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發表在《柳葉刀》(The Lancet)雜誌的一項研究系統性分析了全球耐葯的嚴峻形勢:2019年,抗生素耐藥性導致約有127萬人死亡,當年死於細菌感染的人數甚至超過死於艾滋病毒或瘧疾的人數。
2023年2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一份報告試圖從根源上揭示耐藥性問題:氣候變化及其他環境因素可能使細菌增強對抗生素的耐藥性,產生更多“超級細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在一份聲明中說:“抗菌素耐藥性的影響可能會破壞我們的健康和食品系統。”
抵禦超級細菌的入侵,應對耐藥性細菌的大面積危害,人類需要從整體布局和應對,但當務之急,仍需研製出應對耐葯菌的新葯。眼下若有一種新型抗生素顯示潛力,都會引起行業興奮。
近期,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植物毒素,其消滅細菌的獨特方法有望用於創製強大的新型抗生素,其應用前景令醫生感到鼓舞。

最近,一組英國、德國和波蘭的科學家團隊於《自然-催化》發表論文稱,新型抗生素——阿爾比塞德啉(albicidin)能以完全不同於現有抗菌葯的方式攻擊細菌,提供了一條對付細菌性疾病的新途徑。
論文作者之一、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的生物學家德米特里·吉拉羅夫(Dmitry Ghilarov)表示:“我們無法在實驗室里引發對albicidin的任何耐藥性,並因此而無比興奮——這意味着細菌應該很難對衍生自albicidin的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Albicidin由一種名為白條黃單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的植物病原細菌產生,後者會導致甘蔗發生一種毀滅性疾病,葉灼病,或者稱甘蔗白條病,而其攻擊植物體的武器就是albicidin。
幾十年前,科學家發現這種植物毒素在殺死細菌方面非常有效。不過根據吉拉羅夫說法:“當時人們並不清楚albicidin如何攻擊細菌,因此不能將其用作新型抗生素的基礎,因為它可能會引起各種併發症。”

在應用它之前,我們必須準確地闡清它殺死細菌的機制——現在我們做到了。

吉拉羅夫團隊與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和波蘭雅蓋隆大學的科學家合作,使用一系列先進技術揭示了albicidin如何殺菌。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已經對毒素結構有充分了解,並能進行修飾,提升其功效和藥理特性。
“我們相信這是多年來最令人興奮的新型抗生素候選者之一。它在低濃度下具備極高效力,且對致病菌(哪怕是耐葯菌)非常致命。”
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導致某些菌株的進化更加難以控制,進而導致醫療費用增加、住院時間延長和死亡率升高。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稱,抗生素耐藥性已成為全球健康、糧食安全和發展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
研究顯示,如今耐藥性問題每天造成約3500人喪生,2019年有超過120萬人直接死於耐葯菌感染。約翰英尼斯中心的另一位專家托尼·麥克斯韋(Tony Maxwell)教授表示:

製藥公司對新抗生素的研究和開發根本不夠。過去一直有新化合物上市,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從事抗生素研發的大型製藥公司越來越少,因此獲得葯監機構批准的也越來越少,其中原因在於研發者很難再從抗生素裡頭賺錢了。
另一方面,也確實沒有什麼能比抗生素更好地治療細菌性疾病了。

在麥克斯韋看來,基於albicidin工作原理的新思路將開闢全新抗菌藥物系列。“當然,我們距離創建真正臨床有效的抗菌新武器,可能要等待數年時間。”
吉拉羅夫認同麥克斯韋的觀點:“為推動進程,政府需要介入,就像疫苗開發那樣。政府需要提供激勵措施或建立專門的抗生素開發機構。”
資料來源:
Plant toxin hailed as ‘new weapon’ in antibiotic war against bacteria
END