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上漲,股價半年翻倍的美股公司信也科技遭遇回撤。
3月20日,信也科技股價大跌5.84%,股價跌破10美元/股。4月4日收盤,信也科技股價再度下跌10.07%,收盤僅為8.75美元/股。
3月18日,信也科技披露了2024年經營業績。公司全年營業收入130.6億元,同比增長4.13%;凈利潤為23.83億元,同比增長1.81%。
這是一份看上去似乎不錯的成績單。2024年,助貸市場逐步規範,金融科技領域競爭激烈,信也科技的經營業績仍然保持了增長,屬於令人矚目級別。
3月19日,信也科技股價大漲17.54%,算是對亮麗業績的積極回應。
但是,細看財報發現,信也科技也有隱憂,擔保收入超過50億元,成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在助貸市場擔保費備受爭議的情況下,信也科技的收入結構明顯失衡。
信也科技旗下的拍拍貸,因收取擔保費及暴力催收頻頻被投訴。截至3月21日,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涉及的投訴多達5.54萬條。
業務有亮點 股價短暫狂歡
市場競爭激烈情況下,信也科技經營仍然表現出色。
根據財報,2024年,信也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30.66億元,同比增長4.13%;凈利潤23.83億元,同比增長1.81%。
從單個季度看,2024年一、二、三、四季度,信也科技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1.65億元、31.68億元、32.76億元、34.57億元,同比增長3.75%、3%、2.46%、7.23%;凈利潤分別為5.28億元、5.51億元、6.24億元、6.81億元,同比變動-24.17%、-0.59%、10.18%、29.77%。
季度數據顯示,公司業績總體穩定,第四季度表現較為出色。
從具體業務方面看,信也科技有不少亮點。2024年,公司年度促成交易額達2062億元,同比增長6.1%;在貸餘額增長至715億元,同比也增長6.1%。在國內市場,累計借款人超過2680萬,全年交易額達到1961億元,較上一年增長5.2%。
消費信貸業務是公司核心業務。2024年,國內業務全年交易額1961億元,占公司總交易額的95%以上,收入同比增長5.2%,佔比約70%。
小微金融業務已經成為信也科技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戰略重點,2024年,信也科技為超過82.6萬家小微用戶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了580億元的信貸科技服務,交易額同比增長23%,佔國內業務比重接近三成。公司通過“好樣的小店”公益項目提升品牌黏性,且利率低於消費信貸,通過精細化運營保持風險可控。
信也科技的國際業務表現超出預期。公司國際業務累計為700萬用戶提供服務,全年交易額101億元,同比增長27.8%,營收佔比19.1%,其中第四季度佔比達21.4%,成為公司第二大增長引擎。
信也科技具備先發優勢和本地化能力。公司在印尼、菲律賓市場已布局多年,持有當地金融牌照,合作金融機構超7家,資金成本下降90基點。2024年,公司菲律賓業務交易額同比增140%。
公司表示,將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在多個國家獲取金融牌照,不斷擴充海外金融機構合作的“朋友圈”,為國際業務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級市場上,信也科技的股價也迎來了短暫狂歡。
2024年9月以來,受政策刺激等影響,a股、h股及中概股公司股價大多上漲明顯。信也科技股價同步攀升,其股價從5.30美元左右上漲至最高11.08美元,翻了一倍。其中,3月19日,股價大漲17.54%,收報10.72美元。
狂歡之後,股價迅速回調。3月20日下跌5.84%,股價跌至9.99美元。
營收結構失衡 擔保費貢獻四成
信也科技取得了一些超出預期的成績,但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信也科技的各項業務短板也較明顯。國內消費信貸業務累計借款人超2680萬,規模效應顯著,依託ai風控技術(如“風巢”平台、“明鏡”反欺詐系統)實現風險水平行業領先,逾期率控制在2.5%,但市場競爭激烈,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巨頭(如花唄、微粒貸)覆蓋優質客群,信也科技主攻的大眾客群面臨政策收緊和風險波動壓力。
