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2024年06月26日07:10:16 科學 3843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

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

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作人員遙控插秧機停靠田邊,為其及時補充秧盤,插秧機又不知疲倦地繼續“忙碌”起來。

今年這批水稻,從選種、育秧、種植和收割,到稻穀烘乾、倉儲和加工,全過程將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和數字化。其奧秘在於田埂之上的兩幢白色廠房——育秧基地和烘乾倉儲中心,裡面的設備為好米的誕生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五穀豐登,不僅來自風調雨順的自然饋贈,更離不開以農業科技為支撐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提升。

圍繞種好一粒米揮灑汗水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所在地,曾是一片乏人問津的墾區,上海東禾九穀開心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杜軍旗和他的團隊用12年時間,圍繞種好一粒米,將這裡打造成現代農業樣板。

走進農場,自動駕駛拖拉機、全自動插秧機、耘田除草機、智能收割機、大疆大型無人機等一台台新型智能農機令人目不暇接,育秧系統、烘乾倉儲系統、大米加工系統等一系列現代科技設備也盡現眼前。

杜軍旗望着綠油油的稻田打趣說:“最早我們只是想種點好米給家人和朋友吃。” 10多年前,他還在浦東從事it工作,2012年回浙江東陽老家探親之際,看到大量閑置農田,他立刻心生感慨,儘管早早離開鄉村讀書就業,對農業、農村、農民卻有着真切情感。因此,在it行業做得風生水起時,杜軍旗決定將事業重心轉向農業,經考察後,把創業地點落位於崇明,並選取由上海農科院精心選育的“早玉香粳”稻米品種進行種植。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立農的“基因”已被植入。在“機器換人”有序推進下,東禾九穀從事農業生產的員工也越來越年輕,平均年齡不到35歲。新技術新設備的引進,還確保了種植的生態環保。比如種子溫湯消毒設備,利用巴氏消毒原理進行種子消毒,不產生任何污染。再比如用耘田除草機除草,可以避免使用化學藥劑。

圍繞種好一粒米,揮灑汗水,收穫碩果。2023年12月7日,被譽為“大米界奧運會”的第四屆國際米食味品鑒大會中國賽區活動舉行,東禾九穀選送的越光和南粳46大米獲得皇冠綜合組金獎。

以“科技力”提升“聲望值”

智能農機在田野里奔騰輾轉,自動播種、施肥、收割。科技與農業融合,描繪着最時尚、最具創造力的鄉村圖景,農業正從“體力活”變為“智力活”。

“藏糧於技”的主旋律在田間奏響。實現農業現代化,在節約人力物力的同時,保證大米的口感。吃過東禾九穀大米的客戶清一色反饋:好吃、放心。

杜軍旗的願望不止於消費端供給。東禾九穀以“米文化”為延伸,積極發展鄉村休閑旅遊,先後建成大米館、悅泊鄉等稻米主題休閑空間和鄉村酒店。遊客可以在大米館的文化互動體驗空間,了解關於“米”的文化和傳承,也可以在農場里體驗夏天插秧、秋天收稻,入住稻田邊的鄉村酒店,品嘗從農場現采現做的綠色有機食物。

“這裡不只是單純的大米種植基地,更是一個宜產、宜學、宜居、宜養的現代化生態鄉村空間。”從“種好一粒米”到“講好一粒米的故事”,杜軍旗在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道路上又邁出重要一步。

提到時下熱詞“新質生產力”,杜軍旗有着自己的深入思考。既要抓住“新”,聚焦農業科技創新,也要實現“廣”,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廣,挖掘更多農業人才。“東禾九穀走的每一步都抓住了時代的機遇,也都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扶持,我們將繼續努力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用未來的邏輯做農業,向未來要發展方向,為促進城鄉互動和融合作出貢獻。”

生逢盛世,恰逢其時,為鄉村振興帶來新的想法和思路讓杜軍旗忙得不亦樂乎。今年,東禾九穀還將以稻米文化園二期項目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稻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

>> 觀察員點評

上海前灘新興產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周學強認為,一粒米雖小,背後卻是農業新質生產力育成的生動圖景: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新農人+一系列新農機的廣泛應用+“引一接二連三”的新商業模式。

現代農業正同時向多個新興領域發展,但其核心要義都是利用創新技術,實現更智敏的規劃和更智能的管理,以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農業科創是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板塊,期待職能部門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打造容小、容缺、容慢、容錯的寬容環境和機制,為上海新農人鼓勁加油,為超大城市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壯大支招賦能。

  作者:史博臻

文:史博臻圖:史博臻編輯:傅璐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消防實驗:車窗被炸飛10米遠,降溫噴霧使用不當會爆炸 - 天天要聞

消防實驗:車窗被炸飛10米遠,降溫噴霧使用不當會爆炸

炎炎夏日,暑氣逼人。“搖一搖、噴一噴,一秒降溫、迅速製冷”的降溫噴霧又開始流行,但6月28日大興消防的一場實驗揭示,降溫噴霧在車內密閉空間使用時,如果遇到明火,會引發爆炸和起火。消防部門提醒,謹防“降溫神器”變“傷人利器”!6月28日,北京最高氣溫36攝氏度,下午2點多,迎來一天中最熱的時間。在北京市天交報...
鳥中“大熊貓”現身淮河蒙窪蓄洪庫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淮河蒙窪蓄洪庫

大皖新聞訊6月27日早上6時許,阜南縣攝影愛好者在淮河蒙窪蓄洪庫,再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並且出現了青頭潛鴨與二級保護動物水雉同框的精彩畫面。
喜訊!馬鋼參與項目,獲國家級獎項! - 天天要聞

喜訊!馬鋼參與項目,獲國家級獎項!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馬鋼礦業羅河礦參與合作研究的“地下金屬礦智能開採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據了解,羅河鐵礦電機車無人駕駛系統研究作為該獲獎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合了高帶寬無線通信、電機車移
勇立潮頭大灣區丨共享榮光!看“嫦娥攬月”香港科技如何助力? - 天天要聞

勇立潮頭大灣區丨共享榮光!看“嫦娥攬月”香港科技如何助力?

6月25日嫦娥六號結束53天的旅程返回地球連同來自月球的“土特產”也一併“快遞”到家 6月26日嫦娥六號順利完成開艙取樣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來自月球背面的珍貴“月壤”研究人員希望藉此揭開月球更多的秘密   同心逐夢 共赴蒼穹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容啟亮帶領科研團隊協助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表取採樣執行裝置”...
古藺:如何利用本地資源,為野生獼猴群撐起“保護傘”? - 天天要聞

古藺:如何利用本地資源,為野生獼猴群撐起“保護傘”?

鄧小紅 瀘州觀察 魏傑/文圖“觀景台修好之後,大家看野生獼猴就更方便了,給我們也帶來了更多的人流量,也推動了我們周邊村民擺攤創收。”6月26日,古藺縣白泥鎮菜板村村民邱娟在野生獼猴觀景台的位置擺起了小攤。古藺縣地處烏蒙山區,轄區內佳木蔥蘢,成為眾多國家一級、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的“棲息樂園”。據統計,古藺縣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