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梨芽 圖:來自網絡
一
一大早,因為不想喝果汁,孫子小湯圓哭鬧,兒媳喬噹噹連哄帶勸:“喝吧喝吧,果汁有營養,喝了長高高,皮膚又白又靚。”
“不嘛不嘛,我想喝玉米粥。”
果汁杯“砰”一聲響放在桌上,喬噹噹氣急敗壞:“不喝今天別出門!跟你說多少遍了,早餐喝果汁有營養,你就是不聽!”
喬噹噹拖起小湯圓過來:“媽,今天湯圓不去幼兒園了,有點咳嗽,我跟老師請假,你記得喂他果汁哦。”
“呃”,有點咳嗽就不上學,卻能喝生果汁?我嘆口氣,湯圓這月已請假三次,上學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老師說過,小孩小咳嗽不礙事,幼兒園會酌情安排,重要的是培養早起的好習慣,不然將來很麻煩。
兒媳晚上回來說:“老師倒是挺負責,可誰家孩子誰心疼,一個幼兒園,缺幾天課有什麼要緊。”
我張張嘴想說話,見兒子使個眼色,於是咽了下去,默默回房。
二
屋外涼颼颼,早上一杯榨果汁生冷冰涼,小孩子腸胃嬌嫩,哪裡受得了。
喬噹噹卻說老外都這樣,早餐煎蛋果汁加麵包,我說中國人和老外不同,人家吃牛肉熱量高,不能一概而論。
補充營養可以煮點玉米粥加蔬菜,再蒸一碟水蛋,營養豐富。
她不以為然:“你那是老掉牙吃法,煮熟的食物不如生食營養價值高。”
轉頭和孩子發揮:“寶寶要聽媽媽的,媽媽說話才算數,我都是為你好,將來長大你就懂了。”
我順勢:“是呀是呀,要聽你媽的,她說了算。”
不待見兒媳,可住在一起,還是要顧全大局,我是長輩,不好和小輩爭執,不然家庭失卻和睦。
都說婆婆和兒媳是天敵,這話我感同身受。
從沒想過要和兒子一家一起生活,可現實就是,自從有了小孫子,兒媳漸漸不提搬出去單過了。
三
退休前,我是一家三甲醫院的兒科主治醫,工作三十多年,經驗豐富,醫術精湛。
喬噹噹和兒子的婚事,原本我不滿意。
女孩學歷大專,工作靠老爸關係進公司,還是一年一簽的合同編製。
雖然待遇等同公務員,但不是正式編。再者她身高1.53米,和1.8米的兒子站一起,足足矮了一個頭。
奈何兒子喜歡人家。這喬噹噹雖讀書不多,但樣貌清秀腦子靈活,當初兒子到下屬公司收集數據,被她一眼看中,藉著請教問題,一來二去地,兩人談起戀愛。
先生勸我:“日子是他們過,兒子覺得好就行,你不喜歡,結婚後分開住,免得鍋沿碰瓢勺,反正兒媳成不了女兒,客客氣氣就好了。”
大凡長輩不同意的事,最後妥協的都是爹媽。無他,愛孩子就希望他幸福,尊重他的選擇,父母能提建議,但不能做決定。
我們在附近小區買了婚房,步行十分鐘路程,正好一碗湯的距離。
婚後生活風平浪靜。喬噹噹有眼色極會來事兒,知道我沒看上她,嘴巴那叫一個甜,不叫“爸媽”不開口,不時買點小禮物送我們,做飯打理家務,房間收拾得一塵不染,比我這個婆婆能幹多了。
只是有一點,小兩口偶爾回新房過周末,轉天,就又回來了,分家單過,成了虛設。
隨着小湯圓的出生,一切都起了變化。
四
湯圓的到來帶給我們無限歡樂,喬噹噹受到全家隆重優待。
每天天不亮我起床煮飯,為了讓小夫妻多睡會兒覺。產假過後她上班,我和先生一個帶小孩,一個做家務,整天圍着孩子轉。
兒子兒媳下班回來,可以喘口氣兒了,孩子交給他倆,飯後一頓忙活,洗碗拖地,臟衣服丟進洗衣機,給孩子洗澡換衣抱上床,十一點多,我們才能休息。
