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孩子的家庭,都有這3個共同點:彈性、黏性、慢性

2023年04月16日21:39:16 育兒 4534

高情商孩子的家庭,都有這3個共同點:彈性、黏性、慢性 - 天天要聞

孩子的情商發展,主要受後天教育和經歷的影響。

父母懂得把握這3點,一定能養出一個高情商、受歡迎的孩子。

作者 | 哎呀媽

前幾天,帶女兒參加做裝飾畫的親子活動。

坐旁邊的小女孩看中我們的材料,一直吵着「媽媽我要她們的,不要現在這個,這麼丑」。

剛開始還沒在意,可隨着小女孩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急切,我們的動作被打斷了。

心想大庭廣眾之下,小女孩的媽媽應該會提醒她安靜點,或想辦法轉移注意力。

事實上並沒有,不管孩子鬧得多厲害,小女孩的媽媽都無動於衷,和我對視後,直接提出要求:

「這位媽媽,我女兒吵着要你們的材料,要不跟我們換一下?」

見我們沒同意,小女孩更生氣了,瞪了我們一眼後繼續嚷嚷「我要我就要」。

不一會兒,她們乾脆去找活動方,一邊吐槽自己的材料不好看,一邊說活動是付費報名的,要什麼得自己來選。

活動方拗不過她們,只好如她們所願。

看着這對母女,拿到心儀的材料後不和我們坐一起,我心裏不免感慨:

就算今天幫孩子「爭取」到他想要的,讓孩子覺得撒潑打滾、死纏爛打是解決問題的手段,那明天呢?

孩子會不會嬌慣壞了,以自己為中心,只考慮自己,從不會考慮別人,變成一個情商特別低的人。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說過:情商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一個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佔20%,其餘80%都是情商的因素。

情商高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在人際關係上如魚得水,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和平台。

而情商低的孩子,大概率會因為說話做事沒有分寸,不擅長為人處世,而被排斥。

接觸過身邊很多家庭,發現一個孩子情商高或低,和父母的教育脫不了干係。

那些性格好、受歡迎、擁有高情商的孩子,家庭往往具備這3個特點。

高情商孩子的家庭,都有這3個共同點:彈性、黏性、慢性 - 天天要聞

高情商孩子的家庭,都有這3個共同點:彈性、黏性、慢性 - 天天要聞

彈性:

情緒鬆弛,教孩子解決問題

大部分情商低的孩子,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不好相處。

一點不順心的事就炸毛,完全不顧及場合和時間段,某些行為動機莫名其妙,控制不了負面情緒。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網友分享自己大學同學a的情況。

a同學遇事特別應激,一旦有人指責他,他就會通過暴力和吼叫的方式來阻止、回擊。

有次學生會檢查寢室,發現擺放着的電器隨口說了一句:「要收起來啊,不然有隱患。」

a同學一下子火了:「不收又怎麼樣?有隱患燒死了算了!」

後來a同學的父母來學校,一番相處下來,就知道根源在父母身上。

媽媽想要接水喝,但開水太燙沒法喝,a同學提出要買飲料。

這時媽媽炸了,開始罵罵咧咧:

「什麼狗屁學校,到這來,連口水都不給喝!飲料我不喝,有免費的水,我憑什麼要去喝花錢的。」

在旁的爸爸也莫名其妙,把矛頭全部指向媽媽:

「我早跟你說了,自己帶個杯子來學校!你不聽!」

這時媽媽更大聲:

「屋裡頭只有保溫杯!燒了的水讓保溫杯里拿過來還是開水!你以為你懂完了?」

說到最後爸爸發火了,兩人有一句沒一句互相攻擊,誰也不讓誰。

易怒、情緒化嚴重,事事習慣推卸責任的家庭,絕對養不出情緒穩定、行為得體的孩子。

因為他每天看到的都是紛亂、嘈雜、緊繃,感受到的全是滿滿火藥味,學到的自然是簡單粗暴的處事方法。

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彈性」空間。

保持適當的鬆弛度,允許不如意、不完美的事情發生,不互相指責、抱怨和中傷。

那位知乎網友還提到了另一件印象深刻的經歷。

有一次去樓下吃燒烤,店主人手不足就讓孩子幫忙端菜。

快到桌邊,小孩沒端穩菜打翻了。

可店主看到後,沒有發火,而是說:

「軒軒,先道歉,再去拿兩瓶啤酒。就說我們家送的,讓阿姨叔叔他們再多等一下啊,實在不好意思了。」

小孩年紀雖小,但動作特別麻利,打掃、道歉、賠啤酒,重新端了一盤菜......不得不佩服他的懂事。

更讚歎的是,店主的教育和引導。

像這樣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充滿「彈性」,巧妙地利用錯誤給孩子做最好的處理示範。

相信日後遇到再突發、緊急的情況,孩子也能淡定、從容去直面和解決,讓人樂意親近和信賴。

高情商孩子的家庭,都有這3個共同點:彈性、黏性、慢性 - 天天要聞

高情商孩子的家庭,都有這3個共同點:彈性、黏性、慢性 - 天天要聞

黏性:

重視情感鏈接,用愛為孩子注入能量

小時候特別喜歡去二叔家。

一進屋總能感受到強烈的情緒價值,待多久都不厭煩。

二叔是家庭煮夫,經常變花樣做飯,會提前問家裡人想吃什麼,他早早準備好;

