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奇緣、時空隧道,學校科技節燃情夢想舞台

2023年04月04日18:12:02 科學 1594

乘客們請注意:您本次乘坐的凌雲人星辰大海2023次航班,即將在風影街272號起飛,請出示登機牌,開啟太空游的全新征程吧!

太空奇緣、時空隧道,學校科技節燃情夢想舞台 - 天天要聞

瞧!兩位宇航員正在為同學們派發杭州市文海凌雲小學首屆科技節的專屬太空票。拿上太空票,登上太空艙,讓我們一起向著星辰大海出發吧!

太空奇緣、時空隧道,學校科技節燃情夢想舞台 - 天天要聞

為了積極響應黨的二十大對於科教興國戰略的號召,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從而進一步貫徹“讓每一朵云為夢想涌動”的辦學理念,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體驗豐富的校園生活,在科技節中動手動腦,展現奇思妙想。2023年4月3日,杭州市文海凌雲小學舉辦了以“童心探科學,暢想科技夢”為主題的首屆夢想科技節開幕式。

太空奇緣、時空隧道,學校科技節燃情夢想舞台 - 天天要聞

在莊重的升旗儀式結束之後,杭州市文海凌雲小學首屆夢想科技節在吳斌校長的期望聲中正式拉開帷幕。開幕式活動精彩紛呈,熱鬧非凡,快來跟隨鏡頭一探究竟吧!

飽覽科技實驗秀

呈表演激發探索欲

無人機在空中變換着陣型,如同無數支畫筆在空中畫出了一幅幅美妙的畫。無人機把天空當成了舞台,露出“彈跳飛行”練習、“全向翻滾”練習等各式各樣的飛行姿態,這就是科技的力量,無人機讓夢想“飛”起來。

太空奇緣、時空隧道,學校科技節燃情夢想舞台 - 天天要聞

水火箭是利用水和空氣的質量之比,壓縮空氣把水從火箭尾部的噴嘴向下高速噴出。在反作用下,水火箭快速上升。適逢暖春,少年夢迎春啟航,以“水火箭”為馬,心存蒼穹,“箭”指遠方。

太空奇緣、時空隧道,學校科技節燃情夢想舞台 - 天天要聞

整齊劃一的動作,靈活多變的姿勢,旋轉、滑動、下蹲......各種動作將使你大開眼界,一場精彩酷炫的“科技表演”,震撼來襲!

科學老師們還為同學們展示了科學實驗,為每一個熱情激昂的同學送上了“乾冰仙境”。隨着蒸騰而上的仙境般的霧氣縈繞在操場上方時,同學們彷彿都成為了騰雲駕霧的各位神仙,神氣極了!

太空奇緣、時空隧道,學校科技節燃情夢想舞台 - 天天要聞

參觀科技展覽館

卓越成就盪起愛國情

從古至今,從屹立東方、改革開放到走向復興再到現如今各個階段,中國科技在核武器、人造衛生與深空探測技術、雜交水稻核潛艇事業、互聯網發展等各個科技領域都取得了關鍵性成就。

太空奇緣、時空隧道,學校科技節燃情夢想舞台 - 天天要聞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創新精神讓古代科技煥發活力;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成功試爆,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彈技術;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秈型雜交水稻在我國培育成功;2003年,神舟五號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楊利偉成為飛入太空第一人......同學們跟隨着科技時空隧道,了解着中國在那一年發生的卓越關鍵事件,深深沉浸在這一條富有時代氣息的科技展覽長廊中。每一個點位都記錄著中國科技發展的歷史,每一位同學都在默默體會那一幕幕令人蕩氣迴腸、熱血沸騰的時代場景,以此紀念那些曾經為共和國科技遠景繪製藍圖的決策者。

盡享科技體驗區

身臨其境吶喊助威

穿着大腳鞋,同學們猶如在太空中漫步,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了凌雲人的堅韌;五人一組,乘上航天飛船,展示出小小凌雲人的團結;扛着航天模型,奔走在草地上,這是凌雲人的力量;跨越翻滾過一個個跨欄,星際穿越,這是凌雲人的速度。