這和我設想的夕陽美好生活,大相徑庭啊。
我掐指算日子,熬三年,小湯圓能上幼兒園了,到時可以放開手,做做自己喜歡的事。
可麻煩還在眼前。從孩子一歲起,我給他講故事,把繪本打開,指着裡面的圖畫描述。
無論湯圓多鬧騰,只要奶奶開始講故事了,立刻安靜下來,小眼睛瞪得溜溜圓,認真聽着。
喬噹噹卻給湯圓報了一個早教班:“媽你別費心了,早教班什麼課都有,開發智力,培養邏輯思維的,還有英語訓練,這些你都不懂,還是去上課比較好。”
小湯圓偶爾背唐詩,喬噹噹不屑一顧:“現在誰還學這些古董玩意兒,學了也沒用。媽你別教孩子了,你普通話不標準,小孩子受影響以後改不過來了。”
我隱隱感覺兒媳生了娃,口氣跋扈起來。晚上跟先生說起,先生也有同感:“母憑子貴,全家捧着她,也難怪。”先生家三代單傳。
兒媳以功臣自居,說話處處佔上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己的一套。
雖然理解年輕人想法新鮮,但大家理念不同,又缺乏好好溝通,我心裡不舒服,真心不想和兒媳在一個屋子裡生活了。
五
我勸媳婦,不能太溺愛小孩,如果隨便慣了,升小學後也不願上學。
喬噹噹振振有詞:“孩子不舒服就別勉強了,呆在家裡更安全,學校人多病菌多,萬一被傳染怎麼辦?”
似乎要證明她的正確,孩子有點傷風咳嗽,喬噹噹就往大醫院跑。還要求兒子請假,兩人一起帶孩子看病,開一堆葯回家,咳嗽糖漿,阿莫西林,回來叮囑我四小時喂一次。
作為兒科醫生,我深知抗生素對孩子的副作用,家裡放着現成的醫生不請教,動不動往醫院跑,我實在不理解兒媳的做法。
這天湯圓又沒上學。中午太陽從窗口照進來,屋裡暖洋洋地,我幫他脫掉衣服,臉向下趴在床上,給孩子捏脊。
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神經,提升孩子的免疫力。
六
小湯圓初時不耐,隨着我力度加大,漸漸安靜下來,昏昏欲睡。
正在這時,門鎖一陣轉動,喬噹噹突然回來了。
她一眼瞧見孩子臉朝下趴着一動不動,大叫一聲衝上來,一把推開我,我沒防備,險些跌個跟頭。
“你在幹什麼?孩子怎麼了?”喬噹噹緊張得滿臉通紅。
我趕緊解釋,正做小兒推拿,可以增強免疫力,她半信半疑,抱起孩子左摸右看,嘴裡連珠炮般發問。
剛捏過的小脊背皮膚髮紅,兒媳的眼睛緊緊盯着我。
“誰讓你這麼乾的?幹嘛不先問過我?有病去醫院,在家裡能治得了?你能治,醫院都不用開門了。”
“這是中醫療法,是輔助治療,可以增強免疫力,”我也生氣了,嗓門高起來。剛才被喬噹噹一推,險些跌倒,頭暈目眩,血壓又高了。
“我是湯圓的奶奶,難道會害他不成?”兒媳冷哼一聲,“誰知道呢?反正我整天不在家,你對孩子怎樣我看不見,要不是藍宇攔着不讓,我早就想給家裡裝監控了。”
她說著一擰身子往外走,橫衝直撞把我頂到牆上。
“什麼?”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要裝監控,在我家裡?”我一把扯住她,喬噹噹使勁一掙扎,反手甩過來一巴掌。
捂着半邊臉,我愣怔片刻,積聚的怨氣呼呼湧出,我瘋了一樣奪過湯圓,對着喬噹噹,左右開弓扇了兩個耳光。
湯圓“哇哇”大哭,喬噹噹從沒見我發火打人,被我震住了。
正在這時,先生買菜回來了。
七
一場婆媳大戰被先生拉開。回到屋裡,我越想越氣,帶娃三年,沒功勞有苦勞,兒媳竟想裝監控監視我,我是外人,保姆?
