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2023年10月16日17:43:04 科學 1766

有釣友在金沙江邊,釣起一種黃皮黑紋、外皮與老虎極為相似的魚。

這種有着老虎限定皮膚的小傢伙,在網上瞬間爆火起來。許多熱心的網友和當地攀枝花市民紛紛猜測這個來歷不明的網紅魚身份。

看着這種魚似乎沒有鱗片,很多人想到了同樣無鱗的鮰魚鯰魚等魚類,兩者一對比,不能說很像,只能說根本不一樣。

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明顯與這些無鱗魚不是一類的小傢伙,剛想假冒虎哥的遠房親戚,就被到場的專家戳穿了身份,原來它們是長江特有的野生魚,名為長薄鰍

帶鰍字的你可能想到了泥鰍,長薄鰍作為個體最大的鰍科魚類,可比泥鰍大多了。而且肉質鮮嫩,營養豐富,蛋白質、脂肪含量較高。

別想着吃,咱接着往下看。



底層活動最大鰍科

薄鰍頭背部披黃底色,深褐色花紋的虎皮衣。腹部為淡黃褐色,背鰭基部及靠邊緣的地方,有兩列深褐色的斑紋。體色會隨着周圍環境發生輕微變化。

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長薄鰍頭側扁而尖,有一隻肥厚的大嘴唇,口裂呈馬蹄形,嘴巴上下有3對須,分別為2對吻須,1對口角須。它的眼睛很小,眼睛下邊有一根硬刺。眼睛前邊是鼻孔,鼻孔分前後,前鼻孔呈管狀,後鼻孔較大。

薄鰍的鰭,背鰭、臀鰭、胸腹鰭都短小,背鰭位於身體的後半部分。尾鰭是一個叉子狀,尾柄高而粗壯。而且它並不是無鱗,而是鱗極細小,不易發現。

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長薄鰍是我國所特有的魚類,喜歡在溫水底層活動,愛鑽到泥土裡。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至四川西部的長江中上游水域。

身穿一身虎皮,它們的性子也如虎一般勇猛,常常在水底砂礫或岩石縫隙間拉幫結夥,成群地欺負一些底層小魚。作為不挑食的肉食性魚類,小魚、水生昆蟲、蝦、大型浮遊動物都是它們的食物,一口一個小可愛吃得那叫一個爽。

遇到江河漲水的時候,它們喜歡逆流的感覺,小夥伴們集結着一起溯水上游。

吃的多,長得也快,作為鰍科魚類中生長最快,個頭最大的魚,它們在長胖這條路上漸行漸遠。一條魚的體重大約重1.0到1.5公斤,一些超級胖墩能達到3公斤左右。

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人工養殖的長薄鰍食用配合飼料後,生長速度更加迅速,一齡魚的平均體重達60.3克,1到2齡就可以作為商品出售,長得慢的還在享受魚生的食候,它們早早成了桌上的美味。

每年的5到7月,這些經歷愛情摩擦後的長薄鰍們開始產卵,它們一般選擇在水流急的地方產下一粒粒圓形的卵,隨水飄流。卵具有粘性,最後粘附在石頭上孵化。

提起長薄鰍的遠方親戚,最先想到的就是泥鰍,泥鰍又稱魚鰍、泥狗,生活在稻田、池塘、溝渠、溪流、江河、湖庫、沼澤等水體中,依靠皮膚和腸子呼吸,食用藻類、浮游生物、水生昆蟲,雜食為主。

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泥狗有了,這沙鰍當然要有,沙鰍俗稱沙墜,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與其他鰍極強的適應能力不同,它們需要乾淨的水質才能生長。吃的和泥鰍一樣,吃藻類、水生生物等,雜食為主。

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鰍科適應能力最強的當屬條鰍,種類有115種,常見的有有側帶條鰍、武隆麗條鰍、南方條鰍似鯰高原鰍等。

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由於長江上游水土流失,水文條件的改變,長薄鰍的產卵場受到破壞,加上人類大量捕撈,這種原先在長江中上游隨處可見的魚類,數量急劇減少。

