋孩子在家的表現,希望能得到學校的長期指導。

2.督導過程中,採用「沉浸式」調研的方式方法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使我深刻感受到:督導幹部要帶頭開展調研督導,既要注重發現問題,更要給力解決問題。只有把兩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最終達到調研和督導之目的。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 天天要聞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在生活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點人盡皆知;錢,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無人不愛錢!有了錢,父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更有底氣;有了錢,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也能沒有後顧之憂。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 天天要聞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流年似箭,彈指間,歲月的車輪已匆匆駛過。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現的人,那些刻骨銘心的事,都在時光的打磨下,於記憶里漸漸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駁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