我操起電話,把兒子罵得狗血淋頭。
“當初你跟我怎麼保證的?說找的媳婦錯不了,肯定會孝順父母,好好過日子,這就是好好過日子?”
不大功夫兒子乖乖回來了,倆人在房間嘀咕,趁我不備,兒媳悄悄地溜了出去,第二天沒敢回家。給我發消息:“媽,我想靜靜,孩子就拜託了。”
我不理。原想我為長她是幼,別為了孫子鬧得雞犬不寧,又擔心兒子在中間為難,我一直忍耐。
沒想到喬噹噹蹬鼻子上臉,這回若不給她點教訓,她不長記性。
我心裡有了一個主意,收拾行李,和先生動身回了鳳陽老家。
八
見我回來,公婆喜出望外,忙着燒火做飯,到菜園子里摘新鮮的西紅柿黃瓜。
把來龍去脈跟他們一說,公婆齊聲問我:“你打算怎麼辦?”
“先住着再說,我想好好休息一陣,這幾年累壞了,帶孫子真是吃力不討好。”
先生順手幫我揪下根白頭髮;“我們老了,也該清閑清閑,父母年紀都大了,有空回來陪陪他們,鄉下空氣好,沒那麼多煩心事,再說,也不能老是替孩子背擔子。”
我默契地捏捏他的手。
過了幾天,兒子打電話:“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噹噹請假好幾天了,沒人看孩子。”
“可以送幼兒園呀。”
”別提了,平時噹噹老給孩子請假,小湯圓根本不肯去,硬送過去就打他媽媽,揪住頭髮不放,賴在身上又哭又鬧。”
我笑起來,“這是他媽媽的功勞,從前我怎麼勸來着,現在她知道了吧?”
應付了兒子,我有滋有味地咬一口肉夾饃,又低頭喝兩口胡辣湯,不等到那喬噹噹親自來求,我才不回去。
隔天兒媳打來電話,賠着小心低三下四:“媽我知道錯了,下回保證不敢了,小湯圓找奶奶,我們也需要你。”
“回去可以,但我有條件,答應我才行。”
“行行行,你提啥條件都好商量,只要你先回家,”喬噹噹都快哭出來了。
九
回家後開家庭會議,我提了三點要求。第一:兒子兒媳搬出去單過,自立門戶,那邊房子現成,缺啥物品我們補齊。
第二:早上由爸媽送小湯圓上學,下午我接,晚上他們下班再接回家。節假日過來吃飯要提前說明,我們如果出門,也會告知。
第三:每月上交家裡兩千塊錢,不為別的,只為證明爺爺奶奶的付出有價值。如果不願出錢,自己找保姆接送孩子。
兒子兒媳滿口答應下來。
過了段時間,兒子悄悄告訴我,原來喬噹噹是個被抱養的孩子,抱養的初衷,是養女防老,要她長大照顧養父母。
她被抱養後,又寄養在親戚家長大,七歲上學時,才回到養父母身邊。
從小沒得到愛和溫暖,喬噹噹一直缺乏安全感,性格敏感多疑。
嫁到我們家,知道我這婆婆沒看上她,就扮機靈扮乖巧,努力想討公婆歡心,可心底,一直擺脫不掉自卑。
這自卑在她生了兒子後開始幻化成自我膨脹,忽然覺得自己被抬高了,母憑子貴,再也聽不進我們的話,處處要和我反着來。
在湯圓的事兒上爭着做主,其實是自卑導致控制,又看到小湯圓粘着奶奶,嫉妒大發。
我恍然大悟,兒媳那些做法,大多源自童年生活不幸,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我釋然了。
知道這段往事後,我儘力厚待她,遇到湯圓的事情,也多徵求喬噹噹的意見。
我找機會讓他們多帶孩子,培養親子關係,自己適當地抽身,約着姐妹們喝茶聊天,去做做頭髮,和先生一起運動鍛煉,隔三差五去爬大崗山。
我終於過上了嚮往的夕陽生活,無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