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王菊:從“怎麼這麼笨”到被誇,梅萍是怎樣誕生的?

2024年01月19日10:31:35 科學 5962

由王家衛執導的電視劇《繁花》成為了2024開年第一“爆”,劇中群像如同盛開的繁花,縱橫交錯,生動鮮明。在龐雜的人物中,第一個被觀眾認作“反派”角色的,是“外灘27號外貿大樓”中的梅萍。

《繁花》王菊:從“怎麼這麼笨”到被誇,梅萍是怎樣誕生的? - 天天要聞

梅萍是汪小姐的同事,從外形到能力都不出眾,言行舉止間都透露着野心和城府。因為嫉妒,她舉報汪小姐,導致其下放工廠,也讓她遭到無數觀眾的“嫌棄”。劇剛開播時,許多觀眾都沒認出飾演梅萍的演員是王菊,微博熱搜甚至出現了一個詞條:“繁花的反派是王菊演的”。 

上一次見到王菊時,她還是《愛很美味》中那個雷厲風行、心直口快的職場女性夏夢,與《繁花》里心眼多多的梅萍反差巨大。這一次,王菊與我們聊了聊她是如何成為那個被眾人討厭的梅萍。她大方分享在“繁花表演訓練營”中體驗到的酸甜苦辣,也將這些收穫化作勇氣和力量,去迎接未來每一個或大或小的角色。

《繁花》王菊:從“怎麼這麼笨”到被誇,梅萍是怎樣誕生的? - 天天要聞

1

《繁花》第一位“反派”?

“演梅萍確實有爽感”

梅萍是王菊在《繁花》這個項目中第三次接到試戲邀約的角色。在這之前,王菊還試過兩個角色,她們沒有具體的姓名,但人物關鍵詞分別是“會唱歌”與“性感的服務員領班”,“現在我知道了,應該是金鳳凰和敏敏。”王菊回憶道。 

經過五六次面試後,王菊還是落選了。“(當時)稍許有點落寞,因為覺得這個項目非常好,又是王家衛導演的作品。後來又有一個角色想讓我去試一下,我立刻去了,一次就試上了——就是現在的梅萍。” 

《繁花》王菊:從“怎麼這麼笨”到被誇,梅萍是怎樣誕生的? - 天天要聞

“不甘心”是王菊對梅萍這個角色的第一印象。在她試的那一段戲裡,梅萍的話還沒說完,對方就走了。“假設我跟一個人對話,他不等我把話說完就走,我心裡肯定會非常不舒服。我覺得大家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尤其是剛入職場的新人,你可能都會經歷這種野心勃勃想要去展現自己但是被人忽略的狀態,這個心態我還是比較好拿捏的。” 

在成為一名公眾人物之前,王菊曾從事過多種職業:小學老師、模特經紀公司的助理……這些工作經歷,讓王菊對梅萍有着充分的共情力。“(梅萍)她各方面都太過於普通了,什麼都不起眼,她的努力很難被看到,她只是太迫切地想要獲得她想要的東西。”通過飾演梅萍,王菊可以將心中那些小小的“惡”釋放出來,“現實中我不會通過傷害別人來獲取成功,但是梅萍這麼做了,從某種程度上,演她確實有爽感。” 

梅萍的“惡”也讓觀眾印象深刻,角色很快隨着劇集火出了圈。最近,王菊去找一位相識多年的髮型師做造型,對方竟然要求要和她合照。“他以前都不跟我拍照的,《創造101》的時候都沒有,我才後知後覺地感受到《繁花》的影響力這麼大。” 

對演員來說,飾演不討喜的反派角色也總會有些“甜蜜的苦惱”。《繁花》開播後,不少追劇入了戲的朋友都給王菊發消息說:梅萍真壞、看劇看得我都討厭你了、好想把你拉黑……在王菊看來,這些反饋都是認可:“在《繁花》中梅萍是一個小配角,但是她的立體和多面性有被觀眾看到,這一點我是非常開心的。‘(說我和梅萍一樣)有野心’這個評價我不會在意,我覺得現在的大部分觀眾非常理智,能分清楚角色是角色、演員是演員。如果大家真的是在罵梅萍,我不會太難受。” 

在王菊的理解中,無論飾演的角色是正派還是反派,演員都需要演繹出其行為邏輯的合理性,把人物塑造得立體、可信。“反派所謂的‘壞’往往是因為他跟主角的立場是對立的,但他一定是複雜的、多面的,在了解他的經歷之後,觀眾也是能共情的。”

2

“繁花表演訓練營”收穫頗豐

最怕王導說“換一種演法”

那麼,梅萍的“壞”從何處來?王菊告訴南都記者,不同於金花等配角擁有完整、豐厚的人物小傳,梅萍的存在真的如同“浮萍”一樣,無根無據,無從追溯。她只能通過劇本中有限的台詞和動作來想象、設計,把留白的空間填滿,“用自己的身體去活一遍梅萍的人生。” 

《繁花》王菊:從“怎麼這麼笨”到被誇,梅萍是怎樣誕生的? - 天天要聞

然而,王菊對梅萍的構想卻在她進組拍攝第一場戲時就被打破了。那場戲中,外貿大樓里擠滿了來求合作的人,梅萍需要在辦公室門外維持着大家的秩序。在王菊最初的理解中,梅萍的狀態應該是唯唯諾諾、謹慎克制的,於是她客客氣氣地對着眾人進行勸說。“後來王導就跟我說‘你放出來一點’,他說你是維持秩序的人,面對那麼多過來有求於你的人,要擺出你的態度,不能輕聲細語的。”於是,我們在這場戲中看到了一個“凶起來”的梅萍,人物的多面性由此顯現。 