嬸嬸擅長夸人,口頭禪都是「xx真棒,xx特別好,太開心了」;

比我大兩歲的堂姐,不管對家人還是我,從不吝嗇分享,說話特別溫柔隨和。

飯桌上二叔會把肉先夾給嬸嬸,然後是我,再到堂姐。

嬸嬸、堂姐怕我不夠吃,甚至主動把肉讓給我吃。

每次去二叔家,感受到的儘是舒服、幸福。

後來堂姐出國留學,在海外一路讀到博士,畢業還拿到6家全球500強的錄用通知。

她這麼優秀,我一點都不驚訝。

因為從小生活在父母恩愛、溫馨和睦的氛圍中,她渾身都散發著滿滿的能量。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

「我能一眼認出這樣的孩子,他的父母是深深地、熱烈地、忠誠地、相依為命地相親相愛着。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心地溫和善良、寧靜、心靈健康、真誠地相信人的美好,聽信教師的講話,對影響人們心靈的細微事務能敏銳感受。」

心理學研究表明:

從小就被愛包圍着的孩子,更容易和別人相處得長久,獲得別人的信任。

因為他小時候的大部分情緒都很好地得到家人的照顧,這讓他能夠信任他人,也更加有底氣去表達自己的情緒需求。

想起b站博主@林聰明,她從小也在情感黏性十足的家庭中成長。

第一次來例假,像過生日一樣。

爸爸被安排去買衛生巾,媽媽安撫她讓她放鬆別緊張,哥哥則承包未來10天的洗碗任務,理由是她例假期間不能碰冷水。

高情商孩子的家庭,都有這3個共同點:彈性、黏性、慢性 - 天天要聞

溫馨有愛的家庭,造就了她的善良、積極和主動。

小時候每天會跟家人說三四次我愛你;長大出社會了,回家第一件事還是親爸爸媽媽的臉頰。

和朋友相處也是,她主動表達關心,樂意幫忙,從不計代價和利益。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就是他和世界的關係。

孩子在最初的生命中感受到的高質量的愛和幸福感,決定了他未來和別人的相處方式。

因為被善待過,內心有足夠的安全感和踏實感,他才不會心生恐懼、過分設防。

無論身處何處,遇到什麼人,他更懂得換位思考、尊重別人,主動伸出雙手拉別人一把。

高情商孩子的家庭,都有這3個共同點:彈性、黏性、慢性 - 天天要聞

慢性:

心態平和,用耐心守望孩子成長

親子教育專家黃靜潔在《父母的格局》中談到一個育兒法則:

慢養,「浸泡」出孩子的高情商。

大兒子ian剛開始學踢球,完全不懂得協作,只會追着滾動的球全場亂跑。

可教練沒有講枯燥、難懂的踢球技巧,而是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不緊不慢地帶孩子們學習團隊協作。

每個孩子要找一位小夥伴當自己的搭檔,兩人一組,相隔五六米,練習互相傳球。

通過這樣簡單的訓練,孩子們漸漸明白「我跑得再快也不能贏,只有和自己的搭檔一起配合好了才行」。

過了一段時間,教練才開始分配球隊的不同角色,安排這些孩子擔任前鋒、後衛......

看到大兒子ian在教練的耐心指導下,學了整整6年,黃靜潔心生感慨:

孩子從最初輸了球就會互相叫罵、不守規矩,逐漸成長到會自我控制,懂得理智處事、冷靜判斷、關注他人和共同承擔責任,這就是「慢養」的魅力。

教育孩子的真相,慢就是快。

比起不斷地把知識、技巧、道理強塞給孩子,告訴孩子各種「應該」、「必須」,不如尊重孩子的節奏,給時間讓他慢慢成長。

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越是在足夠包容、自由的環境中,他越懂得思考、學習和提升。

當他能夠處理好自己和外部的關係,就算一時半會慢了點,最終也能回到自己的軌道上來。

想到了同樣推崇「慢養」的教育家黑幼龍。

高情商孩子的家庭,都有這3個共同點:彈性、黏性、慢性 - 天天要聞

當初小兒子黑立行打算放棄斯坦福大學的專業,轉行當專業演員。

雖然在長輩看來,這樣的念頭不切實際,可黑幼龍不忍心潑冷水,決定給兒子一年的時間好好去闖,嘗試一下。

得到他的首肯,兒子全心投入,學發聲、學表演,參加各種面試,四處奔波找機會。

結果如黑幼龍所料,演員之路不好走,兒子花了一年的努力,終於決定放棄。

只是這個「挫折」,並沒有給兒子造成很大的困擾,反而讓他清楚地認識自己,更加自信和平靜。

都說孩子的和善、淡定,背後都是靠父母一次次耐心的托舉。

靜候花開,給足孩子空間,保持平和的心,孩子才有強大的包容心、共情力,在任何處境都不被困難打擊挫敗,反而獲得與世界共處的真本領。

高情商孩子的家庭,都有這3個共同點:彈性、黏性、慢性 - 天天要聞

作家村上春樹說: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家庭環境就是澆灌的水。」

與其費盡心思養育孩子,不如選擇更鬆弛溫暖的方式,搭建愛的橋樑,耐着性子慢慢等一等孩子。

當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希望感,能和自己相處得很好,未來的他,也一定會自帶光環,收穫這個世界給他更多的溫柔和讚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裏,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着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