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22“理想之城”全球高水平科學家分析報告》(下稱“報告”)在浦江創新論壇成果發布會上發布。
這份報告對20座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城市、近年來湧現的高水平科學家及其學術成果進行統計分析和關聯研究,以覆蓋近10年時間、總計超過70萬條的第一手科技統計數據為依據,關注高水平科學家與科技創新中心城市之間的共生髮展關係。
在這份報告數據中,我們能讀出什麼亮點?一起看解析↓

報告指出,全球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呈現“東亞—北美—西歐地域大三角”態勢,北京、上海已初步形成高水平科學家集聚的全球高地。
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創新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常靜解讀報告時表示,2021年北京、上海、紐約、倫敦、波士頓高水平科學家人數位列全球20座主要城市前五位,香港、深圳分別排在10、14位。
2012-2021年全球20座城市中以論文影響因子總和計量的學術貢獻Top 2000頂尖科學家人數,北京、波士頓、紐約、倫敦、莫斯科排名前五,上海、香港和深圳頂尖科學家人數分別排名13、14和17位。
上海高水平科學家十年增近3倍
2021年北上港深高水平科學家總計人數達到2012年的約3.5倍。上海2021年比2012年高水平科學家增加了8000多人,增長率達283.5%,總人數超過2012年的3.8倍,近年來更顯示出了人才進一步加速匯聚的良好趨勢。

對2012-2021年全球20座主要城市的“自然指數”期刊論文作者地址信息進行的追蹤分析結果顯示,2012-2021年全球20座城市中,北京、上海、紐約、深圳、波士頓居於最主要的人才流入城市前五位。其中上海接近2500人。上海高水平科學家集聚總量、流入和流出數量均居全球20城市前列。
不過,常靜表示,城市對於全球人才的普遍吸引力和開放包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世界級高水平人才高地城市的重要特徵。
與發達國家中心城市相比,中國城市在全球人才來源的多元性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提升。

三大區域集聚效應顯著
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也各具特色。
上海人才樞紐地位凸顯,海外人才吸引力突出。自2012年到2021年,上海高水平科學家人數從2940人增加到11215人,增幅281.46%。上海科學家年度發表的“自然指數”期刊論文總影響因子增幅達到449.52%。從高水平科學家國際流動態勢看,2012-2021年上海從發達國家中心城市引進的人才數量普遍多於流出的人才數量。

全球主要城市科學家2018—2020年在“自然指數”期刊發表論文總數
其優良的創新平台和創新環境對全球人才產生了強烈吸引力。
對於上海的高水平科學家流入趨勢,常靜表示,這也和近年來上海採取的人才政策強相關,“從人才20條、人才30條再到人才引領戰略、人才高峰工程,近兩年上海也發布了很多人才新政,政策優勢比較明顯,另外上海的科研機構也有自實力,呈現引進人才數量增多、多元跨學科交流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