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Mate40已經被宣判了死刑,升級無望了!可誰知峰迴路轉,華為將重新評估此款機型。
前兩天,華為終端CEO何剛在一次校園活動上談到Mate 40系列的時候,說了句耐人尋味的話:這款產品還有至少1000萬用戶,升級鴻蒙5.0這件事,我們會認真分析。目前還沒結論。
這不是官方套話,而是一種罕見的表態,尤其在當下Mate系列早已跨入X和Pura時代的節點上,Mate 40系列的“存在感”再次被拉了回來。
而我作為一個數碼博主,聽到這個數據的時候,第一反應其實不是“還這麼多人在用?”,而是——這1000萬人,其實才是真正撐起華為高端口碑的骨幹。
Mate 40系列是什麼定位,不用我多說。2020年的麒麟9000,現在依然是無數用戶心目中“最後的真旗艦”。不僅性能扛打,系統流暢度放到現在也不輸新機。
尤其是那塊3D人臉識別和曲面屏,當年就是“遙遙領先”的存在。別說鴻蒙5.0,就連現在的鴻蒙4.2,Mate 40都還能打。
圖源:IT之家
但問題是,它還能被繼續升級嗎?鴻蒙5.0的到來,顯然是一場全生態的躍遷,光是底層適配就比以往更複雜。這不是一個純技術問題,而是牽涉資源、定位和戰略的綜合抉擇。
Mate 40系列如果繼續跟進,就意味着華為要在一個已經發布四年、硬件近飽和的產品線上繼續投入大量適配和維護成本。
可這千萬用戶又不是一個小數字。
如果現在放棄Mate 40,那就是放棄了當年支持麒麟芯片、陪伴華為最難時刻的核心用戶。而從品牌忠誠度和用戶口碑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個“不能輕易放棄”的群體。
何剛的那句“認真分析”,其實已經是對這個問題複雜程度的一種溫和表達。他不是說“我們會安排升級”,也沒說“肯定不升級”,而是把這事扔回給了時間——或者說,扔回給用戶。
這讓我想起最近圈內關於“老旗艦是否該繼續適配新系統”的討論。有些人覺得,只要硬件夠,就該持續適配;但也有一派認為,系統是為新生態而生,老設備只要運行穩定就夠了,別勉強。
可Mate 40系列不一樣,它是華為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技術節點。那一年,國內5G剛爆發,華為全線被限制供應,Mate 40成為最後一款搭載真5G麒麟芯片的機型。用今天的話說,它是一個“時代遺產”。
所以我真心建議華為,哪怕不全量推送,也該給這千萬用戶一個選擇升級鴻蒙5.0的通道。讓願意嘗鮮的用戶感受到品牌的尊重和技術溫度,哪怕有風險、有提示,也比默默停更來得體面。
說到底,這不是一個系統升級這麼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品牌到底如何對待“舊朋友”的問題。
Mate 40系列至今依然是很多用戶手裡的主力機,很多人可能根本沒打算換機,如果鴻蒙5.0真的來不了,至少請告訴他們一個清晰、坦誠的答案。
所以,你還在用Mate 40系列嗎?如果可以選擇,你願不願意升級鴻蒙5.0?你覺得華為該不該給它一個完整的告別?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我們一起關注這場決定老旗艦命運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