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晚點LatePost發布的消息,拼多多跨境出海電商業務中不會出現“砍一刀”的功能。
很多網友看到這條消息之後紛紛表示,他們只敢騙騙自己人,如果在海外市場被投訴很有可能遭遇嚴重的罰款和審查。
那麼事實真的如同大家說的這樣嗎?
眾所周知,拼多多這款電商軟件能夠在中國市場崛起“砍一刀”功能扮演者極其重要的角色,起初所有人都不知道這到底是是什麼樣的購物軟件,但是朋友圈、聊天頁面逐漸都被砍一刀功能侵佔之後,大家才發現有“免費”的東西可以拿,小到衛生紙大到電視冰箱。
大家都鉚足了勁打動自己的親朋好友去幫自己砍價,逐漸這種類似病毒式的營銷傳播方式讓越來越多的人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或許真的有一些所謂的“幸運兒”’拿到了免費的個東西,但是他們也因此了成為了拼多多的推廣大使。
這時候你會發現,有一群較真的人出現了!他們無論如何砍價、如何拉人大轉盤就是拿不到他們應該拿的錢和免費商品,於是就有了律師起訴拼多多的事件。
2021年上海市的劉律師正式起訴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我們不對起訴的內容做過多詳細的介紹,只告訴大家結果,那就是劉律師勝訴獲賠400元案件結束,駁回其他請求。
其實這樣的數字出現之後,大家就應該心裡十分的清楚了。
就如同315晚會上曝光的老壇酸菜一樣,在國內如果查到衛生問題罰款兩千,但是出口的話就是10萬,所以老壇酸菜給國內用的就是有煙頭、腳踩的酸菜,而出口的是工業化生產的酸菜,這就是兩者之間的區別。
拼多多做跨境電商也是如此,就砍一刀這樣的功能和邏輯,放在海外不出一個月就會收到各種各樣的投訴,很有可能會讓自己立馬就消失在海外市場。
當然,這些還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拼多多內部包括了9.9元秒殺、現金大轉盤等等各種各樣的玩法,大部分都是為了引流擴大用戶規模以及讓更多的用戶留存,其中不少都存在的欺詐隱含真相的行為,想起了曾經有人說一群北大清華或者留學回來的計算機專業的高材生,不去做對祖國社會有貢獻的時期,反倒在這裡想盡一切辦法來“套路”普通消費者。
我們也從側面看出來,目前我們尚未完善的法律制度讓這些企業有了鑽漏洞的可能性。
希望未來拼多多能夠像對待海外用戶一樣,對待我們自己的同胞。
或許你依靠這樣的方式在中國成功了,但是這仍然無法改變你如此“不堪”方式帶來的嚴重影響,等到有一天你所謂的“低價”和補貼結束之後,究竟還有多少人會留在拼多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