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科星圖與中科曙光在“2025空天信息大會暨中科星圖生態發展大會”上,簽署了《太空計算領域的合作開發框架協議》。按協議,雙方將圍繞技術研發、太空算網建設等課題,共同推動“太空計算”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
本次簽約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吳一戎、中科曙光總裁歷軍出席見證。中科星圖黨委書記、總裁邵宗有,中科曙光高級副總裁任京暘代表雙方簽約。
中科星圖官網圖片
具體來看,中科星圖與中科曙光合作,共同開發空天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算力與數據服務,推進新興計算場景能力建設,為我國數字經濟智能化、立體化發展提供支撐。雙方將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單位研發麵向太空計算場景的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專用核心部件,並推動“芯片—整機—算網—數據—應用—生態”的全鏈路技術創新。
雙方還將合作建設開放普惠的太空算網。該算網將構建覆蓋“用戶(端)-星上(邊緣)-天基(雲)-地基(雲)”的“天地一體化”協同智能計算架構,以實現算力資源的互聯調度與數據實時處理,並接入國家級算力服務平台。為方便產業各方積极參与“太空算網”建設,雙方將推動太空芯片接口規範、空天數據處理模型等核心技術與應用標準制定,並聯合眾多空天、算力產業鏈上軟件開發商、高校科研院所等,開發基於太空計算的技術、產品與應用,加速空天創新成果轉化,共同促進產業生態的繁榮。
簽約雙方表示,將積極推動“在軌智能處理 + 地面深度應用”模式,打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行業應用標杆,推動太空計算服務向深度與廣度延展,不僅涵蓋應急救援、氣象、海洋、農業等傳統應用場景,更面向低空空域管理、電磁感知等新興前沿領域。還將廣泛賦能通信、環境監測、智能交通與導航、邊緣計算與物聯網等多個行業應用,釋放“空天×算力”融合創新動力。
具體來看,雙方的合作將通過中科星圖所擁有的空天信息數據資源,結合中科曙光提供的超算中心、雲計算平台等底層算力,來構建 “空天數據-算力處理-應用輸出” 的閉環。
太空計算是指在太空中部署具備數據處理、分析和決策能力的計算系統。具體來看,太空計算將人工智能、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等能力集成到衛星上,使衛星能夠在太空中自主完成數據的採集、處理和分析,從而減少對地面數據中心的依賴,提升數據處理的效率和實時性。
此前發射成功的“三體計算星座”
相關資料顯示,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是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投資的國有控股高新技術企業,2020年7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去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52億元。
中科星圖專註於數字地球產業,融合衛星遙感、地理信息、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構建了覆蓋空天大數據獲取、處理、可視化與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服務於特種領域、智慧政府、氣象生態、航天測運控等多個行業,是國內空天信息領域的領軍企業。
而中科曙光則是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推動下,以國家“863”計劃重大科研成果為基礎組建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專註於高端計算機、存儲、安全、數據中心等領域,擁有從服務器硬件到雲計算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是中國高性能計算領域的領軍企業。
從現有資源來看,雙方的合作或將通過中科星圖所擁有的空天信息數據資源,結合中科曙光提供的超算中心、雲計算平台等底層算力,來構建 “空天數據-算力處理-應用輸出” 的閉環。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