在《繁花》的片場,這種對人物的顛覆和重構時刻都在發生。“我最害怕他(王導)的一句話是‘換一種演法’。比方說已經拍了四五條了,你覺得好像摸透了導演想要什麼、打算再重複的時候,導演說‘你給我換個演法’。後來我知道了,他想要的是不同層次的梅萍的表現,比如說看起來壞一點、城府深一點、心機重一點;以及心機沒有那麼重,一步踏錯、辦錯了事的狀態;以及完全單純的、沒有把這件事放心上,就是這些層次。” 

《繁花》的拍攝周期長達三年,正是因為王家衛會將每一場戲都反覆拍上幾十遍,在演員各種層次的表演中,挖掘、探尋人物的不同可能性。王菊已經數不清自己在《繁花》中同一場戲最多拍攝了幾遍,但她記得最少的一次,是6遍——在其他戲裡,這已經算多了。“《繁花》我可能一天最多拍兩場戲,有時候一天只有一場戲,哪怕很短,台詞很少,但就是來來回回、反反覆復地拍。以至於我之後到別的劇組,導演很快就喊‘過’的時候,我都會有非常強烈的不安全感。” 

在拍攝《愛很美味》時,王菊經常嚮導演陳正道提出疑問,反覆探討表演上的細節。在她看來,得先把導演的要求問清楚、把人物的邏輯捋明白,表演才會更高效。進入《繁花》劇組後,習慣直接提出困惑的她卻收到了導演一句略帶寵溺的“吐槽”,“他就會說,你怎麼這麼笨的?用上海話講,這個話說出來就像長輩對晚輩(的激勵),帶有一點寵溺。他這麼說完,我就想說先試一下,因為我不試,我也不知道它呈現的效果,但一試,我就能get到導演的意思。” 

不少《繁花》的演員都在採訪中將這個劇組稱作“繁花表演訓練營”。於王菊而言,她在其中的重要收穫是“要接受你的表演被調整”。“演員需要有想法、有設計,但導演從把控全局的角度,他想要的東西可能跟你是不一樣的。這個時候除了把自己的所想的內容表演完了之後,你還要給導演想要的東西。”

3

被王導誇讚“進步了”

“就算沒在拍戲,我也沒有浪費我的人生”

《繁花》拍攝到中後期,當王菊再聽到導演的那句“換一種演法”時,她已經不再慌張,甚至開始享受其中。“我會覺得好刺激、好好玩,對這種不斷變化的表演產生了一種興奮度。”有時候拍完一條,王家衛看着監視器,會滿意地發出一聲輕笑,“能看出他的開心。” 

《繁花》王菊:從“怎麼這麼笨”到被誇,梅萍是怎樣誕生的? - 天天要聞

梅萍的戲份集中拍攝完成後,時隔大半年,王菊再次回到《繁花》劇組進行補拍。一個鏡頭拍完,王導對她說了簡簡單單卻分量十足的三個字:“進步了。” 

王菊還記得補拍那天,在調整機位的間隙,王導用上海話問她:“最近忙伐啦?”王菊回道:“還好。”“他問我還有在拍別的戲嗎?我說剛拍好一個。他又問我還有別的戲要放(播)嗎?我說暫時沒有了,其實現在戲沒有很多。然後他就說了一句,不要急,會出來的。那句話很輕很隨意,但是給了我非常大的鼓舞。”王菊選擇將這句話“聽進一半”:“我願意相信,這是王導給我的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也要把它當做是一種客套,這會激勵我更加進步。” 

王菊並不算“高產”的演員,2023年,除了補拍工作之外,她幾乎沒有怎麼進組拍戲,這讓其難免有着急的時候,但王導這句安慰和鼓勵給了她力量。“就像王導說的,急不來。當你真的沒有一個好的角色去演的時候,就還是回歸生活的本身,我覺得這對演員來說特別重要。你要能站在高處接受大家的鮮花和掌聲,也要坐得住‘冷板凳’——體驗生活、觀察人物、收集一些自己很細碎的情緒、別人的故事等等,這些總有一天會用到下一個角色裡面。就算沒有拍戲,我也沒有在浪費我的人生。” 

如果說《愛很美味》的夏夢讓觀眾第一次認識到“王菊是一名演員”,那麼《繁花》里的梅萍則讓更多的人看見了演員王菊的可塑性。“觀眾沒有辦法一眼認出我,我覺得還挺開心的。有很多觀眾來我這兒留言說‘我看了好久都沒有認出來(梅萍)是你’,我覺得這對我是一個非常大的褒獎。” 

《繁花》王菊:從“怎麼這麼笨”到被誇,梅萍是怎樣誕生的? - 天天要聞

讓觀眾忘了王菊本來的面貌、完全進入其飾演的角色,這是她接下來的目標。“2024年,我想要出演5個很好的角色。”王菊認為,無論角色大或小,正或反,主或次,能夠做到真實落地、讓觀眾共情才是最重要的,“配角有時候是可以成就主角的。只要這個角色對我有吸引力、有挑戰,我都會努力爭取,然後把它塑造好。”

采寫:南都記者 朱雯怡

圖片:受訪者提供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