太空奇緣、時空隧道,學校科技節燃情夢想舞台 - 天天要聞

玩轉科學實驗區

科學挑戰互動共學

我們觀察到盆中的水隨着手的作用形成一層一層的波瀾。原來是當盆外產生摩擦會產生圓形振源。振波在水中傳播,互相干涉,使能量疊加起來,與盆壁反射回來的反射波疊加形成駐波。

神奇的電力反應,讓我們一起感受電的力量。摩擦起電是電子由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的結果,使兩個物體帶上了等量的電荷。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荷的轉移。

一排排的氣球在激光筆的作用下,先後爆炸。根據“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理論,物體受激光照射後會大幅度降溫,最大降溫可降到絕對接近零度,氣球被激光照射後,溫度迅速下降到超低溫。

太空奇緣、時空隧道,學校科技節燃情夢想舞台 - 天天要聞

機器競舞圓夢,科創爭掀蓬勃風。舞林高手機器人隊踩着律動的音樂,舞動着靈活的四肢,掀起新一輪科創高潮。同學們看得津津有味,不由得地也跟着機器人舞動了起來!

聚焦科學紀錄片

深入走進科學大門

科學記錄片展現着經久不衰的傳統文化,刻畫著美輪美奐的大自然,真實又那麼有代入感。通過生動的影像,不動聲色地就把人文、歷史、地理、自然、藝術等學科知識呈現出來。一年級小朋友們便積极參与了紀錄片的觀看,《創新的力量》點燃創新的新引擎,全面具體地呈現了一大批以中國科學院為代表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紛紛加入科技體制改革的浪潮。《解碼科技史》用微觀世界解開了病毒的秘密,回顧了科技發展歷程,聚焦重大科技發明和科學事件,講述了生動的科學故事。

科學啟迪智慧,科技創造未來。開幕式後,學校將陸續開展豐富多彩的科學活動,讓孩子們在校園中體驗科技的無限樂趣,感受科技的無窮魅力。希望文海凌雲的孩子們以汗水與誠心攀援峭壁,在不斷的求新思變中篤行致遠,於不久將為科技創新注入源源動力,為壯志凌雲的夢想增添一臂之力。每一次創新、每一次突破都源於心中那最初的夢想,只有心中始終有那麼一朵雲,始終緊緊跟着夢想的方向,必將循夢而行,向陽而生,光芒萬丈!

“轉載請註明出處”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 天天要聞

專家分析颱風“丹娜絲”三個特點 登陸後影響時間或拉長

中國藍新聞 浙江之聲記者 徐欣悅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熱帶風暴級),今天13時中心位於溫州偏東方向約118公里的海面上,預計將於今天傍晚到夜間在台州到寧德一帶沿海登陸。省應急管理廳總工程師胡堯文介紹,目前看,儘管颱風強度不強,但有三個特點要特別關註:一是路徑罕見,作為第一個從南海穿過台灣海峽再可能登陸浙...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 天天要聞

“泰山獎”得主盧煜明,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盧煜明被認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下一個中國科學家”。撰文丨凌 駿責編丨汪 航近日,歐洲科學院官網在線更新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在列。盧煜明院士是全球無創產檢技術的奠基人,他耗時22年開發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技術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個國家落地應用,每年為全球孕婦...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院士相聚上海,預測未來50年科學發展 - 天天要聞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院士相聚上海,預測未來50年科學發展

今天,施一公、薛其坤、潘建偉等眾多科學家和青年科研人員相聚上海黃浦江畔,參加“未來科學大獎十周年慶典·科學峰會”。這場峰會聚焦科學未來發展趨勢,在對話環節請科學家預測未來、寄語青年。西湖大學校長、2017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得者施一公院士認為,AlphaFold(阿爾法摺疊)人工智能系統的問世,改變了生命...
百年辯論迎來大結局?《科學》:成年後神經元可再生,再添關鍵證據 - 天天要聞

百年辯論迎來大結局?《科學》:成年後神經元可再生,再添關鍵證據

成年人大腦中能否產生新生神經元?對於這一問題,神經科學家已經爭論了上百年。早在上世紀之初,被譽為“現代神經科學之父”的神經組織學家Santiago Ramón y Cajal認為,成年人的大腦細胞是固定、終末化且不可改變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神經科學家都認為在兒童時期過後,人類的神經元就已經全部成熟。但從上世紀90年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