如今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和《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魚類》中均被列為易危(VU)等級。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想嘗點野味的還是收收心,魚肉配牢飯可一點不美味。

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種群現狀及恢復

這條在攀枝花江段釣到的長薄鰍在多方討論無果,最後出動專家才能辨別其真實身份。可見這種魚如今的數量稀少到了令人心慌的程度。

誰能想到,在歷史上,長江上游的幹流和支流的水底,這種魚曾經成群游過,用黃色的花紋連成一片燦爛的色彩。

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20世紀七八十年代,長江幹流中上游,長薄鰍的產量高達幾十噸。到了九十年代末,產量急速下跌,只有十噸左右。

21世紀以後,長薄鰍的產量只有兩三噸。這一急速的數量下降,敲響了這一物種資源的警鐘。

長薄鰍數量的不斷減少,與人類的活動密切相關。

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長江中上游水電站的建設,使得長江中的水域被分割開來,相互之間的阻斷,對長薄鰍的洄遊產生了阻礙。

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其次是大量的捕撈,長薄鰍肉質鮮美,營養價值豐富,是漁民捕魚的首選,如果是可持續化的捕魚倒還好。可是很多人為了謀取暴利,炸魚捕魚等非法捕魚手段不但使這種魚的數量減少,還造成水污染。

長薄鰍因為花紋獨特,許多人喜歡將其養着觀賞。觀賞魚這一市場打開,追求經濟利益的人們,更是不顧生物資源能否持續發展,進行無限制的捕撈。

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水土流水,水文條件變化,水質污染加劇,不但破壞長薄鰍的產卵場,還使得一些小魚和浮游生物減少,使長薄鰍的食物減少,數量也隨之減少。

野生長薄鰍的數量逐年減少,對多樣化的生物資源產生巨大影響,開展遺傳多樣性研究和保護該魚種成了當務之急。

靠着自然繁育,已經不足以維持長薄鰍的數量穩定,這時人工繁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批科研人員臨危受命,在2008年,成功培育了一小批人工繁殖的長薄鰍。

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多地將連續多年對這些人工繁育的8到12厘米大小魚苗,進行多年的持續放流,為長江流域日益減少的長薄鰍資源添磚加瓦。

另一項措施是實施禁漁政策,這是恢復長江流域的長薄鰍資源的基礎且必要手段。只有禁止人類大肆捕撈,長薄鰍才能安定地進行自然繁衍。

在長江第一個三年禁漁期里,長薄鰍的數量開始逐漸恢復,從2002年到2004年,同期的長薄鰍產量增長了一倍。長薄鰍的平均體重也出現大幅度增長。

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可見沒有人類捕撈的歲月,長薄鰍的日子過得多麼滋潤。在當前實施的長江十年禁漁中,長薄鰍的數量還有望迎來新一波的高速增長期。

還有的方法就是進行人工養殖,通過培育肉質更好,口感更豐富的人工養殖魚,推動了長薄鰍的商品化進程。可以有效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慾,也減少了捕食野生魚的慾望。

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以前每年捕撈幾十噸,長江中的的“虎紋魚”,現在也是保護動物? - 天天要聞


參考文獻:

1.長薄鰍生物學特性及繁殖技術研究進展

2.長薄鰍:長江鰍王——長江里的珍稀瀕危物種

3.百科:長薄鰍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 天天要聞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今年2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國聖迭戈動物園野生動植物聯盟簽署了新一輪大熊貓國際保護合作研究協議。中美雙方經過充分準備,今天,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隻大熊貓“鑫寶”“雲川”啟程前往聖迭戈動物園,開啟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續雙方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 天天要聞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據領克汽車官方發布,近日,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托底後高空墜落挑戰。據悉,此次領克07EM-P攜手中汽信科,根據真實場景設置超高難度挑戰,先托底,後騰飛,再墜落,挑戰時速50km/h正面應對托底測試、挑戰行業首次托底+翻滾雙重測試。托底:車速50km/h剮蹭底盤通過直徑為150mm的剛性半球形壁障,領克...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