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玻璃真的拐走了無數蘋果手錶?真相究竟是什麼?

2024年12月15日19:32:04 科技 1851


高鐵玻璃真的拐走了無數蘋果手錶?真相究竟是什麼? - 天天要聞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每個人都能買得起蘋果手錶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每塊蘋果手錶都可能被高鐵玻璃拐跑!

蘋果手錶貼高鐵玻璃熱潮

最近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股“蘋果手錶貼高鐵玻璃”的熱潮。 據報道,一些用戶在高鐵上無意間將蘋果手錶貼近車窗玻璃,結果手錶被緊緊吸附,難以取下。

這一現象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討論和模仿,甚至有人專門在高鐵上進行實驗,結果發現手錶確實會被玻璃吸住。

一方是價值3000+的精密計時設備,一方是飛馳在祖國大地上的防彈玻璃,這幕"史上最貴的壁咚",究竟是誰先動的心?

果真人類最大的消費衝動,往往來自於別人的倒霉經歷啊!

高鐵玻璃真的拐走了無數蘋果手錶?真相究竟是什麼? - 天天要聞

每一個把手錶貼上去的人,都堅信自己會是那個可以全身而退的幸運兒,就像每個去Las Vegas的人都覺得自己會是那個贏錢的人一樣。

但現實往往比段子更搞笑。在這場"蘋果手錶杯"高鐵玻璃吸附挑戰賽中,參賽者們前仆後繼,戰損比某些王者榮耀玩家的戰績還要慘烈。如今全國各地的高鐵線路上,可能已經收藏了比故宮博物院還要多的"現代科技文物"吧。

更諷刺的是什麼?

那些在抖音上發布"我來闢謠"的博主,最後都變成了"驗證官"。他們的手錶像是參加了一場沉默的藝術展覽,主題是:《當代青年的好奇心有多值錢?》

如果喬布斯地下有知,大概會感慨:我設計這款手錶是為了讓人類告別傳統手錶,沒想到它最後成了高鐵的固定裝飾。

真相:一個關於貼膜的"都市傳說"

"這不科學!"

"物理老師都傻了!"

"我花三千多買了塊磁鐵?"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當事人們的驚呼此起彼伏,但真相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簡單得多。

高鐵玻璃真的拐走了無數蘋果手錶?真相究竟是什麼? - 天天要聞

"貼膜"才是真正的主謀!

蘋果官方客服已經站出來給出了真相:這根本不是什麼高深的物理現象,而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貼膜"問題。

是的,你沒聽錯:不是高鐵玻璃太特殊,不是手錶屏幕太神奇,而是那層默默無聞的保護膜在搞事情!

這就像你精心準備的相親被閨蜜攪局了一樣 —— 本來以為是男女主角之間產生了火花,結果是旁邊"電燈泡"搞的鬼。

真相版本的物理解釋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光膠現象",即當保護膜與光滑的玻璃表面緊密接觸時,表面分子之間靠得非常近,這時候分子之間的范德華力,也就是一種靜電力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將兩者牢牢地吸在一起。越光滑,靠得越近越難以分開。

數碼維修大神"波哥維修"解釋說:手錶錶盤是用膠粘合的,如果你用力過猛,很可能把錶盤直接拽下來 —— 這可就不是"貼貼"這麼可愛的事情了。

媒體"中新經緯"也做了實驗:沒貼膜的手錶?完全不會吸附;貼了膜的手錶?秒變"粘玻精"!

高鐵玻璃真的拐走了無數蘋果手錶?真相究竟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官方認證的解決方案

根據蘋果官方客服的建議,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

1. 找到保護膜的邊緣

2. 輕輕撕開一個小角

3.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手錶會自己"解除魔法"

如果你找不到保護膜在哪,數碼維修專家"波哥維修"提供了兩個備選方案:

1. 左右輕輕旋轉錶盤

2. 用細線(頭髮)輕輕"切割"

禁忌操作:千萬別這麼做

1. 暴力拉扯,後果:錶盤脫落,損失:至少3000+,社死指數:★★★★★

2. 使用金屬工具撬,可能劃傷高鐵玻璃,你賠不起!可能劃傷手錶,你傷不起!

網友創作の"手錶受難記"

某短視頻博主:

為拍攝"我的手錶和高鐵的浪漫邂逅"系列視頻,專門新買了蘋果手錶,成功地完成了"貼貼"挑戰,但拍攝完發現取不下來了。最後不得不一路帶着手錶從北京拍到了上海,創造了有史以來最貴的Vlog開箱視頻。

某理工男實驗日誌:

實驗目的:驗證手錶吸附現象

實驗器材:Apple Watch一隻(老爸的)

實驗過程:

1. 輕輕將手錶貼上玻璃 ✓

2. 等待吸附效果 ✓

3. 記錄實驗數據 ✓

4. 取下手錶 ×

5. 打電話求助老爸 ✓

6. 被迫開始找實習賺錢 ✓

結論:實驗成功,但代價太大。

後續:該理工男據說已經開始研究"如何向父母解釋科學實驗的重要性"課題。

高鐵站工作人員爆料(請當段子聽)

現在我們站台的玻璃上,有五塊Apple Watch。最有意思的是,有個創業公司居然來談合作,說要把這個變成“高鐵文創展覽”,還說這是新時代年輕人的情感寄託......

站長回應:我們是高鐵站,不是蘋果專賣店。雖然這展覽很有創意,但我們還是更希望乘客把手錶戴在手上。

最離譜的"佔座"方式

某網友調侃:高鐵上終於出現了比“佔座快遞盒”更高級的佔座方式 —— 用Apple Watch。

優點:沒人敢動 特別顯眼 絕對的排面。

缺點:成本太高 可能會佔到下一趟車 容易被當作車站文物保護起來。

"手錶求生指南":來自網友的溫馨提示

1. 上高鐵前:檢查手錶是否貼膜 如果貼了膜,建議暫時摘下手錶 或者直接買個小米手環湊合用

2. 在高鐵上:保持手錶和玻璃的安全社交距離 就算想拍照也請保持克制 記住:不是所有的網紅打卡都值得嘗試

3. 如果已經"貼上":保持冷靜 按照官方指南操作 實在不行,就當給高鐵做了個donations

最後:給愛"嘗鮮"的年輕人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科學實驗":

80後有"舔乾電池測電量"

90後有"用牙咬5號電池榨乾最後的電量"

00後終於進化到了"用Apple Watch測試物理學"

但有一點是永恆不變的:好奇心不會害死貓,但可能會害你錢包。

下次當你坐上高鐵,看到窗邊那塊誘人的玻璃時,請記住:那不是普通的玻璃,那是無數蘋果手錶前輩用"生命"探索過的禁區,也是無數打工人用工資換來的人生經驗。

願你的Apple Watch永遠只是一個計時工具,而不是高鐵玻璃的"永久收藏品",更不是下一個"車站文物"——尤其是在你還在貸款還它的時候。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布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布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