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2月7日訊(編輯 李響)wind數據顯示,2025年“二永債”到期規模預計將達到約1.2萬億元,超出2024年全年贖回規模1.11萬億元,分機構來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到期的“二永債”規模分別約為6150億元、3970億元、1708億元和323億元。其中今年最早面臨二永債贖回的是來自平安銀行的300億“20平安銀行永續債01”,將於2月25日面臨贖回,票面利率3.85%。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財政部已經明確將通過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以及發行地方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二永債或多將以贖回後置換髮行的方式降低票面利率,削減融資成本,對於配置二永債的機構而言,或將面臨較去年更大的“資產荒”格局,而保險機構近年來已率先行動。
據長江證券固收團隊統計,自保險機構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以來,因二永債在會計處理上的重新分類帶來的市場波動風險,使得保險機構在二永債的頭寸上持續收縮。特別是2024年4月份之後,保險機構對二永債的月度累計配置呈現凈賣出趨勢,與一季度其他券種的增配現象形成鮮明對比,其中去年12月份單月合計凈賣出超700億元,也創下近兩年單月凈賣出量最大值。
圖:保險機構對二永債凈買入量(億元)
數據來源:長江固收,財聯社整理
長江固收分析師賴逸儒表示,近年來二永債收益率持續震蕩下行,去年年末10年期aaa-評級的二級資本債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的收益率分別為2.07%和2.16%,均為近兩年的最低點。如果再考慮稅收成本和機會成本,二永債的實際收益率則更不盡如人意。
進入2025年以來,收益率下行的趨勢仍在繼續。據wind數據顯示,1月份的銀行二永債發行人中,江蘇銀行平均收益率下行9.0bp,南京銀行下行8.1bp,郵儲銀行下行5.8bp,另有徽商銀行、東莞銀行、上海銀行、廣州銀行等下行均在5bp及以上。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在化債背景下,2025年二永債的凈供給可能整體偏弱,對於二永債投資或整體以結構性交易機會為主,年初受銀行保險等機構開門紅影響疊加配置壓力相對較大,或可在部分短久期二永債品種上進行布局。
據華西固收團隊統計,1月份在資金成本持續偏貴的背景下,短久期二永債品種收益率快速上行,其中1y大行資本債收益率上行11-13bp,而中長端和低等級則表現平穩,其中10y二級資本債收益率大幅下行9-11bp,2-4y aa-下行1-8bp。
華西固收分析師姜丹表示,在當前收益率曲線走平階段,3年及以內中短久期二永債品種性價比階段性回升,如3m-9m aaa-二級資本債到期收益率近期位於1.79%-1.93%之間,已經高於1-2y品種(1.78%),形成倒掛,或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