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不止一點點,父母要重視

2023年04月24日20:23:03 育兒 1727

父母們都是愛孩子的,也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能夠成才,過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孩子的未來和幸福,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可謂深遠。

但是父母們的教育方式又千差萬別,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好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內心充滿力量,前途明朗,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不當的教育方法,又會將孩子推入深淵,一生都無法衝出牢籠,找到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比如,被很多父母當成名言警句去奉行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認為只有打在孩子身上,孩子才能長記性,才能成才。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不止一點點,父母要重視 - 天天要聞

小的時候,在農村老家,對門的鄰居,他們家的孩子都是被打着長大的。父母沒有什麼文化,遇到問題不會給孩子講什麼道理,只會拳打腳踢。

有一次親眼看見,媽媽把上小學的兒子像小雞一樣按在地上,肥胖的身體直接坐在孩子的身體上,進行一頓毒打,孩子一邊嚎哭救命,一邊絲毫不能動彈逃脫。

有時候覺得他們家的孩子能活着長大都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不止一點點,父母要重視 - 天天要聞

閑暇之餘,這位媽媽會大談自己的育兒經,認為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非常有一套,孩子們對她的話言聽計從,她在家裡說一不二,讓孩子往東,孩子不敢往西。

這種打罵式教育真的這麼奏效嗎,這位媽媽只看到了眼前的一時,卻看不到對孩子未來深遠的影響。從小在父母拳頭下長大的孩子,與從未被父母打過的孩子,未來會存在很大的差距。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不止一點點,父母要重視 - 天天要聞

經常挨打和從未挨打的孩子的差距

父母打罵孩子,一方面是想要樹立自己的威信,一方面打着為了孩子好的旗號,希望孩子聽話不惹事,或者去做應該做的事。

但是這樣的方式,只能讓孩子做出短暫的改變,只能控制孩子一時的行為,不能從根本上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而且,從小經常挨打與從未挨打的孩子,成年以後,還會有以下幾點明顯差距:

①親子關係方面的差異

習慣以打罵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總是以粗暴的方式去解決孩子的問題,與孩子缺少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孩子內心很難做到與父母親近。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不止一點點,父母要重視 - 天天要聞

當孩子學習和生活上出現問題,孩子也沒有想和父母傾訴溝通的慾望,因為如果告訴父母了,孩子想到的就是父母又會對自己打罵,父母不但給不了自己有效的建議,還會讓自己身體和心理上受到傷害。

在孩子心裏,如果和父母之間的交流方式都是暴力的,讓孩子感到恐懼的,孩子就不會主動跟父母分享自己的任何問題,哪怕父母主動去問去了解,孩子可能也是逃避。

長此以往,親子關係就會很差,作為父母,就很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也就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不止一點點,父母要重視 - 天天要聞

②人格方面的差異

在父母的打罵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有兩個極端,一種是漸漸變的自卑懦弱,形成討好型人格。一種是學習父母解決問題的方式,自己也成為一個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的人。

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大人都會犯錯,更何況對世界對自己的認知都還很不成熟的孩子呢?

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睿智的父母會體諒孩子,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進步成長的機會和空間。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不止一點點,父母要重視 - 天天要聞

當孩子對自己沒有形成客觀認知的時候,如果犯錯了被父母打罵,孩子不會意識到是父母的做法不對,只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差勁的人。慢慢變的自卑懦弱,不能形成自己的主觀認知,往往通過別人對自己的認可來確定自己是對的,漸漸形成討好型人格。

經常挨打的孩子,當生活中遇到問題和衝突的時候,很難心平氣和的理智看待和解決問題,往往從父母那裡習得經驗,也通過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不止一點點,父母要重視 - 天天要聞

③抗壓能力方面的差異

經常挨打的孩子,看似從小在惡劣對抗的環境中長大,抗壓能力好像應該比沒挨過打的孩子強,但他們的抗壓能力都是浮於表面的。

真正的抗壓能力,是內心積蓄的可以從容面對和適應外部變化壓力的能量,那些從小在父母的鼓勵和正確指引下成長的孩子,對事物往往有正確的認知和判斷,當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理性看待問題,應對壓力。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不止一點點,父母要重視 - 天天要聞

從小經常被父母通過打罵方式教育起來的孩子,他們只是簡單的被告知這件事情不應該那麼做,父母並沒有告訴他們,他們可以犯錯,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事情的結果。

他們並沒有從父母那裡獲得面對問題和壓力時,去適應和改變現狀的內在動力,所以導致抗壓能力不足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不止一點點,父母要重視 - 天天要聞

父母應該怎樣做

教育家李斯曾說過一句話:父母可以是孩子幸福快樂的源泉,也可以是孩子走向罪惡的起點。為人父母,教育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簡單的通過打罵就可以達到教育目的的。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做呢,大家不妨注意以下幾點:

①孩子犯錯,與孩子共同反思和面對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不管孩子表現好與壞,他們都是在你的教育和培養下才成長為今天的樣子,當你對自己的孩子不滿意的時候,其實是對自己的不滿意,第一個需要反思和改正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不止一點點,父母要重視 - 天天要聞

當孩子犯了錯,父母首先應該自省,是不是自己哪裡沒有教育到孩子,是不是哪個地方忽略了孩子,才導致孩子成績不好,才導致孩子和別的同學打架,等等。

其次,靜下心來和孩子認真溝通交流,傾聽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與孩子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

讓孩子知道,犯錯了不可怕,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和改正就是好孩子。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不止一點點,父母要重視 - 天天要聞

②避免衝動,正確全面看待自己的孩子

有的父母特別注重孩子某方面的表現,比如,特別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一旦孩子成績趕不上,考出了不理想的成績,就壓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恨鐵不成鋼,想對孩子動手。

其實評價一個孩子的好壞,成績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有的孩子成績確實優秀,但是其他方面可能也會令父母非常頭疼。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不止一點點,父母要重視 - 天天要聞

之前聽女兒說班裡有個孩子特別調皮,學習成績也不好,不想和他交朋友之類的。我教育女兒不可有這種想法,他雖然成績不好,但可能有很多其他的優點,比如對朋友很熱情很樂於助人,很勇敢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等等。

一個孩子是否優秀,從來不是只看一方面的表現,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所以當孩子犯錯,父母不要急着否定孩子,更不要一上來就打罵孩子。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不止一點點,父母要重視 - 天天要聞

③重視親子關係,與孩子交朋友

如果想做到有效教育孩子,靠打罵是萬萬不可的,因為打罵最多只是幫你暫時改變了當時那一件事情,而且孩子心裏也不一定真正認可。

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會有很多困惑,如果你只會對孩子打罵,你就永遠無法真正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也就無法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和看待問題,那你對孩子的教育從何談起呢?

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先從建立良性的親子關係開始,讓孩子願意開口對你說,願意和你交流,父母耐心幫助孩子,形成良性的溝通氛圍,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

總之,教育孩子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父母一定要用對方法,打罵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 天天要聞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在生活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點人盡皆知;錢,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無人不愛錢!有了錢,父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更有底氣;有了錢,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也能沒有後顧之憂。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 天天要聞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流年似箭,彈指間,歲月的車輪已匆匆駛過。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現的人,那些刻骨銘心的事,都在時光的打磨下,於記憶里漸漸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駁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