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兩院院士李德仁在一場主旨演講中表示,“5G在智慧城市、自動駕駛、遠程醫療、智能電網等領域可以有非常廣泛的運用。我們可以利用視頻、VR、AR、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與此同時,李德仁還表示我們不可對6G麻痹大意,那什麼是6G?為什麼對我們這麼重要呢?
什麼是6G
我們知道,如今火熱的5G是第五代通信技術,主要優點有兩個:一個是傳輸速率快,高達10Gbit/s,比先前的4G快100倍,甚至比當前的有線互聯網還要快;另一個網絡延遲低(響應時間快),低於1毫秒,而4G為30-70毫秒。那麼李院士提到的6G又是什麼呢?
所謂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其傳輸速度更快,比5G提升100倍,而且網絡延遲更低,從毫秒降到微秒級,因此有專家說6G可以為移動用戶提供真正意義覆蓋全球陸地、海洋的全天候服務信息服務。
6G國內現狀
據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8年3月9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已經着手研究6G。2019年11月3日,我們國家正式成立了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國家6G技術研發總體專家組,同時兩大運營商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表示已經展開6G相關技術研究。
2020年5月31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正式公開華為已經在進行6G研究,其表示,“對於6G研究,我們也是領先世界的,但是我們判斷6G十年以後才會開始投入使用。”2020年11月,北郵6G項目獲得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資助,表明國家對6G投入在加碼。
6G發展方向
6G技術雖然提出時間短,但是各方對其發展充滿期待,其主要發展方向有:
- 多網絡的融合:通過把天空低軌、高軌衛星組建的互聯網、移動網,與地面的移動網絡融合起來,實現陸海空無處不在的移動高速通信,真正的無縫連接。
- 頻段跨越:也就是從現在5G的毫米波段,到6G的太赫茲頻段跨越。
- 新型天線技術:由於太赫茲波段需要比毫米波更多的天線,因此必須通過材料和技術的雙重迭代升級突破天線壁壘。
- 全雙工技術:通過全雙工技術解除傳統雙工機制對收發信機頻譜資源利用的限制,進一步提高頻譜效率。
- 頻譜共享技術:通過智能化的動態頻譜共享技術,充分利用現有頻譜資源,從而實現資源的開源與節流。
發展6G意義重大
正如李院士提到的,5G僅僅覆蓋陸地,而地球的70%是海洋,因此5G實際只能覆蓋地球表面6%的地區。而未來的6G,則把陸海空無縫連接,實現真正意義的全球高速移動通信,讓網絡信號抵達全球任何一個角落,讓病人就地接受遠程醫療,讓孩子們接受遠程教育,讓每個人可以為全球任何一家公司工作……最終讓地球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球村。
當前,雖然地面上我們的5G走在了前面,但是天上美國的6G則走在了我們前面,而且美國已經組建了排除中企的6G聯盟,我們是很有必要整合國內資源,並引進融合其他地區先進技術,構建我們自己的6G聯盟。
我是@國納環境醬,百家科技達人,頭條優質科技領域創作者,專註空氣凈化、節能科技、紡織技術和電氣石,歡迎關注。
重要聲明: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我。此處所發表的文章是作者的原創作品,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擁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