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蜜蜂
本文由“憶那年的風”頭條首發
小小故事歡迎分享
書接上文:有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似乎有些道理。就拿妹妹來說,她很小的時候就能發現商機,然後居然還能有膽量去做。所以現在她能註冊一家小公司,管理百十號人(不算臨時工)也就不足為怪了。
今天講講妹妹的趣事。
從小我和妹妹性格截然不同,我喜歡靜,她喜歡動,她一天淘地像個男孩,上樹抓鳥、下水摸魚、和兩三個男孩約架。很多男孩不敢做的事情她都干過......母親說妹妹沒出生時就特活潑,搞的母親誤會她是個胖小子,否則絕不能讓她出生來佔用一個生育指標。(那時候一對夫妻只許生一對孩子,弟弟是超生的)
記得有一年鄉里舉辦運動會,全鄉十三個小學和一個中學全部參加,另外還有附近的農民可以自行組成社會組加入其中一起比賽。在那個沒有電視和手機的年代,人們沒有太多娛樂活動,學校的運動會就是全民運動會。一場全民運動會是所有鄉親們每年盼望的大型活動,是一場盛會。運動會三天,每天會場都是水泄不通,里三層外三層。就連正式運動會之前不成熟的走位綵排和比較鬆散的閉幕式相親們都不會放過。即使颳風下雨,也不會阻擋他們的熱情。
人多了自然要消費,數不盡的。小商小販點綴在會場的最外層。買着孩子們喜歡的各色的小零食、各樣的玩具實在是誘人。母親看我們可憐巴巴的,一狠心給了我們三個兩角錢(真的不多,就是當年也不是很多)而且允許我們全部花掉呢。那年弟弟才兩歲,我和妹妹自然捨不得把錢自己消費掉,那是必須要給弟弟買東西的。
現在的孩子愛吃獨食,那是因為父母欠孩子一個姐妹兄弟。在那個年代大孩子都會照顧年幼的小孩子,是心甘情願的。但是兩角錢真的有點少了,我是個靦腆的人,看着妹妹牽着弟到處打聽價格,我都不好意思跟在旁邊走。妹妹到信心十足,弟弟也很開心,手裡有錢了嗎,打聽價格是買東西的前奏嗎,看妹妹驕傲的樣子,把顧客就是上帝體現得淋漓盡致,不買可是我們沒相中哦。
到散場回家的時候,弟弟手裡居然拿個棒棒冰,正一點一點小心翼翼地吸吮着。母親很是驚訝!妹妹說,要散場了,見賣東西的阿姨就剩一個棒棒冰,她一商量就賣給她了。弟弟還說他們還買了五分錢的瓜子,兩塊泡泡糖呢。弟弟的小衣服兜里還有兩張疊得整齊的糖紙,寶貝的很。看來買來的東西是真有的。
兩角錢就讓妹妹找到了大採購的感覺。哇塞,妹可真是會見機行事精打細算的主啊,母親都驚訝得合不上嘴了。
第二天,妹妹起得很早(平時她很貪睡的),她把過年吃剩下的三斤瓜子找了出來,央求母親給她炒熟。母親猜度她大約要拿着去會場吃吧,因為母親知道前一天的五分錢瓜子我和妹妹一粒都沒捨得吃,吃就吃吧,留久了就餵了老鼠也不一定,不如給孩子們解解饞。沒想到妹又找來一個父親的酒杯仔細刷好和瓜子一起盛放在一個布兜里(哈!布兜不知道晚上她啥時候洗的,洗的一點都不幹凈,比沒洗強),她居然是要去賣,她還只是一個八歲的孩子啊,唯一壯膽的是有個兩歲的小跟班,嗬!這種事我是不會參與的,那多丟人啊。我寧可沒零錢憋着、饞着,也不會像妹妹那樣去抓住商機! 妹妹臨走還疊了一點紙塞在杯子底,她說賣瓜子的阿姨都塞紙了...看來花光兩角錢的同時妹還做了市場調研。這兩角錢花得值啊。
這天生意不錯,除了給弟弟買小吃花掉的(做跟班要有報酬嗎,而且要及時兌現)還剩了幾元錢回來,算是小賺一筆。第三天家裡不再有瓜子,她就讓母親給她炒了爆米花,雖然沒賣完,但是也是有銷量的。人們也真奇怪,玉米家家都有,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在家裡自己不炒來吃,偏要花錢買來才覺得香。
這十幾元錢作為第一桶金並不多,卻打開了妹妹的經商之門。到了九月份我家的葡萄陸續成熟上市了,母親晚上忙着抓偷葡萄賊白天忙着賣葡萄一天不亦樂乎。晚上母親數錢,妹一定要湊過去看到完。眼睛嘰里咕嚕的不知道小腦袋想些什麼。
一天 母親在鄉里蹲攤,剛蹲不一會,突然聽見兩個人議論:
“這葡萄挺好啊”
“別買她的葡萄,兩塊五太貴,北邊有個小孩論串賣,兩元一串,足有兩三斤”
咋還有同行啦,明明就我一家種葡萄的。母親急了:
“賣葡萄的在哪裡啊?我的葡萄不貴啊......”
“就在學校對面有個小孩賣的...”
天殺的,那可不是我家,我家嗎!
母親急匆匆趕了回來,只見妹妹用一個白色的飯盆盛着十來串巨峰葡萄,正擺在路邊售賣。真是沒有不開張的油鹽店,就妹妹這小攤,居然也有顧客。此時妹妹忙着招呼生意,竟然沒發現母親到了眼前。
“哎呀,阿姨,可甜了,你嘗嘗 快買吧...”
“你這葡萄一串兩元,一串幾斤啊”母親問到。妹妹一抬頭看見母親憤怒的臉,拔腿就跑...她把母親不捨得賣得最好的幾串都給剪了,要不是母親及時回來止損,這幾串最好的葡萄就全賠了!
經過母親的教育,妹妹的葡萄生意算是黃了,但是經商念頭卻越來越強烈,後來她一有空就主動去市場幫母親看攤賣完葡萄,還幫母親賣地里吃不完的蔬菜。她成了我們當地市場最小的一個小商販。
(待續)
小小故事,歡迎分享。
2022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