公司小微金融業務採取差異化定價,利率低於消費信貸,通過精細化運營(如數據標籤體系)保持風險可控,但小微客戶需求分散,風控和運營成本較高,需依賴持續技術投入,且小微金融監管趨嚴,可能影響業務擴張速度。
國際業務雖然發展較快,但依賴東南亞市場(占海外業務90%以上),區域經濟波動可能影響業務穩定性,地緣風險較大。
從營業收入構成來看,信也科技的收入來源分為貸款服務收入、貸後服務收入、擔保服務收入、凈利息收入、其他收入五大板塊。
貸款促成服務費是公司核心收入來源之一,2024年收入46.9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6%,與2023年持平。
貸後服務費收入主要通過催收、風險管理等服務實現,2024年為17.40億元,同比減少約2.3億元,占營業收入的13%,較2023年的16%下降3個百分點。
備受關注的是擔保收入,2024年達到50.8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9%,較2023年上升3個百分點,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2022年、2023年,公司擔保收入分別為30.64億元、44.79億元,逐年增長。
擔保業務備受爭議且存在風險。一方面,針對強制收費、費用不透明等投訴不斷;另一方面,擔保業務依賴風險定價能力,若違約率上升,公司將面臨壞賬增加壓力。
信也科技的凈利息收入持續下降,2022年至2024年分別為11.74億元、10.49億元、8.54億元,2024年收入佔比約為7%,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在利差收窄趨勢下,凈利息收入下降並不意外。凈利息收入依賴監管對槓桿率的限制,擴張空間有限。
其他業務收入主要來自國際業務多元化布局(如海外金融牌照獲取)和技術服務輸出,2024年為6.92億元。這項業務依賴海外市場合規性和本地化能力,若國際市場環境或匯率波動,將影響收入穩定性。
綜上所述,備受爭議的擔保收入成為信也科技收入的第一大來源,說明公司營收結構失衡,潛在風險較大。
收費不透明 暴力催收投訴不斷
與擔保收入不斷增長且成為營收最大貢獻者相對應的是,針對信也科技的投訴不斷。
信也科技原名上海拍拍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是互聯網金融平台拍拍貸的運營商。拍拍貸是中國第一家網貸平台,於2007年上線,並獲得資本加持。2012年,公司進行a輪融資,紅杉資本等參與;2014年,b輪融資由紅杉資本再次參與,光速安振中國創業領投;隨後的c輪融資等,君聯資本、sig海納亞洲等跟進。2017年11月10日,拍拍貸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當時,拍拍貸被認為是國內最接近美國原始p2p模式的平台,採用個人對個人的純線上借貸模式。拍拍貸通過採集借款人各維度數據判定其違約成本,並給出可貸款額度和相應的風險定價。
2018年下半年開始,強監管來襲,大部分網貸平台退出歷史舞台。拍拍貸轉型,更名為“信也科技”,成為一家助貸平台,公司將其定義為“金融科技平台”,拍拍貸則成為信也科技子公司。
拍拍貸官網顯示,公司是信也科技旗下消費金融科技品牌,通過布局科技型消費金融和小微金融業務,用數字技術高效連接普惠金融人群和有數字服務需求的金融機構,以共同實現普惠金融的社會化服務,最終達成服務實體經濟目標。
鰲頭財經發現,近年來,針對拍拍貸的投訴與日俱增。
截至今年3月21日,黑貓投訴平台上搜索關鍵詞“拍拍貸”,投訴量累計高達55423條,其中近30天投訴為2126條。2024年6月25日,拍拍貸的投訴量為4.27萬條,在不到9個月的時間內,投訴量增加約1.27萬條,相當於日均47條投訴。
梳理髮現,超過5.54萬條投訴中,主要內容涉及暴力催收、亂收費、收費不透明等。
3月13日,一名借款人投訴拍拍貸誤導借款人,違規收取高額利息、擔保費、諮詢費等。
還有投訴稱,未在拍拍貸借款,僅因曾登錄拍拍貸軟件,便莫名成為會員並被扣119元會員費。
有投訴者稱,未在拍拍貸借款,拍拍貸卻委託催收公司聯繫其單位、同事要求還款。
在啄木鳥投訴平台上,也有不少針對拍拍貸收費、催收的投訴。
2月27日,有借款人投訴稱,借款2萬元,10天利息19.5元,但融資擔保費達580.50元,而借款時界面上未提及融資擔保費。
暴力催收、擔保費不透明頻頻被投訴,而擔保收入卻成為營收的主要貢獻者。信也科技業績增長能否持續?助貸行業不良貸款比例處於上升區間,助貸機構在風險管理和資產質量控制方面的壓力增大,信也科技將如何應對?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採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