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2024年05月19日19:31:17 科學 6478

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各學科與ai技術的合作為其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8日舉行的上海復旦大學校友會成立四十周年大會暨首屆科技文化節開幕式上,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人工智能專家圍繞ai與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的融合運用展開對話。

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 天天要聞

左一到左五分別為: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數字經濟研究執行負責人楊燕青,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恕行,復旦大學人工智能創新與產業研究院院長漆遠。  

ai與人類智能本質是否相同?

在中國腦科學計劃的籌建者和推動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里看來,人工智能和人腦智能必然有相似的地方。有同樣遵循規律的地方,但是結合人工智能最近的崛起,ai逐漸會發展成為一個並不完全與人類智能相同的特徵。

他解釋道,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設計初衷是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從ibm的“深藍”到alphago的勝利,ai的早期成就都是基於模擬人類思維過程的嘗試。這些成就證明了ai在某些特定任務上,如計算和模式識別,已經超越了人類的能力。

然而,隨着ai技術的進步,我們開始見證它的思考方式出現了新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導致ai在某些方面超越人類智能。ai的計算能力已經在許多領域超越了人類,這一點在各種智力競賽中已經得到了證明。

楊雄里稱,就如“控制論之父”維納所說的,未來是一個充滿希望和鬥爭的世界。我們不能期待在ai的幫助下享受舒適的生活,而應該積极參与到這場科技革命中,確保ai的發展能夠與人類智能和諧共存,而不是取代它。

楊雄里認為我們仍然處於對人腦深層次工作原理了解的初級階段。人腦結構複雜性和可塑性意味着它可能包含着我們尚未發現的智能形式。他相信人腦的工作原理還可以受到各種各樣的啟發。

“我以前認為人腦智能是至高無上的,但是現在我覺得這些問題應該很深刻思考一下。有一些方面人工智能超越人腦智能,而且現在看來可能性相當大,還取決於我們怎麼全面超越的問題。”

人工智能是否能解決哥德巴赫猜想?

在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中,數學作為其基礎支撐的角色日益凸顯。

在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恕行看來,當前,人工智能不僅在數據處理和算力提升方面取得了突破,更在數學模型的建立和新算法的創新上展現了其潛力。隨着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演進,越來越多的數學人才投身於這一領域,推動着ai技術達到新高度。

在尋求最優解的過程中,人工智能已經在諸如棋類遊戲等領域超越了人類。現在,數學家們正在探討人工智能在數學證明中的應用,是否能夠嚴格證明定理,而不僅僅是計算最優結果。他舉例道,過去,像吳文俊先生的機器證明就已經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發現新定理方面的潛力,儘管這些定理可能並非數學界的主要關注點。

隨着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在數學證明方面的潛能引起了廣泛關注。數學界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利用人工智能檢查自己的論文,發現並修正了證明中的漏洞,這一事例表明了ai在數學研究中的實際應用價值。

不過,人工智能能不能做人類還沒有做成的或者沒有做到的事呢?“比如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只證明了“1+2”,如果什麼時候人工智能做到“1+1”,這種會比阿爾法狗震動更大,數學界很多人都在翹首以待。”陳恕行說。

陳恕行說,人工智能將來能不能超越人的智能,這個非常值得研究。“但是這個事現在很難說出很準確的預測,不能說人工智能就一定聰明不過人,以前、好多事人工智能做不到的,現在人工智能都做到了,而且超過了人。但是也不能說絕對的,因為我覺得人腦還是有非常複雜的事,現在人類沒有完全了解清楚人腦。”

ai如何影響生物醫藥?

在藥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看來,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人工智能已經從一個科幻概念轉變為現實中的強大工具,特別是在生物醫藥領域。隨着人類基因組和其他組學數據的積累,我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數據量,這些數據成為了科技創新的寶貴源泉。

“2023年可以講是人工智能對於科技的發展特別是生命醫藥發展起了非常重大的影響,或者說是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他說。

陳凱先認為,ai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例如,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利用ai建立了預測模型,篩選出可能對抗耐藥性細菌有效的化合物,這在抗生素研究中是一個重要的發現。此外,ai還被用於提高醫療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預計未來能將醫生的工作效率提升至200%以上。

中國在ai領域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開發的臉譜識別算法就是一個例子,ai能夠研究藥物新的藥學分子結構和新的作用靶點,促進新藥物的發現。總的來說,ai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並且預示着未來的發展方向。

他認為,ai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它打破了傳統的因果邏輯,轉而關注相關性,這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

同時,隨着ai的快速發展,如何管理ai成為了一個重要議題。陳凱先表示,我們需要汲取ai的優點並避免其潛在的不利影響,與印刷術的發展相比,ai帶來的變化更為迅速和深刻,我們必須準備好迎接這些變化。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世界首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又當“爸爸” - 天天要聞

世界首頭人工繁育長江江豚又當“爸爸”

中新社武漢6月20日電(記者 馬芙蓉)世界首頭在全人工環境中成功繁育的長江江豚“淘淘”,近日又喜獲“愛子”。武漢白鱀豚館20日召開媒體見面會,介紹“淘淘”及其子最新情況。“淘淘”於2005年7月5日在武漢白鱀豚館出生。
量子力學如此詭異,是不是意味着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 - 天天要聞

量子力學如此詭異,是不是意味着我們的人生毫無意義?

量子力學,這門描述微觀粒子行為的物理學分支,以其獨特的理論和實驗結果,顛覆了人們對物質世界傳統認知的局限。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和糾纏態等現象,以其超越日常經驗的詭異特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不僅如此,這些現象在哲學層面也引發了深遠的思考,
明天,人工增雨! - 天天要聞

明天,人工增雨!

經歷了連續幾天的高溫終於雨要來啦~就在剛剛徐州氣象發布人工增雨作業公告將於6月21日上午到6月21日夜間擇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具體情況跟着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來源丨徐州發布、徐州氣象一審丨蘋果二審丨李璇三審丨仝勛監製丨劉礫總監製丨魯曉波“無線睢寧”商務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號)點和擴散一下...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 - 天天要聞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

上市公司3萬噸鈉電項目獲批作者:劉澤排版:點點起點鈉電關注到,6月19日,湖北虹潤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申報的“湖北虹潤鈉離子電池材料項目”獲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批複。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3.
武大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獨 - 天天要聞

武大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獨

6月20日,武漢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在九一二操場舉行。值得注意的是,儀式前,測繪學院博士畢業生高晟俊獲得了學校專門為其定製的學位服,在校徽下綉上他的武大學號。 高晟俊。圖/武漢大學微博 同日,高晟俊告訴九派新聞,他今年35歲,即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延續科考生活。 他對極地測繪的興趣源於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01近些年,網絡上出現了一個熱詞,祛魅。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對於科學和知識的神秘性、神聖性、魅惑力的消解。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拿學歷來說,有人提出了一個觀點,要對學歷祛魅。意思是,我們要正確看待學歷,而不能認為學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聞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伴隨着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的熱詞,一個新的“科學春天”正在到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着力邁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創科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賦能者之一。在“機遇灣區”走訪活動中,創科也成為政產學研都無法繞開的一個關鍵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 天天要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孫自法)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適應的,長期以來頗受學界關注和持續開展研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體發布信息說,該所科研團隊和美國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發現,儘管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節延長,但植物仍能保持葉片生長和衰老時間的穩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